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16,(2)
中国电子社区的建设已历经十多年的发展,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都通过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了各种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2015年国家"互联网 +"行动的实行将进一步加速电子社区的发展,实现服务主体的互联互通、互利共赢;服务内容的虚拟整合、提质增效;服务对象的多元融合、互助共生。  相似文献   

2.
王启友 《当代财经》2006,(11):24-27
城市社区建设的关键在于实现社区自治。目前社区自治的困难不是自治基础薄弱,而是自治可能导致基层的不稳定。如果具体的建设和运行由社区自己完成,而政府并没有对基层在根本上失去控制,这其实就形成了政府与社区在职能转变意义上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可能的几种委托代理模式中,政府和社区组织相互协作是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社区发展历史演变过程的总结分析,以构建贫困地区农村社区模式为研究目标,阐述了在贫困地区建设农村社区的可行性,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社区建设,在模式选择上宜采用"多村一社区"模式;在具体推进社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模式,增强农民对社区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最大限度整合、利用和开发农村现有资源,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新课题,尤其是吉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工作仍处于摸索时期,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和实践提升。通过实证研究,深入分析吉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和经验特征以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并剖析了阻碍建设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建立了农村社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还对多种建设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其对策建议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模式借鉴,对于推动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段芳 《时代经贸》2013,(22):267-268
农村社区是基于社区的城市、农村二元结构的一个基本类型,其发展模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村社区发展模式是把农村作为一种自然型的社区而进行的整体性的建设,包括经济发展、基层政权构建、文化团结建设及其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等多位一体的全方位建设。而狭义的农村社区发展模式是指借鉴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而在农村社会“移植和嵌入”的社区化管理和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智慧社区是社区与信息化融合的产物,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智慧社区治理模式的研究,从宏观上承担着推动国家和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任,从微观上有利于社区治理理论的创新.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的背景下,青岛市不断深化互联网+行动,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社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社区建设要解决的首要理论问题就是"路径选择"问题,其中包括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界定、基本单位、模式等方面。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既要考虑现有农村居民居住方式,也要遵循农村城镇化趋势,即要依据不同区域农村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定位。依据与城镇的距离远近,将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可选模式分为:城郊型、集镇型、村落型三种模式,不同区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守红  彭琳 《经济师》2004,(2):57-58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社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城市社区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并对今后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创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社区是新时期我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建设背景、空间区位、建置与边界以及产业基础等不同视角对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典型模式及主要特征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从村民参与、社区自治等方面提出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本文从经济的角度概括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四种模式,简要分析影响新型社区建设的经济因素,并尝试提出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支持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依据治理理论,本着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与居民自治组织相结合,变纵向强制型的社区管理为新型横向交叉式的契约型社区管理的原则,使政府、企业、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社区管理与社区建设.为强化社区管理意识,在借鉴国内外城市社区治理结构与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本文从城市社区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制度和治理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对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社会转型,传统社区正逐步为社区取代。探讨了公民个体的生活模式、生存方式发生变革,其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生活观发生嬗变给道德建设带来的影响,提出了重塑道德行业主体,构建其权利与义务关系等举措,以促进数字化社区建设和公民首先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伴随着城市化的逐渐推进、居住格局的变化、流动人口的剧增、单位制的松动、社会职能的分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社区建设中社区互助、自治发展成为一个核心问题,也成为今后社区发展的主旋律。我国近年来已陆续涌现出许多各具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其中最有名的有沈阳模式、上海模式、深圳模式等。  相似文献   

14.
郑建海 《经济师》2008,(9):59-61
文章以浙江省乐清市为例,对农村新社区的基本内涵及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乐清市农村新社区建设模式和实践探索,同时提出了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区文化是一种广泛的群众性文化。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加强社区治理,塑造社区精神,实现科学发展意义重大。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大发展,必须提高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新认识,拓展社区文化建设新形式,构建社区文化建设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工作重心的不断逐渐下移,社会社区化趋势的不断显现,社区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城市社会功能..社区'一词在社会学意义上是指社会上以某种特征划分的、聚居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区统战工作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统战工作开辟了城区统战工作的新领域、新途径,是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的深化和延伸,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的需要,是开创新世纪爱国统一战线新局面的需要.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社区统战工作作为一种新的统一战线工作模式,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点,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社区统战工作,充分发挥社区统战人士的优势,为社区的发展和建设服务,就成为一个豆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怡 《生产力研究》2012,(10):104-10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居民对公共物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已成为我国社区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现阶段,在创新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主流下,社区自治这一新的发展理念为社区公共物品供需平衡提供了一个出路。文章尝试对社区公共物品有效自主供给模式进行探讨研究,并为大力提高社区自主供给公共物品的能力,实现由政府供给的主导地位向社区自主供给的主导地位的转变提出了几点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8.
史林林  成伟 《时代经贸》2010,(18):153-154
随着城市工作重心的不断逐渐下移,社会社区化趋势的不断显现,社区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城市社会功能。“社区”一词在社会学意义上是指社会上以某种特征划分的、聚居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区统战工作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统战工作开辟了城区统战工作的新领域、新途径,是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的深化和延伸,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的需要,是开创新世纪爱国统一战线新局面的需要。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社区统战工作作为一种新的统一战线工作模式,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点,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社区统战工作,充分发挥社区统战人士的优势,为社区的发展和建设服务,就成为一个亟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蓬勃兴起 ,社区文化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文章分析了我国社区文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倩 《大陆桥视野》2016,(24):13-14
本文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背景,社区建设的必要性,社区建设的发展现状以及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开展和谐社区建设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