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速览     
《中国经济快讯》2011,(27):16-16
六成英国人不相信“欧盟资格”有益 欧元区的领导们正在担心着的另一个经济多米诺效应——除去雷曼兄弟(美国投资银行。现已破产),我们现在有一个正在垮掉的国家希腊,而它又可能影响爱尔兰,然后是葡萄牙、意大利,也许还有西班牙。欧洲中央银行可以拯救的国家数量非常有限,因为这要取决于德国的纳税人愿意承担多少损失。  相似文献   

2.
媒体速览     
六成英国人不相信欧盟资格有益欧元区的领导们正在担心着的另一个经济多米诺效应——除去雷曼兄弟(美国投资银行,现已破产),我们现在有一个正在垮掉的国家希腊,而它又可能影响爱尔兰,然后是葡萄牙、意大利,也许还有西班牙。欧洲中央银行可以拯救的国家数量  相似文献   

3.
回顾南德的发展历程,人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成功靠的不是资本,不是资金,而是劳动,智力劳动,与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完全不同。南德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家非国有企业。当时我们有多少钱呢?只有三百元人民币,就这点资金!到今天为止,我们仍然可以说南德没有多少流动资金,我们只有智慧、只有劳动,大家一块工作,一起研究问题。我们做了什么事情呢?使南德成名,使我成为世界风云人物的是南德在1988年到1992年间完成的飞机贸易。我因此差点上了美国《时代周刊》  相似文献   

4.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4月4日】美元基础货币体制正在终结。自1995年左右起,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鲁宾创建了一个能够让金世界资本汇聚到华尔街的机制。一些发达国家由于本国的投资机会不多,于是选择了美国这个更好的投资对象国。这些国家最初投资的是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股票,股市崩溃后又转向了对住房贷款进行证券化后的金融商品。然而,由于投资银行纷纷破产,美国已经无法再去动用金融技术制造金融商品。现在,美国已经称不上一个有望获得高回报的投资对象国。  相似文献   

5.
王元京 《西部论丛》2008,(12):51-52
美国投资银行发展过了头,中国投资银行业方兴未艾 美国华尔街上那些拥有着百余年发展历史的投资银行在此次全球金融海啸中扮演了“肇事者”的角色,它们借用各种复杂的金融工具进行杠杆融资,其运作手法可谓是层出不穷,并最终酿成了此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金融海啸。投资银行在美国长期游离于监管体制之外,它们知道早晚要出事却仍继续一意孤行、为所欲为的行为,充分显示了资本在没有管制情况下的贪婪本质。美国的投资银行在绝对自由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像一匹匹脱僵的野马,一路狂啸,毫不犹豫地向悬崖奔驰而去。对痛定思痛的美国投资银行来说,“过犹不及”这个基本的道理将成为最为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6.
始于2007年初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事件,发生已经一年多了,截至目前,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事件已经从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演变为美国的次级债危机,进而又有数家国际知名的贷款机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因为资金链条受到巨大损伤,面临危机甚至倒闭。而这一事件的发展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深,不仅导致股市的剧烈波动,甚至损伤到整个经济层面。同时,相关国家的中央银行也不得不伸出援手,评估并对冲由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尽管世界各国对投资银行的称呼不一,在不同经济环境和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投资银行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作为共性,投资银行是一个为公司服务的智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这一功能定位却是举世公认的.  相似文献   

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美国五大投资银行或倒闭或转制成为银行控股的公司。本文试图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此次危机的成因,投资银行不仅是受害者还是肇事者之一;从投资银行的文化演变入手,探讨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之路。在借鉴国际著名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大力提倡金融领域的创新,培养和强化我国投资银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实际上总部经济、总部区域不是一个新话题.从本质讲,总部经济、总部区域就是区域经济一种具体表现.回顾一下世界经济的发展,上世纪的下半叶,欧洲已经在大量发展区域经济.从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以及美国,这些区域的经济在引导着我们世界经济潮流.到了上世纪下半叶,应该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们亚洲区域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亚洲的四小龙、亚洲新型经济、IT经济迅速地崛起,为整个亚洲经济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也标志着区域经济是一个全球化经济.大家很清楚,中国政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正式开始了亚洲最大的一个潜在经济实体的发展,亚洲最大的一个经济区域正在悄悄崛起.要谈总部经济,首先要回顾和总结区域经济,它们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0.
投资银行业在19世纪末20年代初从英国发展到美国,由某些经销政府债券和贴现企业票据的商号演变而来,它在美国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伴随着对西部的推进和开发,东西中央铁路的修筑,投资银行曾大显身手。此后投资银行为美国大企业的创建筹集了大量资金,例如美国钢铁公司和通用公司的组建。目前这种业务也仍然是美国筹集新资本的重要途径。可以  相似文献   

11.
李红坤  许可 《山东经济》2012,(6):106-112
投资银行与银行业、保险业相同,也存在顺周期性,需要监管机构采取逆周期监管措施,缓解顺周期性,降低危机成本。因此,尽快研究投资银行的逆周期机制,逐步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有助于抑制投资银行不稳定的成本,更好地平衡政府干预和市场纪律,对促进经济平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根据实证结果发现美国投资银行的顺周期效应显著。逆周期监管制度安排是确保具有顺周期性的金融系统可持续、稳健运行的有效手段。对投资银行采取逆周期监管,能够提高投资银行经营的平稳性,促进金融体系稳健经营。  相似文献   

12.
金融业美国标准的危险——次贷危机下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业美国标准具有以市场原教旨主义为基石,以证券市场为金融体系中心,以风险为投资银行"商品"的特征。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金融"大爆炸"是美国标准被奉为国际标准的契机,90年代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增加了美国标准的优越感。随着次贷危机由美国蔓延至全球、由金融产品领域逐渐影响到实体经济领域,金融业美国标准所存在的监管缺失、信用评级机构的自身信用以及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的缺陷等问题进一步暴露。次贷危机之下,有必要进一步思考政府与市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金融业美国标准具有以市场原教旨主义为基石,以证券市场为金融体系中心,以风险为投资银行"商品"的特征。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金融"大爆炸"是美国标准被奉为国际标准的契机,90年代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增加了美国标准的优越感。随着次贷危机由美国蔓延至全球、由金融产品领域逐渐影响到实体经济领域,金融业美国标准所存在的监管缺失、信用评级机构的自身信用以及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的缺陷等问题进一步暴露。次贷危机之下,有必要进一步思考政府与市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 不久前,笔者到美国进行经济考察,从西到东,又从北到南,跑了六七个城市,历时20多天,虽说是走马观花,然而所见所闻却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美国无论在军事、政治还是经济方面都是一个泱決大国,是当今世界剩下的唯一一个霸主。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19世纪是英国世纪,20世纪则是美国世纪。美国的强大,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中比较年轻的国家,而且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封建传统很少,资本主义的发展较彻底,同时美国资源丰富,远离欧亚是非纷争之地,近邻又无强敌,可谓得天独厚。因此,美国经济发展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其他强国或衰或败,只有美国未受影响。当时全球75%的生产总额来自美国,到了50年代末,美国仍占有全球50%的生产总额。于是,美国到处  相似文献   

15.
从美国次贷风暴引爆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前五大投资银行及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相继面临破产,此风暴迅速扩散到全球,能源市场和粮食市场也因为金融化的关系,演变成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交互纠葛出现,加重了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尽管中国金融机构目前和其它金融机构支付结算仍然畅通,但经济层面的影响已然产生。  相似文献   

16.
董登新 《西部论丛》2008,(12):42-47
“投资银行”(investmentbank)一词来自美国本土,它是20世纪30年代从商业银行中分离出来的一类投资性金融机构,它并不从事任何传统银行业务,而是以经营证券业务为主业。人们一般将投资银行简称为“投行”,以区别于商业银行“银行”的简称。这类从事证券相关业务的金融机构,在美国被称为“投资银行”,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地区被称为“证券公司”,在欧洲则被称为“商人银行”。相比之下,美国和亚洲地区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是比较专业的金融机构,而欧洲的商人银行则多是综合性银行,它们同时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  相似文献   

17.
《海外经济评论》2005,(29):34-34
瑞银集团投资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师安德森近日表示,中国会逐渐地调整人民币汇率,但他不期望中国对汇率进行大幅度的改变。安德森表示,人民币对全球市场来说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力量,但人民币汇率对美国经济并不会有很大影响。人民币即使升值20%,对美国经济来说可能影响很小。因此他个人认为,美国对人民币施压的做法“可能会有一些政治上的动机”。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华尔街日报》12月23日】还记得风靡一时的“脱钩论”吗?就在不久前,西方分析师,尤其是投资银行的经济学家们还在贩卖一个说法,即中国本身已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经济中心,不但能够独立于美国之外自行增长,还能为全球经济的增长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9.
2001-2002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更长期的观点来看,2001年的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放缓,可能标志着世界经济一个新阶段的到来.战后时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的10多年是发达国家经历滞涨和调整的时期;90年代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重新取得主导地位;目前美国经济可能又再次进入了一个调整期,世界经济可能要暂时告别90年代的高速增长,而进入一个经济增长速度较低的新时期.对此我们应有所准备.  相似文献   

20.
近来。许多人在谈论中国的消费热潮和日益扩大的中产阶层。有些投资银行甚至声称,中国消费者到2015年就将取代美国消费者,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