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海带加工下脚料,通过消化、浓缩、沉淀得到褐藻胶。探讨了消化剂、消化时间、消化方式、沉淀方式、沉淀剂浓度等对提取该物质的的影响,并采用超滤浓缩技术,使得到的褐藻胶色泽更好、纤维更长。采用NaHCO3消化海带提取褐藻胶的产率要比传统的以Na2CO3为消化剂得到的产率高。  相似文献   

2.
海带中甘露醇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海带中甘露醇的提取方法的研究,通过正交设计探讨了PH值、浸取液体积与浓度、浸提温度,时间对浸取的影响不同有机溶剂对甘露醇的分离沉淀及影响沉淀的各种因素,研究结果认为,用热的无水乙醇进行重结晶获得甘露醇晶体有较高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3.
蚕蛹复合氨基酸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水解法从蚕蛹中提取复合氨基酸,蚕蛹经酸水解,减压脱酸,沉淀除杂质,浓缩结晶制得复合氨基酸,产品经检测符合食用级氨基酸标准。  相似文献   

4.
《化工科技市场》2008,31(12):5-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异亮氨酸的提取方法,其工艺过程包括:通过发酵法获得含有L-异亮氨酸的发酵液,加入剂后对发酵液进行过滤除去菌体,在滤液中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液体经加热和真空浓缩,体积浓缩到原来的9%~11%,浓缩液冷却到24.5-25.5℃结晶,经离心分离得到结晶的粗产品;该粗产品再溶解成3.5%溶液,  相似文献   

5.
速溶海带保健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档茶叶及碎茶叶为原料提取茶汁,并辅以海带汁,制成具有保健功能的海带速溶茶。指出在提取茶汁工艺中采用50℃低温和80 ̄90高温两次浸提,浸提时间为10min时,茶汁的色香味俱佳;提取海带汁,利用3%的碳酸钠溶液浸泡使其软化后打浆,并添加2%的β-CD以达到海带的脱腥作用。利用本方法制作的海带速溶茶工艺简单,原料利用率高,且能保持原有风味。  相似文献   

6.
氨法提取啤酒酵母RNA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啤酒厂淘汰的酵母泥,用氨法破壁工艺提取核酸,其最佳条件为:酵母浓度为10%,氨浓度为1%,温度为60℃,破壁时间为25min。采用抽提液浓缩,加蛋白质沉淀剂除杂质,分步沉淀的方法提取RNA,可得纯度为83.8%的优质核酸,提取率达2%以上。  相似文献   

7.
<正> 以京薯2号干叶或鲜块,以水作提取剂,经煎煮、浓缩、灭菌制成营养液,再进一步加工,还可制成营养粉、片、冲剂等保健品。这些保健品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升血小板,降低血糖和通便等作用,服用极为方便。实验证明,京薯2号的产量和品质都优于西蒙1号甘薯,以水作提取剂比现有甲醇作提取剂的优点是,成本低廉,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8.
将褐藻精加工的副产物褐藻胶纯化,与商业化褐藻胶进行复配,制备硬胶囊壳,选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增稠剂,甘油为增塑剂。考察不同来源褐藻胶配比对产品理化特性的影响,包括胶囊厚度、透光率、拉伸强度、干燥失重比、人工胃肠液崩解时间等指标。确定副产物褐藻胶与商业化褐藻胶的体积比为3∶2,褐藻胶总浓度0.01 g/m L,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浓度0.05 g/m L,按质量配比1∶1混胶。所得空心硬胶囊壳的成囊率达90%,厚度0.068 mm,抗拉伸强度3.852 MPa,透光率45.1%,干燥失重比为25%,人工胃液崩解时间大于24 h,人工肠液崩解为23 min符合国标要求。利用褐藻胶制备硬胶囊壳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可制备实用又健康的植物胶囊产品,为褐藻综合加工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加热回流提取、超声波提取和热回流辅助超声波提取3种不同方法对冬虫夏草进行提取,从主要功效成分和常见重金属元素、指纹图谱、部分主要/差异性成分定性推断的角度分析3种提取方式制得的冬虫夏草提取液,并初步评估拟推荐的最佳提取方式。结果显示,含超声方式所制得的提取液的稳定性和均一性较好,提取到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种类更多,推荐采用超声或热回流辅助超声的方式制备虫草提取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罗汉果为原料,对罗汉果固体饮料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对罗汉果原料进行粉碎、投料、提取、离心、微滤、膜浓缩、真空浓缩、真空干燥及包装等工序,生产出罗汉果固体饮料。以罗汉果提取物得率为指标,通过对提取工序的研究,采用L_9(3~4)正交试验,优化浸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料水比为1:20(kg·L~(-1)),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30 min,此条件下,罗汉果提取物得率达20.4%。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UV油墨中紫外光引发剂二苯甲酮和4-甲基二苯甲酮含量的分析方法,并对提取溶剂、提取方式和提取时间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两种目标物在0.5-1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为0.9999),在高、中、低3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80.0%-97.8%,相对标准偏差(n=6)为0.8%-6.1%。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特点,能够满足对UV油墨中二苯甲酮和4-甲基二苯甲酮两种紫外光引发剂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2.
《化工科技市场》2007,30(3):44-44
由华侨大学和泉州市泉港南元化工有限公司承担的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新型沉淀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提取精氨酸工艺开发,日前通过福建省科技鉴定。这项新工艺可从人发、猪毛、牛毛等废弃的蛋白质中,提取昂贵的L-精氨酸等氨基酸产品,将有望缓解我国靠大量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的局面。目前工业上普遍采用苯甲醛沉淀法提取L-精氨酸,而苯甲醛有微毒性且易挥发和氧化,对人体健康有害,同时苯甲醛回收困难,生产成本较高。该项目开发的精氨酸提取工艺是以无毒无污染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替代苯甲醛为沉淀剂,从蛋白水解液中沉淀提取L-精氨酸。由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无毒化学品,化学性质稳定,易于回收,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新工艺的L-精氨酸提取率可提高至90%,并可将水解液中的酸或盐完全除净,作为优质饲料添加剂或农作物叶面复合氨基酸肥料使用,实现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3.
大豆异黄酮     
工业化的用大豆豆粕生产大豆异黄酮的方法公开号:1422855 公开日:2003.06.11  申请人:尹华清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从大豆豆粕中提取出大豆异黄酮,又不破坏豆粕的其他有效成分,最大限度的提高大豆的经济价值的方法,包括商品豆粕经食用酒精套煮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浓缩液吸附、用食用酒精洗脱、洗脱液浓缩干燥粉碎、成品检验,本发明在提取过程采用强制外循环套煮提取,缩短了溶剂比和提取时间,降低食用酒精的使用量,不需对豆粕进行粉碎等前处理,生产成本低,经济价值高。  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及大…  相似文献   

14.
以桑葚干果为原料,酸化水为提取剂,超声波辅助提取桑葚干果中色素。采用单因素试验获得相对较好提取参数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桑葚干果色素提取条件,得到超声波辅助提取桑葚干果色素最优条件为:提取液pH为0.7,超声波功率94 W,液料比15∶1(mL∶g),超声波时间50 min,此提取条件下吸光度为1.059。  相似文献   

15.
在菜市场有两家卖干海带的,都是按把卖。左边李老板家的海带上插着的标签写着:海带,每把3.5元。右边米老板家的海带上插着的标签写着:整海带,4元一把;边块海带,3元一把。人们一看,左边李老板家3.5元的海带跟右边米老板家4元的海带差不多,但便宜5毛钱。于是,人们大多跟左边李老板买海带。  相似文献   

16.
利用正交实验探讨了用透析法提取啤酒废酵母中叶酸的生产工艺。用pH7.6磷酸缓冲液作提取剂,料液比1:5,在50℃下提取7小时,可从12g啤酒废酵母中提取得到85μg叶酸。  相似文献   

17.
用浓碱处理木屑的方法,从木屑中制取草酸,试验了碱浓液浓度、浸泡时间和焙炒温度等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50%的氢氧化钠浸泡木屑8h(木屑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投料质量比为1:3),在190~200℃下焙炒,用15%的氯化钙提取草酸钙,酸度为pH4~6,得到22%的产率。产品符合国家HG3-988-76质量标准。本工艺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运作。  相似文献   

18.
用超声波振荡来提取糜子中的β-胡萝卜素,并且研究了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探讨了提取剂丙酮-石油醚的体积比、料液比和时间对β-胡萝卜素得率的影响;同时,从光照、温度及金属离子三个方面对糜子中提取的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糜子中β-胡萝卜素提取最好的试验条件是:提取糜子中β-胡萝卜素的试剂丙酮和石油醚同比例,糜子粉占1份、提取剂占7份,超声波振荡1.5 h。在实验过程中,将从糜子中提取的β-胡萝卜素放在阳光下照射能加快它的分解;温度越高,其含量受到的影响越大;在提取的糜子溶液中加入Cu~(2+)、Fe~(3+)、Fe~(2+)、Al~(3+)对β-胡萝卜素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牡丹籽皮总黄酮,提取过程中主要分析了提取剂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提取效率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优提取工艺:乙醇浓度50%,提取时间1.5 h,料液比1∶20,并在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实验得出牡丹籽皮总黄酮提取含量为7.8%。  相似文献   

20.
利用正交实验探讨了用透析法提取啤酒废酵母中叶酸的生产工艺。用pH7.6磷酸缓冲液作提取液剂,料液比1:5,在50℃下提取7小时,可从12gm啤酒废酵母中提取得到85μg叶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