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三农"问题,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必须一体化地考虑。在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和"公司+农户"发展模式的分析基础上,提出想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要"农民进城"和"就地发展"并重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4.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必须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行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农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由于农业对资本和技术依赖性的加强,必须实施倾斜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投入,农村资金用于农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5.
我国一直被称作是农业大国,其实不然。2002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仅为14.25%,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7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粮食、棉花、油、肉、菜等主要农产品只接近世界的平均水平,有许多品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近13亿人口,其中9.35亿在农村,农村劳动力达5.22亿人,这在世界上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6.
一、转变政府职能,做好服务,强化管理,突出引导示范作用政府要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出发,继续把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竞争力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做好服务。坚持以典型引路,用事实说话,加强分类指导。各级管理部门要尽快从行政审批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切实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精神,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为农民、企业排忧解难。各有关部门要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为契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在解决“三农”问题时,要把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与充分发挥市场机… 相似文献
7.
朱雪飞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13):10-10
“三农”问题就是对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总称,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近年来,随着农副产品价格的普遍下降,农民负担目益加重,中国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困境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求解分析与城市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对“三农”问题求解路径进行了系统反思,认为:“三农”问题的难点在于一个基本矛盾;人多地少,难于在“三农”范围求解,而现存的减少农民的方式存在不足,依据产业经济学定律的分析,指出:不少解决问题的做法违背规律,“三农”问题的求解在于城市化。 相似文献
9.
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因为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殷实的农民,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要继续加大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从1999年中央提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至今已有四年,虽然出现了可喜的重大变化,如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见,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逐渐形成,农林牧渔大农业结构调优趋势明显,农户家庭经营收入比重持续下降,农民外出就业和农户经营企业收入… 相似文献
10.
11.
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通过发展农村教育,增加人力投资来推动农业发展和促进农业人口转移;加入WTO后应根据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农业的结构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12.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给农民以国民待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三农”问题,主要是农民问题;我国的农民问题,主要是收入问题。即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民收入增幅缓慢。当前制约我国“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的深层原因,就在于生产要素的流动不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市场取向改革目标还没有到位,市场体系发育还很不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城市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经历了排斥市场经济的工业化,忽视城市化而通过市场化推进工业化两个阶段。目前,我国已具备了大规模推进城市化的基本条件,在新世纪中,我国的现代化程应遵循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并重的发展道路,这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而且是我国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推进城镇化战略中,首先应克服自然经济观念,加深对城镇化进程的认识,并处理好实施城市化战略与节约土地资源、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户籍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和探索新型城镇管理体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董亚杰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6,(6):66-66
“三农”问题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农业是基础,“无农不稳”。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现代化。农业振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农业信息化是必选路径。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农业现代化的方向,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实现农业信息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三农”问题研究观点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日益突出,理论界和决策层逐步认识到“三农”问题的严重性。近年来围绕”三农”问题,理论界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致力于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现将主要研究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加深入广泛地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从本期起,本刊特辟《与时俱进》专栏,分别以“专论”、“专稿”、“专访”、“专题”等形式向读者反映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学习贯彻十六大报告的心得体会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在县域工作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目前部分农村地区之所以相对落后,主要原因就在于工业主导地位不强,工业化进展缓慢。加快工业化进程对于破解“三农”困境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1、工业化使农民的思想活起来。从南安的实际我们看到:正是工业经济在农村落地生根,让农村群众认定了兴工才能致富这个理,找到比耕田种地更有效益的出路,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才有了20世纪80年代初仑苍、英都等地的群众,从利用传统打铁工艺兴办了一批家庭作坊式的小厂起步,发展形成现有493家企业,年总产值14亿元,年纳税贡献2930万元的水暖阀门行业,并形成近3万人的活跃于全国各地大市场的农民经商大军,从而“兴一业、活一方,兴一业,富万民”;正是工业经济的活 相似文献
18.
要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如果只是就其中的某一个问题来单独解决,或者是就“三农”来抓“三农”,就“三农”来解决“三农”,只能达到缓解作用,而不可能彻底根本解决。因为“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体制、在制度,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体制和制度上着手。既要面对、解决“三农”自身的问题,更要跳出“三农”来解决“三农”,要反弹琵琶,从制度着手,从源头解决。 相似文献
19.
建国初期,毛泽东对农业、农民、农村这三个问题的论述是其经济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重读其论述,仍能给我们以深刻启迪。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但却不是农业强省。全省土地面积18.7万平方千米,近5万个村庄,农村人口5380多万人,人均耕地不足1.5亩,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39%,其中,“望天收”旱地高达35%,农村人均拥有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只有16.7元,农村现有劳动力2700多万人,预计到2010年将增加到3344万人。面对这样的“三农”省情,在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应该有新思路、新措施。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期间讲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时,特别强调要“跳出就三农论三农的框框,从国民经济全局的高度,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这段既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