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声音     
《房地产导刊》2011,(5):17-17
"40岁还没有4000万身价,就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日前,北师大教授董藩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此言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争议。董藩再次回应说,谈论钱的人并不媚俗,谈论艺术的人也未必真高尚。钱只是衡量财富的唯一工具,也是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主要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2.
取消婚礼     
杨友 《乡镇论坛》2010,(18):29-29
老张是本城最大婚庆公司的老板。这天,店里来了一个人,问,办一场像样的婚礼多少钱? 老张答,三十万就差不多,上不封顶。说着,拿出说明书给对方看:主持人多少钱,花车多少钱,  相似文献   

3.
医疗器械进口导致检查费用高昂只不过是表象。当医生最关注的不是患者的病患而是"公费还是自费"、"带了多少钱"的时候,医学也就丧失了其"仁术"的核心而沦落为"钱术"了。  相似文献   

4.
姜继玲 《新前程》2007,(12):48-49
上两年班.辞职休假一阵子,玩够了再找工作;过一段时间.钱赚得差不多,又“炒”掉老板开始休假。如此由长期休假而形成的生活状态.被称为“飞特”。  相似文献   

5.
前几年,母亲承包了村里的20多亩滩地,承包期是20年。为此,母亲从姐姐家借了好些钱。今年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坐在炕上,酒酣之时,母亲对我说:“欠你姐姐的钱,妈还得差不多了,等秋天卖了豆子,就能还完。以后没什么要紧事了,我就攒些钱,等着供孙子好好上学吧。”母亲一边说,一边抚摸着孙子的头。看得出来,母亲那天很高兴。干了半辈子瓦工的姐夫,突然间喊着要转行。40多岁的人了,硬是跑到县里的驾驶学校考驾照。每天他都骑着车一趟一趟地往城里跑,我见到他的时候,正赶上他从县城学车回来。他一把拉住我说:“兄弟,姐夫学得差不多了,学成了就买一辆…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圆则通"的观念,意思是遇到困难,不可太较真儿,圆融变通一下,也就过去了。我们习惯于说的"差不多"、"大致"、"大概"等口头语,可能就来源于这种文化潜意识。这种传统意识是当代质量观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7.
李新勇 《中外管理》2014,(10):62-62
领导者要善"借"他人智慧 哲理的故事: 有个一字不识的农夫,在清理自家的祖传宅基地时,挖到7200多个"破旧碗盘"。他听人说,这些东西可能很值钱,但到底值多少钱,他心中一点底都没有。怎么办,农夫自有他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郭胜伟 《财会月刊》2011,(12):I0024-I0024
苏格拉底50多岁时,外貌已变得很老了。那时没有照片,我们不知道具体老到什么程度。你可能见过达尔文老年时的照片,据说50多岁的苏格拉底的形象和达尔文老年时的照片差不多:头顶“寸草不生”,  相似文献   

9.
山区养车户之苦"钱难挣,屎难吃",这是我们这个小山村许多人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大集体时,我们这个村民组是全乡吃返销粮的典型,实行责任制后,成了全村八个组里产粮最多的一个。粮解决了,在薄田上夺取丰收的人们凭着勤奋的创业精神,又把目光投向钱。原本以为买了...  相似文献   

10.
还是召集农民开个会好在六、七十年代吃"大锅饭"时,大队两天一次会,小队三天一次会,大会套小会,群众怕开会。但是近几年来,有的村组,一年到头不开一次会,农民"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颇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味道。农村由于开会少或不开会,加...  相似文献   

11.
"今年种了150亩标准化大棚草莓,春季一茬差不多赚个五、六十万(元),加上过两月再收一茬,估计百十万(元)跑不了的。"43岁的邳州农民王克江在自己的草莓大棚前,美滋滋的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同时,他还高兴地告诉笔者,在上个月江苏溧水举行的全国草莓评比活动中,江苏邳州草莓标准化示范区选送的草莓品种在全国108家单位推荐的37个品种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金奖。  相似文献   

12.
赵晓 《中外管理》2011,(7):20-20
首先你要相信可以站着把钱挣了,第二要有站着把钱挣了的能力与智慧。探讨商人的道德血液道德消失今年2月份,温家宝总理提出"房地产商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这句话引来强烈反响,且经久不息。  相似文献   

13.
有钱者生     
有钱者生某乡有个爱钱如命的人种茄子时,总是种不活,他去请教一位老农,老农告诉他,只要在每一颗茄子旁边,埋一块人民币,那茄子就会活。"这是什么道理?"老农答道:"你难道没有听说'有钱者生,无钱者死'这句俗话吗?"(肥土) 有钱者生@肥土...  相似文献   

14.
通货膨胀时期,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如何让自己手中的钞票升值,或者说不要贬值太多,很多人都尽量想办法去进行各种投资。传统的"把钱存在银行里吃利息"的行为,已经十分落伍。炒股难以赚钱同事小王选择了炒股票,至今已一年左右时间。她说:  相似文献   

15.
《数据》1996,(11)
干多久挣的钱够买一个“巨无霸”──从一个侧面看世界各地人们生活水平高低你工作多久挣的钱,才够买一个麦当劳的"巨无霸"?中国人通常更习惯的另一种算法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够买几个"巨无霸"?这两个问题看上去是一回事,在统计学意义上却有着细微的差别。前者是...  相似文献   

16.
王亮 《英才》2013,(2):76-77
巨额"砸钱"期货公司,似乎让外界看不出逻辑。别人跑步,他散步。A股连"熊"5年,券商同质化带来的"后遗症"开始显现。为挽颓势,2012年,券商们"砸锅卖铁"玩创新,即便是中信证券(600030.SH)这样的券商龙头是投下血本。  相似文献   

17.
吴琼 《中国企业家》2011,(3):123-125
尽管当乐网2009年才开始盈利,规模也只有百万级,但押注Android游戏应用平台的它,有可能是一个"赚未来钱"的家伙  相似文献   

18.
论语数字     
《国土经济》2011,(10):8-8
"这笔钱到底去了哪?它消失在库房收入之中,但钱应该回流给执法机关,作为一个鼓舞动力。"——香港大学比较法与公法研究中心主任杨艾文认为,特区政府应该善用从犯罪活动充公的款项收入。"年年说,年年出事,总以为自己是幸运的一个,下回就以钱塘观潮为蓝本,拍一个《死神来了X》吧……"——钱塘观潮客惨剧频发,网友如此调侃。"哈根达斯可以在中国做月饼,为什么我们的月饼就不能国际化?"——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彭澎感叹全国闻名的广式月饼想走出国门,却如此艰难。  相似文献   

19.
一枚硬币     
人们常说,金钱是福也是祸。譬如一枚小小的硬币,看似微不足道,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却可以测试人的心灵,检验人的素质,指引人的成功。笔者收集了这样几个有关"一枚硬币"的小故事,说来给大家听。故事一:一枚硬币"鉴"官德清代顺治年间,南昌有一个年轻的秀才住在京城准备应考。一天,这个青年信步走进延寿寺街一书铺,正当翻阅的时候,旁边有位少年购书时不慎将一枚硬币掉在地上,正好滚到秀才脚边,他便悄悄移步,把钱踏在脚底,等那少年走开,他马上俯身将钱拾起。此事碰巧被坐在一旁的一位老翁看见,只见那老翁走到秀才身边,问了姓名后冷冷地笑了笑,  相似文献   

20.
75岁的蔡先培接受采访前后一直在出差,他不愿意闲下来,一个关于这位科宝博洛尼集团董事长"疯狂"的小故事是,他在自己接近70岁时,去报名学习飞机驾驶。幸好家人早习惯了他的种种"疯狂"举动,包括他的儿子科宝博洛尼CEO蔡明,父子都知道,突破局限对于商业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