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个创新型蔬菜运销公司及其治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志轩  周德翼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3):128-133
“公司+农户”模式是解决我国农业经营中的小规模与大市场矛盾,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深圳嘉农公司创造的“批发市场+基地+片+农户”模式成功运转了20多年,其经验表明:(1)一个模式要稳定,必定能够创造租金,同时保障各方都能分享租金;(2)嘉农公司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创造了一个具体的组织形式;(3)嘉农公司的“批发市场+基地+片+农户”模式是在特定局限条件(知识、农户规模和经营方式等)下的最优的制度安排(交易费用最低)。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农业产业链的相关概念,根据宜春市特色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作出宜春市特色农业产业链图,由此分析了宜春市特色农产品发展的现状,并提出基于产业链视角下宜春市特色农产品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建议,即建立混合纵向一体化的联结机制;建立"公司+园区+农户"的组织形式;建立"品牌+标准+规模"的经营体制;搭建现代农业的公共行政信息平台;从生态经济角度支持特色农产品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了巢湖地区“企业+农户”型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型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基本状况,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提出建立新型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构想并证明了其存在的可能性。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彬 《山东经济》2012,(1):91-95
订单农业契约风险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订单农业的持续发展。契约风险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居于主体地位的“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固有制度缺陷。为对订单农业契约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创新订单农业组织模式,在“公司+农户”组织模式中嵌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弥补“公司+农户”组织模式的制度缺陷,降低订单农业契约风险的发生率,实现对订单农业契约风险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5.
自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最重要的组织制度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其最初的形式“公司+农户”解决了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交易成本过高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权益,但并未达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带动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是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兴国县兴江乡在烟叶产业发展中,通过组建农业服务公司,大力实施“公司(县烟草公司)+服务组织(农业服务公司)+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产业化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即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政府+公司+农户”,或者通过订单农业等多种方式,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基地,带动贫困农民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农业产业化形式。主要是通过扶持龙头企业,使企业和基地与农户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拉长产业链,进而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扶贫模式理应受到政府、企业、农户的普遍欢迎。然而,在产业化扶贫进程中,目前存在着一些有代表性的“热”“冷”不均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公司+农户"组织形式利益分配的矛盾与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存在着契约稳定与契约不完全、利益共享与利益分化、风险共担与风险转嫁等矛盾,通过加强信息建设与服务、支持农民发展自己的组织、加强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的协调、建立风险基金保障制度、创新“公司+农户”组织结构等解决矛盾。  相似文献   

9.
近日,投资1.5亿元的江西赣禽皇食品有限公司首条生产线安装完毕。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占有该公司60%股份的是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是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常见模式,而江西省永丰县绿禽养禽专业合作社却走在全省前列.探索出了”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四种不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下公司与农户的关系及其对农户福利改善的影响。分析发现,在“公司领办合作社与农户对接”的模式中,农户作为公司的合同工,能够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但没有决策参与权;在“农户与公司合办合作社”的模式中,公司与农户初步建立起还不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农户作为合作社所有者的身份开始得以体现,可以参与合作社决策,分享合作社收益,  相似文献   

11.
紧密垂直协作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阐述垂直协作内涵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紧密垂直协作(如生产合同、合作社等)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作用机理:紧密垂直协作形成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动力源泉,利益攸关与品牌共享需要农产品供应链各利益相关者共同维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紧密垂直协作提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制度因素,资产专用性促使农产品供应链各利益相关者必须保证质量安全,制度条款帮助农产品供应链各利益相关者规避了质量安全问题。应进一步鼓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进一步支持“公司+农户”模式的创新,进一步加强对紧密垂直协作形式的监管,从而通过发展完善紧密垂直协作形式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湖北襄樊和枝江两市为例,对农户农业科技采用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在“技”与“物”两类不同农业科技的采用行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农民的文化程度、农户的家庭收入结构、经营土地的规模、农业生产活动类型,对农户农业科技采用行为均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凯  李松柏 《特区经济》2012,(3):181-183
以杨凌示范区为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优势和困境并存的局面。优势在于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农字为主的品牌战略,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农业文化旅游飞速发展以及关注三农问题的调查增多;困境在于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科教培训和法律支持机会缺乏,农村老龄化严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第一产业的局限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户籍制度不合理,存在小农意识。为此从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政策扶持机制、销售畅通机制、加工储存机制、规范化品牌化机制以及教育培训机制作为对策,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伦蕊 《乡镇经济》2008,24(3):90-94
文章回顾了河南桑坡村“公司+农户”型皮毛加工产业链网系统的演进与优化历程,解释了这种链网系统如何破解公司与农户正式契约关系中由买方垄断所带来的机会主义问题。同时,文章对正式制度演化过程中非正式制度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地方政府部门在链网系统日常维护中的政策导向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延伸思考。  相似文献   

15.
崔茂森 《乡镇经济》2009,25(7):93-97
农产品品牌化是农业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的延伸和高级发展阶段,是联系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的桥梁,是把产品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和市场优势,从而获得良好而持久的经济效益的最直接途径。文章在借鉴吸收前期研究成果和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应当采取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崇明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生态岛建设和农民可持续增收这条主线,坚持以品牌为抓手,大力推进品牌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力度,走出了一条本土化的生态农产品营销之路,崇明生态农产品营销,应在营销理念、政策、信息、市场、品牌、人才等方面作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深入与完善,以品牌认同为引领的价值创造再一次引起关注,基于"生产商-经销商-终端商"三位一体的价值共创思维是重塑品牌形象强化品牌认同的关键.研究认为:经销商层面中人口基数、人均可支配收入、配送能力等是实现价值增值的因素,生产商层面中市场费用支持、分销政策支持、品牌战略提升是促进价值提升的关键,终端商层面中客情维护、货龄管理、品牌维护是保障价值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区域品牌战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特征与营销环境,应该采用以农产品区域品牌运营有限公司为主导,行业协会自律,政府制度供给、执法与协调,企业微观搞活的多方参与的区域品牌系统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业集群的农产品区域品牌生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吉多  朱清海  李雪 《乡镇经济》2009,25(1):103-107
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对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作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生成主体,可从提升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环境竞争力、整合营销等角度为构建农产品区域品牌提供力量源泉,并推动农产品区域品牌按照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路径不断演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我国农产品传统“推式“供应链,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双向驱动“供应链,即:围绕农业核心企业,通过利益机制来组织供应链上下游和调配资源,以保证农户增收和消费者满意的增值链.最后,对供应链的构建和运行保障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