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鹭名 《魅力中国》2014,(17):98-98
美,是一切艺术的特殊目的。中国戏曲的特点,就是通过能歌善舞,集视听艺术之美,感染观众,使人潜移默化。豫剧《秦雪梅》是我由衷钟情的佳作,在恩师于波的亲授下,有了更多的纵深体悟,进而更仰慕艺术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2.
刘海功 《魅力中国》2013,(28):107-107
我的恩师任宏恩在五十多年的从艺生涯中,排演了一部又一部的好戏,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任派艺术。他的戏路宽广,  相似文献   

3.
李雪梅 《魅力中国》2010,(22):54-55
中国豫剧一代宗师、戏曲教育家崔兰田在继承豫西调前辈艺人声腔艺术和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崔派艺术,并且培养出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传承人。我的恩师张宝英就是崔派第一代弟子中的杰出代表,并被专家和观众誉为崔派艺术的掌门人。现从崔兰田大师的表演艺术风格和张宝英老师学习崔派艺术的成功经验谈起,浅谈一下中国豫剧崔派艺术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运玲 《魅力中国》2010,(13):211-212
作为一名青年演员,我有幸拜在了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中国豫剧崔派艺术杰出传承人张宝英老师的门下,悉心学习恩师的表演艺术和为人品格。自我立雪张门之后,就开始在恩师的带领下踏进崔派艺术的神圣殿堂,静心聆听恩师的教诲、感悟与学习恩师的表演艺术。我认为,要想继承好老师的表演艺术,就要对老师的表演艺术吃透、认知清楚,然后结合自己的条件先死学后活用,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崔派艺术再传弟子!  相似文献   

5.
翟艺兵 《魅力中国》2014,(10):85-85
在中国豫剧艺术的发展长河中,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唐派艺术,确立了在整个豫剧史上的位置。他曾经创造了一个生行流派与六大旦行流派相抗衡的神话,成为那一时代叱咤豫剧舞台的领军人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派艺术在传承上令人堪忧。我认为,一个流派能不能被较好地传承下去,是以它的演出剧目的多少与社会影响为标准的。其次,就是它的声腔感染力与表演征服力能不能被当今的豫剧观众所接受、所熟悉、所传播。  相似文献   

6.
江凤香 《魅力中国》2013,(19):131-131
河南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主要发源地,而戏曲是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艺术形象把生活中的人物和事及人物和事之间的互相关系夸张集中地表现在舞台上,奉献给观众,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在进行艺术创造时,对生活加以提炼,舞台形象具有节奏感,韵律感和造型美;在似程式而非程式;似生活而非生活的表演状态中,将人物的感想,外形艺术等展现在舞台上。  相似文献   

7.
张喆 《魅力中国》2014,(26):280-280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新闻拍摄的技术水平和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不但要给观众带来及时、准确的信息,还要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到二者兼顾的拍摄理念。本文对于高清电视新闻拍摄手法变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娜 《魅力中国》2013,(16):108-108
崔兰田大师创立的崔派艺术是豫剧旦行艺术的重要流派。崔兰田擅演悲剧,其常演的《桃花庵》、《秦香莲》、《三上轿》、《卖苗郎》等剧目被人们称为崔派艺术的“四大悲剧”,塑造这些端庄贤淑、善良坚贞而又命运悲惨的妇女形象,使她的唱腔表演形成了深沉哀怨、含蓄蕴藉的特点。声腔往往是区分剧种与流派的主导因素,能开宗立派者其声腔必有其卓尔不群的艺术感染力。在豫剧界内,崔派艺术的悲腔寒韵尾可谓独树一帜。我师承豫剧名家范静。崔兰田大师为我师从流派的宗师。我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通过恩师范静的言传身教,进而对师祖的艺术有了较为深人的体悟。  相似文献   

9.
高建英 《魅力中国》2010,(11):112-113
传统戏曲如何才能在现代生活中赢得市场?已成为戏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一直持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戏曲乃中华民族之传统文化,应始终保持其传统艺术形式。做到“原汁原味”。才能保证原有的戏曲观众不再流失,实现其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二是认为戏曲已是陈旧艺术,与当代生活节奏、欣赏需求格格不入,必须全面彻底进行变革,向其它现代艺术靠拢或另辟路径,才能调动现代观众的情趣与爱好。  相似文献   

10.
艺术简介自幼酷爱书画艺术,笔耕不辍近三十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系。拜师何镜涵,陈大章二位国画大师,专攻国画山水及花鸟。在二位恩师的精心指导下,其艺术水平日益提高,经常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的艺术大展并获奖。2002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王汉民画集》一书,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博物馆、机关团体等单位收藏.国内报纸、杂志、艺术书刊、网站等经常发表其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1.
刘丽娜  尤阳 《魅力中国》2013,(13):110-110
动画的艺术魅力之一就是带给观众丰富的视觉体验。而这种体验很大程度上是靠角色造型完成的。实验动画片更是如此。因此,以实验动画片中的角色造型为切八点来研究其视觉构成的内涵,对于完善实验动画研究理论和丰富动画理论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豫剧古典戏《大祭桩》是常派的代表作。我的恩师、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清芬白1960年起开始潜心探索与研究如何在常派《大祭桩》演出版本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演出大获成功。这部戏我已经按照恩师王清芬传授给我的路子演了一千多场,无不得到专家和老师的肯定,观众的热烈欢迎。在多年的演出实践中,我也感觉到这部戏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也在不断地进行小的修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西方艺术与公共教育的关系和社会主义时期中国艺术与公共教育关系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当代美术馆艺术公共教育的功能问题,认为对于传统艺术,美术馆应着重于培芥公众的艺术兴趣;对于当代艺术,应用灵活的形式鼓励观众对艺术作出自己的诠释与感悟。  相似文献   

14.
田冠军 《魅力中国》2011,(1):104-104
由我的恩师、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海派艺术创始人海连池和董秀娟等郑州市曲剧团的老前辈们联袂主演的曲剧古典戏《卷席筒》一经推到河南曲剧的舞台上,便一炮走红,成为郑州市曲剧团的打炮戏、  相似文献   

15.
迟京丞自称“老痴”,题款亦写“老痴”,痴倒是恰如其分,其习画三十余年,一直痴情于中国画艺术。其之所以称痴且老,是因为其对自己的绘画艺术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将继续付之永不休止的努力。其崇尚传统却不排斥现代,借古而开今,作品的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力求体现出笔墨当随时代的创作主张及执着于不鹜时流的绘画艺术追求,力求潜心大美之境界。  相似文献   

16.
张丹若 《魅力中国》2013,(28):95-96
朗诵傲为艺术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和表演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更是许多朗诵爱好者展现声音魅力和文学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是众多艺术语言爱好者不断追求其艺术效果、探索语言表现力的艺术载体。能够“走心”的朗诵者能够准确地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内容融为一体,与观众和听众产生共鸣,使文学作品经过朗诵者的声音表达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达到审蔓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丹 《魅力中国》2014,(26):80-80
我国戏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坚固的艺术地位,戏曲艺术不仅体现中华民族的艺术特点、审美方向和欣赏价值,其独特的演唱技法,形成了具有中国浓郁色彩的演唱风格特点和演唱形式,戏曲的唱腔是整个戏曲音乐用来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而民族声乐,是对传统的民歌、戏曲、曲艺唱法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唱法的总称。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以民族特色语言为基础,以科学发声为根源的中国式歌唱艺术。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又各自展示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观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8.
孙莹 《魅力中国》2014,(25):110-110
舞蹈的良好发展和进步离不开舞蹈编导,舞蹈编导在舞蹈的创作和改革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他们通过多种多样的舞蹈形式,将特殊的艺术展现在观众面前。高尚的品质通过优美的舞姿来展现,两者的结合具有相当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对于舞蹈中的文学表现手法,我们有必要进行研究,挖掘其价值魅力,推动舞蹈的进步,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飞 《魅力中国》2014,(14):71-71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是一个多种艺术手段的动态的程式系统,如果没有程式格律规范,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对于综合性极强的平台表现艺术,更是离不开各部门的之间的密切配合,离不开演员之间的默契合作。常言说“红花虽好,难离绿叶”。当然,作为配角、小角理应甘当人梯,当好绿叶。只要努力,肯下功夫,小角色同样能演出精彩,同样能受到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赞扬。对此,浅谈一下我在越调《老子》中饰演大青牛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徐伟 《魅力中国》2013,(16):80-80
舞台戏剧艺术是综合艺术,它是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文学艺术因素构成的。舞台美术又是由布景设计与制作、服装服饰、化妆造型、道具设计制作、灯光照明艺术等组成的统一体,并有机协调地融合一起、而形成给观众观赏,让观众想象,震撼观众心灵的戏剧舞台艺术。在戏剧舞台艺术中,道具却有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它以顽强的生命力继承和发展着,道具常常以自身优美的造型,少而精的简洁运用.司空见惯的寻常品貌,然而又是非常典型的生活器具,出现在戏剧舞台上参与人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也参加社会活动和不同类型的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