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志武 《新财富》2005,(12):26-29
各股票价格间的同向波动率这一指标,可以从根本上反映股市质量的高低及其变化情况:它离100%越近,说明该股市越像赌市;离50%越近,说明该股市越像投资市场。我们看到,从1001年到今天,中国股票的同向波动程度平均为90%。也就是说.任一周内有90%的股票一起涨或一起跌,中国股市基本无法区分好与坏的上市公司。近些年,中国股市质量并没有因为一些关于“公司治理”的讨论而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法院的不作为重新为上市公司的违规开了绿灯,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行政处罚力度在减弱,投资者能用的法律空间也越来越窄,股市反而更加浑浊。如果不朝着司法独立、监管独立、媒体自由、立法机构听证监督这些方向改革.中国股市还会继续是“劣币驱赶良币”的场所。[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贸导刊》2008,(3):35-35
中国黄金协会会长孙兆学:黄金期货上市意义重大!撞了不白撞“碰瓷”更没门;考研热“拐点”初现;房产中介风雨飘摇;至于股市的走势,我想不用说全球的股市,就中国股市我都说不清楚,所以我很抱歉,不能对此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3.
非理性投资是指投资在投资决策时受很多非理性因素影响,如“做庄”、“跟庄”。中国股市的非理性投资现象严重,这妨碍了股票市场正常功能的发挥,因此,分析非理性投资的成因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首先通过三个统计指标的中外对比分析了中国股市非理性投资的现状;接着分析了价值投资理念难以立足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培育理性的投资理念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十大牛人     
何晓春 《浙商》2010,(24):62-63
谁是中国股市20年历程中最“牛”的人?他们或是中国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或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大国医”,或是预测风云变幻的分析师,或是最牛的“操盘手”,或是屹立不倒的股市平民英雄……  相似文献   

5.
从宏观经济看,外界对中国入世后“可能成为亚洲经济增长引擎”的赞誉也许是溢美之辞,但中国经济的确出现了加速迹象;从政府职能转变看,阳光正透射到这个领域;从股市看,入世使带着浓重“国有病”的资本市场已经走到了或生存或毁灭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6.
丁越 《商界名家》2003,(4):8-11
2002年岁末,中国股市最大的新闻不是股指的连绵跌势,而是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退市入行”,而一个叫尚福林的人“离行入市”。对周小川来讲,他个人退出股市当然不像一只股票退市那样令人沮丧和无可救药,因为他又入行了,到了中国人民银行去做行长;而对尚福林而言,离开农业银行行长的位置,来证监会就职主席,倒没什么值得庆幸的。因为谁都知道,证监会主席的位子像个火山口.不小心或不走运的话,是要被烧了屁股的。当然,不管尚,周二位的个人感受如何.对中国股市的投资者来说,这个年末的人事变迁当然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情。2003年1月14目的股市大涨就更使人感到“玩味”的重要性。难道股指也会看人的脸色?周小川真的打压了股市?而尚福林就真的能让中国股市牛起来?  相似文献   

7.
中国股市定价权不容外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刚 《财贸经济》2005,(3):3-8,96
中国股市的定价权是中国经济主权的构成部分,它不允许也不可能外移给国际机构。中国股市的国际化绝对不意味着中国股市非中国化,也绝对不意味着需要将股市定价权外移海外。资产定价中的“一价定理”在实践中是不成立。从“一价定理”中试图得出全球股市“一价”的结论,非旦是谋求一件不可能之事,而且可能极容易将研究引入误区。如果说对“一价定理”的实践效能缺乏认识还是属于研究不够深入严谨的话,那么,在明知这一定理存在实践缺陷的条件下,还在继续坚持并误导,就是别有他图了。市盈率存在着诸多缺陷,它只能是一个参考指标,不能是一个判别股价高低的基本指标,它并无一个国际通行的倍数标准。在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中,需要注意解决股市规则、构建机制、股市品种、机构投资者和制度建设等问题。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的过程,就是为中国股市国际化作准备的过程,也是中国股市国际化的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时下,中国股市风云激荡,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从全局上看:一面是,股市市值由2005年底到2007年4月上升了四倍;沪深两地股指从股改起到2007年6月止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分别各涨了4倍;总市值由3万多亿涨到18万亿元,上涨了6倍;沪深两地总体市盈率均高达50倍(正常值一般为10~25倍)以上;2007年4月单月新增A股开户数超过2006年全年总和,日均增长约15万户,现有股民近亿户,真可谓“全民皆股”;成交量也高得惊人,日过千亿不足为奇,有时高达近四千亿元,超过全亚洲股市日成交量的总和,另一面是,政府为了防范风险,扼止股市超乎寻常的飙升,央行“三率”齐动和印花税的上调,股市进入一个宽幅震荡的调整期。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回答中外记者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中国股市的问题。温总理讲:“我关注股市的发展,但更关注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第一,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第二,要建立一个公开、公正、透明的市场体系;第三,要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管,特别是完善法制。最后,要加强股市市场情况的信息的及时披露,使股民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这正是一位国家总理对股市、股民负责任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丰亚辉  曾乐琛 《大经贸》2008,(12):70-73
素有“千年商埠”之称的羊城,兼容开放的风气源远流长。在古代,“越人善作舟”,最早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在汉代已是中国九大都会之一;唐代的(《广州通海夷道》称之为东方第一大港;明代的广州则是中国与属国朝贡贸易第一大港;清代的“十三行”、“一口通商”,独揽中国外贸,广州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1.
观点     
《市场周刊》2008,(10):7-7
“建议放开小额贷款公司存款业务。”;“落后的货币发行体制是股市下挫帮凶。”;“能源合作是东北亚合作战略重点。”;“中国将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金融风暴未平息,未来数月通胀压力趋缓。”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中国股市,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早,元月的狂飙行情,一路高歌猛进,令上证指数直逼2005年高点,从而彻底摆脱长期盘整的底部区域,宣告长达4年之久的熊市了结。2006年元月“开门红”的走势,从股市中“元月预言效应”来说,是一个好兆头,预示着中国股市有望自2006年开始迎来一轮真正的牛市。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市带有浓郁的政策催生的味道,股市中的个体角色不合格,这是“自上而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钟心 《商界名家》2005,(5):74-76
关于中国股市的问题早已是舆论的焦点之一。“两会”之后,政府将有重大“救市”政策出台的传言也一直没有间断。有说法称,相关政策很可能是承认社会公众股以“含权”的方式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更有传言道,旨在救市、总额以千亿计的“平准基金”正在筹划之中。我们无法证实相关“救市政策”的传言,也很难相信这会成为现实。但有一个问题倒是我们不能不思考的:政策能救得了中国股市吗?中国股市的问题,仅仅是政策的问题吗?  相似文献   

15.
猪年的中国资本市场让人感慨万千。“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较量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两市市值屡创新高,股市规模进一步扩大是中国资本市场配置资源能力的提高,是市场深度和投资环境的日臻完善,显现了中国股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但同时,新股发行的弊端、中石油独霸熊头以及指数失真、美国次级债风暴等问题也暴露出了监管层的监管空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四川物价》2007,(10):14-15
《中国证券报》不久前刊登应健中的文章说,中国股市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单边市,任何一个人要想在股市上赚钱只有一种模式,那就是股票的上涨,股票跌了,那叫套牢,将套牢的股票卖了,那叫“割肉”,以赔钱出局。手中有股票的,嘴巴上就说股市好,然后动员大伙儿去买股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三联竞争力》2009,(8):16-16
继“带头大哥”之后,中国股市又冒出一位“带头大姐”。 2009年7月,由于受合伙人许言(化名)的举报,“带头大姐”浮出水面。此女名周密,出过书,上过央视,有自己的网站,8000多名会员,人称“中国第一女股神”,影响力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8.
李迅雷 《新财富》2006,(6):34-35
曾经产生财富故事最多的中国股市上,却没有一个职业证券投资者登上“《新财富》500富人榜”;其原因主要在于过去10多年里内地股市给个人投资者提供的致富机会实在不多,证券市场自身的潜规则也让富人难以现身。如今,盛产富人的实业投资领域由于产能过剩、政策调控等原因风险逐步加大,相比之下。全流通后步入规范、创新轨道的股市正为演绎新的造富神话提供条件。而要成为中国的巴菲特。眼光和大气应该是一大条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感恩2004     
《商界》2004,(12):3-3
当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德隆轰然倒地,中国股市一路飞流直下,沪指连续多次击穿股民1300点的心理防线;当国家挥动宏观调控的大旗,而银行纷纷捏紧钱袋,无数企业不得不面对“枯血”的生死线;当汽车业经历了2003年的狂热而众多民营资本满怀希望地登台,观众却开始无情地离席;当沸腾的舆论声中,9年来第一次加息的声音终于在惊呼和叹息中尘埃落定……2004年就这样走到了它的尽头。  相似文献   

20.
《新财富》2001,(6):52-56
传统经济中的能源和运输类行业、新经济中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类行业成为最具成长性的行业。为了计算出中国股市的行业市盈率,并将其与国际成熟市场的市盈率对比,我们按摩根斯坦利和标准普尔共同发布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对中国沪深两地上市公司进行了全新分类。中国股市市盈率为68.24倍,总体高于美国纽约股市市盈率23.95倍的水平,但有5个行业的市盈率低于纽约股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