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体农业在四川省米易县试验示范,已进行了五年,所取得的成就充分显示了立体农业的巨大生命力。各地参照米易的经验进行不同地域、不同模式、不同形式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试验,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目前,立体农业与开发农业、生态农业相结合,已全面推开,形成了一个科技兴农局面。  相似文献   

2.
从1984年开始,四川省委和省政府就以米易县为试点,对农业资源进行立体开发。在这几年的实践中,由于农业科学技术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农村生产力获得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立体农业是一种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资源的资金、科技、劳动密集型农业。立体农业有两种开发形式:一是按照不同的海拔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人多耕地少怎样发展农业和丘陵山区怎样尽快脱贫致富的路子.1984年,四川省委、省府倡导并决定,在米易县建设立体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基地.8年来,由省科协、省计经委、省农科院、省社科院、省国土局、米易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先后组织21个单位,72个学会、协会,320余名专家协同合作,针对米易河谷、中山、高山的不同自然条件,通过引进、组装不同动植物品种和技术,将调整农业总体布局与建立立体种植、立体养殖和庭院经济的骨干模式紧密结合,已在全县基本建成不同区域的宏观  相似文献   

4.
米易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自然资源条件,是四川省开发立体农业的一个很理想的基地.经过这几年省领导的提倡和各方面的工作,立体农业开发试点已见效果.进一步抓下去,对四川省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将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今后米易县开发立体农业工作,笔者建议应在普遍试点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条件,突出开发蔗田的复合立体农业,使之迅速形成规模经济,其效益是很可观的.  相似文献   

5.
学会动态     
四川省农业经济学会,四川省农业区划研究会于1988年10月21日至23日联合在米易县召开了1988年年会暨商品性立体农业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137人。会议收到论文,研究、调查报告共85篇。与会专家、教授以及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围绕立体农业的概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政府在米易县召开了全省立体农业会议,总结交流了两年多来米易和各地开发立体农业的经验,号召全省广泛开展立体农业研究,并把它作为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四川经济、致富农民的重要途径。笔者就有关立体农业的问题谈点认识。什么是立体农业立体农业并不是一个新兴的概念。我国传统农业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传统农业中的增种、问、套种,高低组合、棚架式栽培、果粮混作、林粮混作等都是属于立体农业的范畴。但是,今灭提出的立体农业,却不同于传统农业,它是传统农业中的精华——立体复合种植和科学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米易县在应用资源动态监测成果,深化立体农业综合开发的进程中,重点抓了六个层次的开发。提出了在监测指标体系上、技术手段上、经费投入上、组织机构上加大监测工作力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实行财政、信贷双紧,是贯彻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掌握新情况,采取措施,进一步做好农资专营的信贷服务,我们对米易县农资公司专营后的资金问题进行了调查。1989年,米易县农资公司对化肥、农膜、农药三种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实行专营后,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人多地少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发展立体农业是提高单位土地对人类供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从浙江省的实践经验中,提出了稻区、旱地、园地、库区、庭园和林区发展立体农业的多种模式,并已取得良好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发展立体农业也向农业科技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必须增加资金、物质、劳力的投入;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才能使立体农业进一步得到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从水体、土壤、生物到大气的“农业立体污染”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立体污染”的现状和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经济、社会、法律和技术的角度 ,提出了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工作中的政策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立体农业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治市人多耕地少,属于贫困的传统农业区,近年来,发展立体农业取得良好效果。 长治市城、郊区和长子、屯留、壶关、襄垣、长治等县开发立体农业的农民,充分发挥劳力资源多、农副产品多、荒山荒坡多的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建立了套种结构、水体结构、链式结构、庭院结构等多种立体结构模式,不仅有土地立体开发还有立体林业、立体牧业、立体水面、立体空间、庭院立体开发等。出现了农林业结合、林牧结合、种植业和  相似文献   

12.
利用立体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立体农业的内涵1989年1月,我国46位著名农学家共同发出倡议,倡议中号召在全国推广立体农业的饲养与种植,提出了立体农业的概念。但对立体农业的界定,却并无定论,不同学者所理解的立体农业也并不相同,甚至存在较大差异。归纳起来,对立体农业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立体农业  相似文献   

13.
发展立体农业的几个问题吴初堂一、立体农业的特点所谓立体农业,就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不同的生物种类配置在同一空间里,使其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一个和谐的相互促进、相互利用的综合生产力体系。首先,立体农业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农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方式。农...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一个庞大的基本物质生产部门。由于受着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交织作用,农业生产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着。在这个总体过程中,出现了代表不同生产水平的不同生产形式。立体农业就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有较高生产水平的集约生产形式。从生物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上来理解,这种立体农业的含义应当是:生物生产与经济增殖相互促进,广度×深度×高度立体发展,以求建立起多物种共栖、多层次搭配、多项目结合、多形式联系、多角度辐射、多梯级循环的立体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达到获取较多的物质产量、较大的经济产值、最好的综合效益,有效地推动农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古林箐乡是属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型内陆山地南亚热带气候的立体气候类型,从河谷到山顶、海拔123-2028.4m,明显的垂直立体气候,特有的光热条件,丰富的土地资源,奠定了古林箐乡发展立体农业的自然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发展立体农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讲求实效。切忌盲目性,严防“花架子”。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要注意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以求用最经济的投入获取最良好的效益。从达县地区的一些试验示范点的情况来分析,立体农业,与平面农业相比较,其基本功能集中表现为“三增强”、“三提高”。三增强,就是指立体农业在总体运行过程中,其吸收功能、转换功能和消化功能都大为增强。吸收功能,主要是指立体农业对资源的利用率普遍提高。不仅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由平面型转为立体型后更加充分合理地得到利用,而且生物群落、初级产品和副产品经过链式利用,分级利用,也充分发挥了效益。分析多项种植业立体模式的资源利  相似文献   

17.
“立体农业”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充分利用地面、空间和水,以及可以利用的其他物质,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巧妙地结合起来,建立多层结构,多级利用的农业。福建农科院从1982年开始,采用两种模式进行试验,不论产量和经济效益都比较高。 一是以稻田为主体的立体结构模式。这种模式,两年来,在平原福清县、福州郊区娄下部队农场、山区建宁县、福建农学院农场等456.5亩稻田中进行试验。以水稻为主,养红萍,养鱼,用稻草培养蘑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汉寿县水南湖乡是70年代围垦南湖建成的,具有典型的湖乡特点。近年来,为了突破湖区易渍易涝,农田环境恶化,生产结构单一,产量徘徊不前的局面,这个乡从自己特定的资源条件出发,大搞农业综合开发,探索出具有湖区特色的“林稻鱼”立体开发技术,经过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2012年开始,宁夏银川市在兴庆区开辟近5000亩稻田进行有机稻和欧洲雁的立体生态种养生产,把500克左右的雁苗按每亩50只的密度放养到田间,不仅吃尽了田间杂草,也吃光了田间害虫,欧洲雁的排泄物成为水稻生长的有机肥,构成立体生态模式,每亩稻田增收1000元以上。近年来,宁夏银川市大力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科学利用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有机稻、蟹、鱼、禽类立体生态种养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0.
农业立体污染防治中循环经济的运作机制及模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农业污染的立体性导致了其污染链的多向性和复杂性,通过对循环经济运作机制的分析可以找到防治农业立体污染的有效途径。循环经济的三种模式在农业及相关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在不同环节、不同方向上阻断农业立体污染链,而且可以用较低的投入,产生较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