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福安市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依山面海,面积1880平方公里,人口55万,其中农业人口44万,曾经是贫困县。1990年建市以来,我市农业改革取得很大成效,农村经济进一步繁荣,推动了全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1993年,我市摘掉贫困县帽子。 充分发挥“聚集效应”,促进农业经济的规模化和区域化发展 第一是经济的聚集。福安以  相似文献   

2.
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深圳、东莞、顺德和南海的人口聚集效应,发现影响区域人口聚集效应的关键是由企业、政府及人口所构成的经济市场化程度市场化程度高,即使产业结构高,人口聚集效应亦强;市场化程度高,即使城市规模小,人口聚集能力亦强;市场化程度高,即使经济外向度低,人口聚集效应亦强。除此以外,城市空间、技术结构和发展动力也是影响区域人口聚集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广州为中心城市的珠江流域城市带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极”使用基于四个规定性。一是它聚集有相当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一批具有先导性的行业或具有先进性的部门,这是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实现带动“发展”的内核;二是强有力且相对完备的聚集功能,这是决定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小的基础与主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制定正确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处理好区域经济之间的发展关系,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改革之后,我们首先实施了“沿海发展战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中央在1999年底提出  相似文献   

5.
2010年11月以来以福安市公安局为主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部门结合福安市流动人口实际,围绕着“拓展以房管人理念,实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信息化”的主线,确立以实际居住地址为主的“实有人口”管理模式。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纵观福安市的流动人口管理整体体制,其本质上仍与大多数省市一样采用的是“治安管理拓展型”的管理体制,存在重管制轻服务,重直接管理与轻社区参与,重经济利用与轻社会融入和重强化政府管制力量,轻多元协同管理等问题,必须创新管理体制。因此,必须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实现从“治安管理拓展型”的管理体制向“专业机构协调型”管理体制转变,以优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以来江苏城市化呈现人口向城镇聚集速度加快、城市化发展动力模式发生根本转换、城镇体系日趋合理等新特点;但也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低、“土地城市化”速度过快、城市化区域差异显著等问题。为此应提出提高土地利用率、以都市困为重点促进城市化、实施“三沿战略”、推动制度配套改革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业发展与区域城市发展是同步进行的。房地产业最活跃、最发达的城市集群,也一定是城市变化最快、建设最好的区域。“珠三角经济区”是外贸企业主导型的区域,市场化程度较高,房地产经济十分发达。现在把“珠三角”扩大到珠江水系沿线的九省和港澳两个地区,形成的“泛珠三角”经济圈,国土面积是全国国土面积的20%,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在全国经济地位更加突出。对此,专家对整个“泛珠三角”房地产发展前景非常乐观。认为,尽管目前房地产发展受宏观经济环境和住宅产业自身不利因素影响,但其持续发展态势不会改变。表现在:  相似文献   

8.
王智勇  张车伟  连鹏灵 《山东经济》2009,25(4):140-147,153
人口的空间分布以及区位优势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两种因素的交织既能够促进也可能会阻碍地区经济的发展。只有当两者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够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本文以江苏省2000—2005年期间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来说明人口、区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分析表明,人口的聚集既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后果,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会通过人才密集度、就业结构和劳动年龄人口等几个因素来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位优势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良好的区位是一个地方经济得以快速成长的基本原动力。  相似文献   

9.
李国强 《市长参考》2000,(11):41-43
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而言,它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从非均衡向协调发展的转变。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前实施了“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1978年一1992年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主要是以三大经济地带为基础的梯度布局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1992年以后,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以及1996年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纲要”为标志,国家对区域经济政策有所调整,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1999年以来,明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0.
聚集经济、就业结构对我国区域城市生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因果 《开放导报》2007,2(2):52-55
本文利用1997-2003年中国17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通过一个包含城市产业差异的聚集经济函数,实证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就业结构、聚集经济对区域城市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集经济与区域城市产业结构关联性存在差异;东部城市密集人口引致了城市生产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速度的不断加快。中国超大城市的人口发展呈现持续增长,主城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加,这种发展模式不仅给超大城市自身带来“城市病”等一系列问题,也制约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构建。研究表明,超大城市人口持续过度聚集的原因在于其吸引腹地广阔,城市中心区拥有吸引人气的商务、休闲和文化空间,其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益持续显现,以及地区收入差异长期存在和郊区新中心生活服务品质不高等;因此,在人口疏散时需顺应经济和人口迁移规律,重点增强外围新城的集聚力,促进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均等,推进“主城-新城-区域”的功能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开展山东省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性研究,是对其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全面摸底,更是实现人口规模质量与经济转型匹配的必然要求。文章构建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并剖析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山东省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对应技术适宜性自西向东降低;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显著;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人口素质亟待提高;人口红利丧失,老龄化问题严重。由此提出以青岛为中心城打造东部区域协同创新城市群、加速产业梯度转移促进中西部地区人口与经济提质增效、加速推进“人才红利”转变并强化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加速推进银色产业建设并树立积极向上老年观的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13.
林修珍 《开放潮》2005,(9):59-60
房地产业发展与区域城市发展是同步进行的。房地产业最活跃、最发达的城市集群,也一定是城市变化最快、建设最好的区域。“珠三角经济区”是外贸企业主导型的区域,市场化程度较高,房地产经济十分发达。现在把“珠三角”扩大到珠江水系沿线的九省和港澳两个地区,形成的“泛珠三角”经济圈,国土面积是全国国土面积的20名,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在全国经济地位更加突出。对此,专家对整个“泛珠三角”房地产发展前景非常乐观。认为,尽管目前房地产发展受宏观经济环境和住宅产业自身不利因素影响,但其持续发展态势不会改变。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围”“极”“链”“点”是现代区域经济的四个关键点,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区域经济体系;实施“关中、陕南、陕北互动一体化”战略,用科学发展观营造陕西发展围;实施“中心辐射、环轴带动、发展走廊、梯度推进”战略,构筑陕西经济增长极;实施“产业集群、联动开发、链条发展、集团带动”战略,全力打造陕西经济产业链;实施“生态立省、重化强省、民营主导、特色富民”战略,精心培植陕西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刘西涛  王盼 《科学决策》2022,(11):81-93
探究人口集聚、空气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关乎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议题。选取 266 个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基点,精研人口、环境同经济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人口集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空气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二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存在空气污染的中介效应。研究逻辑框架表明,人口集聚、空气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人口集聚—空气污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解释机制。最终得出结论:人口集聚导致城市拥挤城市耗能和排放增加加重了空气污染从而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空气污染的存在削弱了人口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更加注意短期内人口快速集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的制约,警惕人口过度集聚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及由此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升擢城市“温度”、拓展城市“宽度”、增益城市“浓度”、聚焦城市“密度”,引导人口在区域范围内合理适度集聚,形成人口集聚合理布局,以技术创新发展方式转变和生产率提升减轻人口集聚对空气污染的负面影响从而降低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推动经济可持续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口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孚性和全局性工程;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统筹城乡人口发展和就业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推进“城乡联动”的重要内容、宁波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会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计生委、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公安局、市计委、市委农办、体改办、规划局、统计局等部门,于日前召开研讨会,并进行了专题研究,共同探索促进宁波人口发展与就业城乡一体化的新途径、新措施。现将有关研究成果择要刊载。  相似文献   

17.
1999年,科技部将泰州市列为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区域。几年来,泰州市努力克服科技资源不足的不利因素,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创新发展路子,增强了泰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一、抓住创新龙头,实施科技“四大工程”根据泰州市人才短缺、开发乏力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开始实施科技“四大工程”:加速高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的“人才工程”;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的“挂靠工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办厂级科研开发机构的“创办工程”;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工程”。科技“四大工程”贯穿了…  相似文献   

18.
株洲市地处湖南省东部,总面积11420平方公里,人口368万,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全市已形成了机械、冶金、化工、建材、陶瓷五大支柱产业,是湖南经济最发达的长(沙)、株(洲)、(湘)潭“金三角”区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江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2000年被列为国家技术创新区域试点城市。三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创新创业的关键,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以科教兴市(一)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成绩斐…  相似文献   

19.
王蕾  叶磊 《北方经济》2008,(10):54-5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经历了恢复国民经济,重点发展内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基础的协调发展;积极备战,以“三线建设”为代表建设战略大后方的非正常协调发展;抓机遇、抢时间、争效率,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统筹全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东西互动,点线面互动动态协调发展4个时期。总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外国发展区域经济的成功经验,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实现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部省份综合经济实力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东西部的不均衡性,这表现为东西部经济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目的就是推动西部发展,缩小东西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没有详细的规划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西部大开发”一个首要步骤就是了解西部各省份目前的经济情况。因此我们在此利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西部各省份的综合经济实力加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