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媒体越来越屈从于市场的压力——为了获取某种利益,比如为了增加读者或听众的人数,为扩大广告收入,未经权利人的允许擅自将他人的隐私公之于众;当然有时为了公众的利益,去搜集重要的信息而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如,跟踪、偷拍等等,从而给权利人带来了经济或精神上的损害。随着媒体业竞争的加剧,新闻媒体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目益增多。为吸引受众眼球,新闻媒体的报道方式与报道内容愈来愈频繁地涉及到公民的隐私事项,由此,公民的隐私权保护问题也愈来愈受到大众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宋治礼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5):88-90
手机定位侵犯隐私权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产生的新课题。手机定位业务的渐趋普及、巨大商机和利益诱惑,导致手机定位者的知情权与被定住者的隐私权发生冲突,需要寻找二者间的平衡点。手机定位。如没有正当行使知情权或授权,会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现状差强人意.需要对我国手机定位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郭奕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7(2):48-51
随着高科技技术在大众传播媒介领域的广泛运用,社会信息大量而快速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流动,相当多的信息报道都涉及到社会个体的隐私,由此产生的隐私权之法律保护和大众传媒对隐私的公开披露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所以,如何化解矛盾,规范大众传媒的行为,从而保护社会个体的隐私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隐私权在现代社会和现代法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什么构成侵权,怎样化解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哪些信息哪些人物该受保护,又该怎样保护,笔者就此提出自己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6.
在当今的媒体时代,人们都寄希望于网络的匿名性来自由活动.然而“猫扑”、“天涯”、博客、微博等媒体草木皆兵,使网络隐私权十分脆弱.本文将从“王菲案”和“江西微博案”这两起网络侵犯隐私权案例来分析我国《侵权责任法》颁行前后的隐私权特别是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状况,论证出:由于网络隐私权的具体要件和抗辩事由,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7.
新闻记在寻找新闻线索时经常被控告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出于同样的原因,良好的新闻调查研究需要记们撩开许许多多的“面纱”,以揭示事件的真实面目,但是这种调查研究总是受到被调查方为捍卫其自由所进行的阻挠。在这些利益冲突中,法律是如何说的?当被宣称他们的行为构成了对隐私权的侵害时,新闻记有什么样的权利?那些想将自己置于公众视线之外的(即那些不想被社会公众关注)的人,他们所拥有的是一种什么权利?在隐私权方面一个最新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案例中,即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诉雷纳野生动物肉类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案中,澳大利亚高等法院拒绝了颁布一个禁止公共传媒播放一盘非法录制的、反映塔斯马尼亚一家野生动物肉类加工厂残酷宰杀野生动物过程的录像带的禁令诉讼请求。在研究该案例对隐私权保护法律的影响的同时,章从另外的角度回顾了澳大利亚普通法限制新闻界调查活动的主旨,又对两部限制对“个人”事务进行录音、录像的澳大利亚制定法进行了分析评论。由此,作认为,对于近期实践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关于隐私权保护方面的澳大利亚普通法和议会的制定法的不足之处,新闻调查记们不必过分担心,只要他们的活动是适当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隐私权理论发端于美国,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发展。我国因为文化传统等原因,对隐私权的理论研究和司法保护发展较慢。本文简单介绍了三种关于隐私权本质的理论,并对我国现行法律对个人隐私保护的立法模式和各部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概括说明,总结了“女经理隐私被宣扬并加以批判”案以来,我国立法对公民隐私全保护的进步和不足,从总体上勾勒出隐私权的轮廓。 相似文献
9.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
新闻媒体侵权是指新闻机构或者新闻从业人员因公开发表的新闻作品侵犯自然人、法人人格权的行为,其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后果严重、不可控等特点。与一般的侵权行为不同,新闻媒体侵权在侵犯的客体、构成要件、抗辩事由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将新闻媒体侵权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专门规定在《侵权责任法》中,既可以为新闻媒体工作者的权利提供一种保障,也可以弥补我国没有《新闻法》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隐私权理论发端于美国,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发展。我国因为文化传统等原因,对隐私权的理论研究和司法保护发展较慢。本文简单介绍了三种关于隐私权本质的理论,并对我国现行法律对个人隐私保护的立法模式和各部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概括说明,总结了"女经理隐私被宣扬并加以批判"案以来,我国立法对公民隐私全保护的进步和不足,从总体上勾勒出隐私权的轮廓。 相似文献
11.
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侧重于对隐私的保护和隐私不受侵犯,强调隐私权是一种独处的、不被人打扰、窥探的权利,是一种消极的保有权:而现代意义上的隐私权更为强调对隐私的控制,即控制与自己相关的信息传播的权利,具有财产权的属性,是一种积极的控制权.这种转变必然要求相关的理论和立法与之相适应,在充分保护网民的隐私权的同时,不能限制了网络和电子商务等的发展以及它们带给人们的便利. 相似文献
12.
13.
兰国青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2(2):58-59
网络的发展,对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产生了广泛影响.对互联网上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本人认为首先侵权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而对侵权受害者则要看其具体情况,当受害人发现网络上侵权行为时,应当进行必要的提醒,如果因受害人对自己利益保护疏于注意而未尽提醒义务,则应当相应抵消或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丁劭泊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6(3):74-76
本文提出了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并对诸种侵权表现展开分析,介绍国际上对于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三种模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对于我国立法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原则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大庆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32-133
本文以现实生活中的一起案例入手 ,针对企业中职工的隐私权性质 ,就目前企业经营中职工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这一问题作了论证 ,系统地分析了我国隐私权立法的不足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战胜了许多脏器疾病,但是器官移植手术给相关主体所带来的心理负面影响却无法抹去,尤其是器官移植手术隐私信息被侵犯时,会对器官移植手术相关主体精神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加强器官移植中器官捐献者和接受者隐私权的保护才能从根本上更加全面的保护器官捐献者和接受者. 相似文献
17.
王菲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77-78
我们生活在一个加速信息化的时代,无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似乎互联网无所不能。事实上,这个无所不能中也包含了一些心怀叵测的人利用它来实施危害我们人身、财产权利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编织一张无比坚固的法律大网,使公民的网络隐私权不受侵害,同时也为网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进而推动互联网文明、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姜虹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75-77
高校学生隐私权包括利用权、隐瞒权、维护权和支配权。侵犯高校学生隐私权的行为包括擅自泄露学生个人信息、非法获知学生信息并予以公布和非法窥视、监听学生私人空间。对此,应转变保护高校学生隐私权的理念,完善高校管理和管理监督,加强高校学生隐私权相关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邓欢 《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81-84
隐私权的概念从“不被干扰”扩展为“信息的控制权”,针对隐私权的保护也应该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个人征信行为下的隐私权保护应该在规范个人征信行为下,保证当事人对个人信用信息的参与和控制。从比较法的角度,比较分析我国和其他国家个人征信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我国应该借鉴美国经验,制定综合性的《个人数据保护法》,修改并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征信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将隐私权保护的重心放于信用信息收集之后,赋予信息主体更多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崔萍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分析隐私权应具备的两个特征,并从隐私权的性质出发,指出其具有的四项积极权能。实践中,隐私权往往容易遭受知情权的侵犯,本文认为两者各自保护的对象及利益不同,是对应而非对立的权利,所以不应存在互相限制的局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