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构建一个既可以处理变量空间相关性又可以处理内生俱乐部收敛的计量经济模型。根据改进的空间特征向量映象(Spatial Eigenvector Mapping,SEVM)方法,利用这一模型对中国区域1997-2013年技术创新的收敛发散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EVM空间过滤可以将样本数据空间相关性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解释变量放入回归模型中从而拓展了经典计量经济模型处理数据空间相关性的方法;区域技术创新存在内生俱乐部收敛特性,俱乐部的划分以人力资本分别为每平方公里科学家工程师人数15人和118人为门槛;区域技术创新的空间相关性对三大俱乐部收敛有着不同的、显著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Bootstrap方法估计了中国2002—2010年31个省市的经济差距状况,通过Bootstrap纠偏提高了小样本测试中数据分布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区域控制的Kernel密度分析方法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布演进和空间依赖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经济分布演进存在俱乐部收敛趋势,且低收入俱乐部的规模远远大于其他较富裕的收敛俱乐部;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表现出空间上的非均衡性,且近邻效应显著,相应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趋于缩小。  相似文献   

3.
中国省区收入分布演进的空间-时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江  张馨之 《南方经济》2007,1(1):64-77
本文除了使用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等传统概率分布方法外,还在分析框架中引入空间因素,运用区域控制的Kernel密度估计和空间Markov分析方法,从时间动态性和空间动态性两个视角对1985~2004年中国省区收入分布演进进行了空间-时间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区收入差距趋于固化与深化,贫困陷阱问题越来越突出;区域收入分布演进呈现出多俱乐部收敛的趋势,低收入俱乐部的规模远远大于其他较富裕的收敛俱乐部;近邻效应显著影响区域收入分布演进,邻近富裕地区,收入状态上升的概率相对较大;多数地区在向相邻地区的平均收入水平演进,从而构成空间上邻近的收敛俱乐部.  相似文献   

4.
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省际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在随之扩大。经济学家和决策者在共同关注落后省份能否赶上发达省份这一问题,并由此展开了大量对中国经济的收敛性的相关研究。本文中,我们通过运用Hobijin和Fanses(2000)的研究检验中国经济中存在的发散和收敛行为,再次研究了这个重要的问题。我们的发现是引入注目的:首先,不论改革前后,均存在极小的俱乐部的收敛特征。具体地讲,在改革前存在13处渐进完全俱乐部收敛和11处渐进相对俱乐部收敛特征;改革后存在19处渐进完全俱乐部收敛和13处渐进相对俱乐部收敛特征。其次,比较改革前后的收敛特征后,我们的结果表明,改革后的经济发散程度更加明显,该结果对带宽参数(bandwidth)的选择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最后,与Pedroni和Yao(2005)及Maasoumi和Wang(2006)的发现相一致,上述俱乐部收敛特征不能简单地由地理因素或政策优惠程度来刻画。  相似文献   

5.
曹宇  周卫峰 《特区经济》2006,(2):285-287
本文研究新古典收敛机制和技术扩散收敛机制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其基本观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省都存在资本边际产出递减;劳均资本不存在收敛性,TFP在1978~1991年期间存在绝对收敛,在1992年之后也不存在收敛性,因此,新古典收敛机制和技术扩散收敛机制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现实中并没有自动发挥作用;劳均资本积累和TFP增长的变动趋势共同解释了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相比较而言,前者的作用更为重要,未来若干年内区域经济增长的总体态势在很大程度上仍将由各地区劳均资本的变动趋势决定。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区域经济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发展差异,中国不同区域的发展特征及其差异性随之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王维 《南方经济》2022,41(10):37-53
区域经济收敛有利于协调区域发展,从而有助于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差距由来已久。当下,从GDP总量的角度来看,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呈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态势。文章利用我国284个地级市文章中的284个地级市还包括4个直辖市。2000—2019年面板数据,探析了南北经济差距演变情况。首先,基于σ收敛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了人均实际GDP演变特征;其次,构建β收敛模型分析了南北经济收敛性,并考察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技术水平、对外开放和财政支出对南北经济收敛的影响;最后,文章从共同富裕的视角,对我国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收敛性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南北区域经济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效应,南方内部经济由收敛演变为不具有显著收敛特征,而北方内部经济差距均呈收敛趋势;(2)适度的人力资本的流动不会导致经济发散,物质资本总体上延缓区域经济收敛速度,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收敛的作用有限,而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对经济收敛速度的影响不稳定;(3)从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来看,西北地区的经济表现与其他地区存在显著差异,东北和西南的小部分区域也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对此文章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更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测算中国30个省区1995-2015年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通过异质性PS收敛方法确定"俱乐部收敛"类型,解决EKC同质性假设的问题,构建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各类型区域碳排放强度EKC曲线的拐点及峰值时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考虑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异质性后,中国碳排放强度EKC模型的估计结果更加稳健,五种类型区域碳排放强度EKC假设成立;"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5%的目标条件下,模型估计结果进一步证明中国将在2020年实现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增长的"脱钩";中国经济发达的省区已经率先实现碳排放强度的达峰目标,但是如果经济落后的省区不能如期抵达峰值,必将影响全国碳排放峰值的时间和目标。从碳排放强度EKC曲线拐点来看,中国差异化碳减排政策应该根据各类型区域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发展阶段,通过政府引导作用促使碳排放EKC曲线变化更加平缓,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分区域有重点地控制并减少碳排放总量,进而确保各省区能够根据地区发展实际科学落实国家节能减排任务;同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异质性类型区域实现碳排放强度收敛于共同稳态,进而扭转中国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恶化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运用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在研究河南省各市(地)经济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得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收敛俱乐部:郑州和洛阳;商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以及河南省其他市(地);结合产业集聚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区增长是否存在收敛?——随机框架下的再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军 《南方经济》2008,(5):23-31
针对单个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具有多种可能含义的问题,本文基于多种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以及验证分析(confirmatory analysis)的思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随机收敛特性进行了再检验。结果发现,全国范围内并不存在全局性的随机收敛,借助序贯分类方法,我们发现相对于全国水平的随机收敛只出现在六个省区。进一步检验也未发现存在俱乐部式随机收敛的证据。发展失衡已经成为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显著特征,推动地区发展重回均衡应成为经济政策的重要核心。本文研究还表明在对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进行解释时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收敛假说为理论背景,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失衡,检验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各种收敛假说。本文认为以人力资本为控制变量,中国各地区间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条件收敛特征,模型说明人力资本对中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差异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β-收敛法来测算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发现从长期趋势和整体上来看,我国各省之间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的特征.在中国省际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中,财政支出作为控制变量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收敛,加速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发散.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梳理长江经济带全方位协同发展机理的基础上,构建SFTREC复合系统指标体系,研究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时空分异及其收敛性。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SFTREC复合系统存在关联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复杂性,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有效提高了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水平,使其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极化现象依然存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水平存在空间收敛和俱乐部收敛,要素的自由流动加快了收敛速度,资本存量、对外开放程度、政府规制、人力资本对不同地区收敛的作用不同,导致各省份的稳态水平也不同。研究结论为政府规划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路径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利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所提供的各区域GDP资料,研究了1952—2008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趋势及收敛状况。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发现:利用修正后GDP计算的变异系数要低于修正之前的;改革开放以后的区域差距要低于改革开放之前;1952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呈现Amos假说的周期性变化过程;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和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别在区域差距缩小和扩大的过程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距符合收敛假说。  相似文献   

15.
张丽  黄卫东 《新疆财经》2009,(3):11-15,34
新疆地域广大,各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区域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很大不同。本文通过panel—data计量模型,采用1978年-2007年(1978=100)30年的统计数据,对新疆各区域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一些启示和建议,为政府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回顾 ,指出了 1978~ 1984年、1985~ 1992年、1992~2 0 0 1年工业化三个阶级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省1978—2006年人均GDP、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和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四项指标的区域差异进行基尼系数测度分析,反映出内部差异呈缩小趋势。运用锡尔系数嵌套分解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结果表明,山东省东、中、西三个地带中,中部地带内差异最大,地带间差异其次,东、西地带形成发达、欠发达两个趋同俱乐部,地市内差异两极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18.
对山东省1978-2006年人均GDP、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和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四项指标的区域差异进行基尼系数测度分析,反映出内部差异呈缩小趋势.运用锡尔系数嵌套分解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结果表明,山东省东、中、西三个地带中,中部地带内差异最大,地带问差异其次,东、西地带形成发达、欠发达两个趋同俱乐部,地市内差异两极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19.
1978年至今,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核能合作经历了曲折变化的过程:1978-2001年,中美核能合作虽然偶有进展,但没有实质性突破。2001年之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发展与中国的核能合作的态度变得积极起来,中国的积极性也提高。结果是十年来,中美两国核能关系得到较大发展。总结32年来中美核能关系的变化,可以看出两国处理对外核能关系的主导因素不同。美国对华核能考量的高级政治特征更明显,即更偏向安全考虑。相比之下,中国的对美核能考量中,经济考虑是主要因素,高级政治的特征不明显。国家主义是我们理解中美核能关系的最佳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收集1985—2006年中国28个省市数据验证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条件β收敛和绝对β收敛,然后运用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来分析造成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原因。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自1985年来区域经济增长没有表现出收敛性。当我们将全国划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后,我们发现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不收敛。Blinder—Oaxaca分解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最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实物资本投资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开放程度在地区差距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教育和地理位置的优惠政策的作用则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