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农机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新技术,是未来农业生产主要应用的技术。本研究通过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以及其在推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分析,设计出推广方案,以期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起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2.
李志余 《发展》2014,(11):124-124
正2002年甘谷县曾承担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2013年又承担了国家发改委保护性耕作项目,引进推广和改进了适合我县农艺要求的保护性耕作农机具,探索出了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工艺路线,总结出了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经验。依据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规划,结合甘谷县前几年保护性耕作的实践经验,经过几年的实践,已探索出适合甘谷县农业生产特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建立了以"冬小麦高茬  相似文献   

3.
关于大范围推广农业保护性耕作制度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护性耕作,是农业耕作制度的一次生大变革。保护性耕作不同于使土壤裸露的传统秋季铧式犁翻地,而是在秋季对农田实行免耕,利用作物等号秆残茬覆盖地表,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春播前土壤以力和抗旱能力,在春季利用特制机具一次性同步完成播种施肥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先进农业耕作制度。农业保护性耕作对  相似文献   

4.
美国保护性耕作发展动向 作为一个发展保护性耕作多年的国家,美国仍然在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试验研究,为进一步发挥保护性耕作的潜力而努力,他们的不少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农村土地改革、土地流转、农民财产增收等都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地处粤东的梅州实施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具有良好条件。尽管其存在土地抛荒、土地观念比较传统、土地所有权含糊不清、土地缺乏规范市场和农民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但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利用土地流转和发展精致农业,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找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的发展动力、更规范的土地管理模式,找到了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切合点,为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发挥了更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发展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客观要求各生产要素有效结合,农业生产的一大要素就是土地,所以农村"土地流转"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一般涉及投资方、农户、村集体、政府四方,关系较为复杂,存在着较多问题.本文认为在现行的法律、法规框架内,通过变集体土地所有为国有土地所有,可以将"土地流转"的关系转化成政府对农户、集体,政府对投资方两组简单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云华  郭铖 《改革》2013,(2):151-158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以致在很多地区出现"老人农业"及土地撂荒现象,影响了农业生产。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探索形成了以股份合作为主的土地流转格局,创造性地发展了合作农场,成效初显。"土地股份合作、生产专业承包"的经营体制创新通过土地、农机和劳务合作实现规模经营,通过专业承包、明确责任、绩效考核等现代管理方式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监督和激励问题,值得一些具备条件的地方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言"三农问题"本质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主要又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寻其根本,正是土地制度问题。因此,在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研究土地制度问题是从根本上剖析实现现代化农业的路径选择问题。对土地制度变革方向的把握是解决农村贫穷落后、农业相对弱势和农民收入水平低的问题的根本。二、农业现代化下的土地制度要求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即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科学化和社会化,从个体农  相似文献   

9.
农业问题是传统的但又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但土地资源有限,为了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土地生产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论题。本文将对河北省1988年-2012年的农业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土地规模变动对农业生产增长的贡献。并认为土地规模对农业生产的增长存在2-3年的滞后性,并且在土地规模较小时,土地规模的扩大会拉动农业生产的提高,当土地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时,对农业生产提高的促进作用会产生分化。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来,我国不少地区土地肥力有所下降。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近十亿亩耕地缺磷,三亿亩耕地缺钾,不少耕地缺锌和硼,部分地区土壤沙化、盐碱化、沼泽化比较严重,降低了土地生产能力,对我国农业带来了不利影响。1985年全国粮食比1984年减产500亿斤,其中土地肥力下降带来的减产高达100亿斤。我国农业生产在经过几年持续稳定增长以后,已出现了后劲不足的徘徊局面。所以,土地肥力下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造成土地肥力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农业的基础,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在农民生产生活中具有生产、负载、社会保障、储蓄和增值等功能。甘青人口较少民族农村地区的现代化,需要解决土地的生产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之间的矛盾,需要政府完善职能,承担起社会保障责任,将土地投入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农村土地政策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土地政策的基本取向是,既要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又要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十七届三中全会深刻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化大农业。十八大报告对"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论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王哲 《中国报道》2013,(10):56-58
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一次变革。通过土地流转,有效促进了商水农业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耕作,提高了产出效益,全县农业逐步由分散、粗放型经营,向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袁丰 《发展》2023,(6):52-53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要保障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就必须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随着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进城、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农业生产由单个家庭经营逐渐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加速了农业机械的大范围推广应用。但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无论是畜力耕作还是机械化耕作,都不能打破长期形成的坚硬犁底层,影响土壤透水性、透气性,不利于提高耕地质量,也影响了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升,急需推广深松技术。  相似文献   

15.
该文着眼于如何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这一问题.在深入剖析当前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基础上.从5个方面提出推进我国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构建的对策建议——稳步推进土地走向适度规模化经营,逐步培育和壮大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加快构建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破解农业投资机制与政策初衷错位的局面以及优化经营体系建设的外围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开启了"三农"新征程,这也是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一步。近年来,土地流转给农民带来的影响巨大,它不仅增加了农业的效益,更是给农民带来了更高的收入,使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日益繁荣。除此之外,土地流转也使我国原有的农业经营体制变得更加完善,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文章主要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所存在的问题、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此为前提提出了推动我国土地流转的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今后的农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三农资讯     
保护性耕作工程规划发布记者从农业部获悉:近期,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年)》。规划将在我国北方15个省(区、市)和苏  相似文献   

18.
杰斐逊是美国的"国父"中对发展农业最情有独钟的一位,他的理想是将美国建设成为一个以小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国家。因此,杰斐逊从政期间为实现这一主张做了不少的实践,但是这些尝试都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不过,杰斐逊的主张还是对19世纪美国的土地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指导了美国土地政策的走向。本文希望从杰斐逊的农业思想及其实践出发,客观地评价其和19世纪美国土地政策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林静国 《宁波通讯》2005,(10):46-47
针对农业产业化推进难,传统经营模式变革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我县审时度势,积极探索,坚持“条件、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加快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产业特色化,探索了一条发展现代农业之路。目前,全县流转土地面积达到24.6万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和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原有土地使用权平均分配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农业市场化、规模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坚持和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土地市场化配置,已成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