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银行业在储蓄贷款协会业危机沸沸扬扬之际进入了90年代。在今后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美国银行制度是循着“管制——放松管制——再管制”的周期,重新回到30年代建立的严厉管制框架之下,还是继续推行80年代初开始的金融改革?现在,这个问题的答案已趋明朗:要求全面改革美国银行制度的呼声已渐占上风。1989年年底美国参众两院负责银行立法的委员会正在进行一系列的听证会,探讨有关全面地、结构性地改革银行制度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彭纯 《新金融》1995,(5):18-19
一、美国银行的市场定位及其业务发展方向 从三十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开始,美国联邦当局对银行业采取了十分严厉的管制措施,一是禁止任何银行跨州设分支机构;二是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经营证券。 七十年代后期,日本、欧洲银行业开始崛起,使美国银行在全球的垄断地位开始受到强有力的挑战。但此时,美国联邦当局并未在金融管制上有所放松,只是鼓励银行业通过服务和在界定范围内抒发业务新品种的“金融创新”来加强竞争。  相似文献   

3.
利率市场化与高利率关系的国际经验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萨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中,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普遍采取了利率管制措施。70年代初起,利率管制的弊端在积累之中暴露得日益充分,利率市场化在80年代成为世界性潮流。伴随利率市场化,利...  相似文献   

4.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美国银行为了摆脱经营困境,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美国银行改革的要点是: 积极处理坏帐。坏帐是美国银行八十年代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坏帐就成为众多美国银行为摆脱困境而采取的首要措施。据美国的一位银行业分析家洛威尔·布莱恩(Lowell Bryan)  相似文献   

5.
《现代商业银行》2004,(7):37-38
美国银行监管的演变历史,体现了管制,放松、重新管制,重新放松、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即被凯恩称之为“制辩证法”的现象,如今年内经历了百年历史之后,在世界各国银行监管领域,美国的银行监管体制被子公认为最成熟,最完备,最具代表性的银行监管体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美国银行营销组合策略之特征1·产品策略(1)产品(业务)均衡化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和同业竞争加剧,美国银行业对经营领域进行了改革和战略性调整。在稳步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零售业务和表外业务,使美国银行业务发展不但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而且  相似文献   

7.
世界基金市场与我国对外筹资选择中国社会科学院徐洪才进入80年代,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为投资基金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特别是80年代末以来,随着一些前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推行市场经济改革,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新型大众投资方式引进到这些...  相似文献   

8.
投资银行:概念、业务和前景上海财经大学包晓林一、投资银行的概念在西方国家,尤其是80年代政府日渐放松金融管制以来,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出现了由分向合的变化趋势。在此时,商业银行已不再是仅仅经营传统存贷业务的银行,而是发展成了既能从事货币市场业务又能参于...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运用CR50对美国银行产业的资产集中度和运用CR5对美国银行产业的贷款集中度进行测度和比较研究,说明美国银行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快速集中的趋势。其中,美国银行产业集中的主要途径是银行购并。产业集中形成了美国金融市场竞争的新格局,并对全球金融竞争产生了而且继续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银行利率管制使银行在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继放松乃至取消了银行利率管制,中国目前正在考虑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本文在讨论利率管制政策的收益和成本、以及放松利率管制的收益和成本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渐进式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回顾了韩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程及其经济金融运行的积极变化。20世纪80年代起,韩国逐渐放弃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政策,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其改革经历了从放开到管制、从管制到重新放开的两个阶段,虽然其中经历了挫折,但最终还是成功实现。利率市场化促进了实际利率由负转正,达到了在控制通胀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增长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九十年代银行改革的启示郭训明八十年代后期,美国银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屡屡成为它的西欧和日本同业的手下败将。据统计,1969年的全球30家大银行中,美国占9家,而且包揽了前3名;1989年的全球30家大银行中则只剩1家美国银行了,且位居第27名。八...  相似文献   

13.
美国有世界上最发达、最多样化的金融市场,但随着银行业务的日趋复杂化,金融风险管理尤其是贷款风险管理变得日益重要了。美国银行在避免贷款损失方面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值得我们借鉴。一、加强贷款过程的监控 8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贷款损失不断增加,已引起银行管理层的重视。但银行不能简单地靠减少贷款来保  相似文献   

14.
一、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二次大战后欧洲美元市场最早出现于伦敦,从英国的角度来看,它是经营非居民之间的国际金融业务,而基本不受英国法规和税收管制的一种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这就是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的开端。欧洲美元市场的成因,一方面由于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政治因素,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英国银行的盈利需要,由于美国政府对美国银行实行成本高昂的限制,因此在美国境外的银行就有可能提供高于美国银行的存款利率和低于美国银行的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15.
一、美国银行营销组合策略之特征 1. 产品策略 (1)产品(业务)均衡化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和同业竞争加剧,美国银行业对经营领域进行了改革和战略性调整.在稳步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零售业务和表外业务,使美国银行业务发展不但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而且呈现出均衡性特征.其均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均衡化、表外业务和表内业务的均衡化.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之后,为了降低银行业风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普遍采取了利率管制措施,但由于长期的利率管制,存款流失和“金融脱媒”迹象日趋明显,各种弊端和矛盾不断暴露。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开始,许多国家先后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从一些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由于利率的形成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动,对于经营资金和信用的商业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对其盈利模式、业务范围、风险防范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后,西方商业银行纷纷立足于能力提高进行机制创新,对经营理念、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等实施再造工程,推动银行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更高领域,在美国银行中,银行能力战略的平均资产收益率上升了30%,长期竞争力得到明显加强,面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国有银行必须先行对自身原有经营机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才能提高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最终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8.
图片报道     
《中国投资管理》2009,(2):F0002-F0002
新年伊始,31位美国银行专家抵达北京,开展对建设银行战略协助第4个年头的工作。1月15日,2009年中国建设银行和美国银行战略协助项目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和美国银行战略协助主管莫林·麦坎(Maureen Macan)女士出席了晚宴。这标志着2009年中国建设银行和美国银行战略协助工作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9.
王蕾 《中国外汇》2008,(7):28-2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与金融一体化的迅速发展,资本跨境流动越来越对一国经济、金融运行产生重要影响,资本流动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也增加了经济运行的风险。因此,很多发展中国家,如巴西、智利、哥伦比亚等都在20世纪90年代初,采用市场化或行政性手段进行过长期或暂时的资本流入管制措施。泰国也于2006年底试图部分恢复资本流入管制,在当时掀起了巨大波澜。  相似文献   

20.
谭伟东 《银行家》2002,(12):124-126
信息时代的金融 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大萧条以美国股票市场灾变开始,以美国银行危机进入深层,以其金融与经济的世界性灾变引起美国与全球的银行资本运营管制,开启了金融风险控制与创新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