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空心化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对已有的产业空心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重新对产业空心化进行了界定。然后,针对中国产业安全现状,指出中国面临的技术空心化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当前,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会造成产业空心化的担忧随着企业逐渐加快"走出去"而再一次被提出,国内学者也就制造业空心化问题参考日美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分析,而大部分学者认为,虽然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产业空心化问题,其关联度在国内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地域差异,即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而言所面临的产业空心化压力并不显著,其核心思想在于,东部地区有着良好的高技术产业替代,能够通过新兴行业快速填补产业转移的经济空缺,实现产业转型和技术进步的良性循环。同时,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空心化可能在产业政策的变化前后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因此,本文参照刘海云(2015)的结果,同样在考虑时间滞后效应的前提下,就产业空心化是否存在着地域和时间差异利用2002至2013年的有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给出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温州产业空心化现状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温州地区出现了传统产业的日益萎缩、民间资本投资流向"离制造业"现象日益严重的现象,这严重敲响了温州产业日益空心化的警钟。如何防止温州产业空心化的扩散成为当务之急。文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使温州产业空心化得到有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4.
警惕东北地区的产业空心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威  栾贵勤 《商业研究》2005,(10):173-175
振兴东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种种问题,产业空心化就是其中之一,产业空心化将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稳定运行。重点探讨振兴东北地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产业空心化问题,并分析其形式、成因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日本产业海外转移趋势及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产业海外转移较为严重的日本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日本产业海外转移状况、日本产业海外转移趋势及产业海外转移对日本国内经济的影响,并据此分析了日本产业空心化现象的原因,以期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张婷 《商业科技》2014,(12):102-103
现阶段,因金融、保险、银行等第三产业迅猛发展而导致国内物质生产衰弱,由此带来民间借贷和产业空心化之间存在着博弈关系。有效的融资可以从金融上阻断产业空心化的发展以提高利润率解决产业空心化融资困境。本文试从产业空心化理论、现状等方面,着手探究我国民间借贷经济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通过一系列金融规制来防控因民间借贷可能产生的区域性金融风险和社会公共风险。  相似文献   

7.
伴随经济稳定增长,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我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贸易骤减和产能过剩,正日益将空心化的潜在风险转化现实制约,限制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壮大。以全国装备制造业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江苏为例,探索影响江苏装备业产业空心化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江苏装备制造业有效避免出现产业空心化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郑直 《商业时代》2013,(3):128-129
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制造业开始向东南亚、南美以及我国内陆地区转移,一些地区产业空心化的程度日渐加深。本文主要从制造业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过快以及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这三个方面来分享我国产业空心化的成因,同时,本文从在产业转移不可避免的前提下,提出应该从加快产业升级、控制人民币升值及加强虚拟经济监管等方面,来应对我国出现的产业空心化。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对母国“产业空心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跨国公司的发展是否会导致母国“产业空心化”,在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有些学者认为随着跨国公司海外生产的扩大,会造成母国“产业空心化”现象;相反的观点则认为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并未影响母国制造业基础,反之还会促进母国制造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近年来最新发展趋势的研究,认为后一种观点所依赖的某些条件和事实已经或正在改变,因而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对母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对母国的“产业空心化”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亚龙 《市场周刊》2020,(18):0135-0136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难度很大,目前的研究较为宽泛笼统。文章较为具体而深入地剖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初阶问题,认为留守化、空心化、城镇化及获取有效的乡村治理杠杆是乡村振兴实施中的紧迫问题;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首要问题。并提出,适宜的乡村产业发展主体的选择和培育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涪陵企业迁建和结构调整看三峡库区产业空心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来备受关注的三峡工程建设及其库区经济发展,随着三峡电站的顺利发电、库区移民的如期迁出,600公里库区两岸借助移民补偿投入而新楼林立的背后,产业空心化现象日渐凸现,尤其是上世纪末以关破为主的移民迁建结构调整方针的实施,更加速了库区产业空心化的步伐。若任其发展,势必  相似文献   

12.
王丹 《商业时代》2006,(19):94-94,96
辽宁老工业基地曾为新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辽宁地区的很多传统产业已经进入了衰退时期,如钢铁、石油、化工、纺织、煤炭等行业。本文在定义衰退产业和产业创新的基础上。对该产业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资源枯竭型产业”的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老工业基地振兴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大趋势下不可避免地要参与积极承接。承接产业转移对黑龙江省的积极影响有优化产业结构、补充生产要素、提升技术水平、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缓解就业压力等;而消极影响有加深环境污染、加速资源消耗、扩大产业发展差距和造成产业空心化等。黑龙江省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承接产业转移,以规避承接产业转移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哈萨克斯坦电力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现阶段哈电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哈萨克斯坦作为能源大国,拥有发展电力产业的巨大潜力。中哈在电力产业合作方面具有可行性,合作前景广阔。中国应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加大对哈电力产业投资,加强两国在资源和能源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叶开始,全球范围内大致经历了4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浪潮,国际分工体系的结构和层次也逐步确立。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融入这一体系,产业转移以及国内出口导向型政策致使中国迅速积累了大量的出口产能,对外需的习惯性依赖成为必然。与此同时,过去60年的产业转移使发达国家传统产业空心化,并进一步导致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的出口供给过量与外需有限性的矛盾愈发突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痛苦过程将不可避免。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战略选择应首先立足于顺应大潮流,继续推进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拉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为全球经济再平衡冲击提供缓冲地带。从长期来看,中国应以重振内需为基本立足点,加快增长方式转型,加快自主创新步伐,重塑国家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休闲时代的休闲地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兰 《上海商业》2008,(10):86-86
休闲的概念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遗受到重视。“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以来,休闲产业正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2007年首届中国休闲产业经济论坛更是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对产业经济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并对相关个案进行了深度分析。今年11月在上海松江世茂佘山艾美酒店将迎来第二届中国休闲产业经济论坛的召开。在休闲产业这块巨型蛋糕上休闲地产无疑是一颗备受关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7.
钱进新三峡     
张墨  黄方舟 《商界》2006,(9):I0009-I0012
大坝悄然封顶。投资却掀起狂热。一个已然成形的“世界巨型水库”.一条亘古浩浩的长江。在政府破解“库区空心化”的产业投资决心中,又将诞生多少的新财富演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正>农村空心化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及社会转型的发展背景下,由于农业经济和就业结构的转变以及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大量转移而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并进而引起农村人才、农村产业、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空心化"的一种变异现象。农村的空心化,既包括农村土地空心化、人口空心化,也包括农村产业空心化和基础设施空心化,本质上是农村地域经济社会功能的整体退化。截至2013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9亿人,其中,外出  相似文献   

19.
WTO与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卜国琴 《商业研究》2001,(11):81-83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益临近,无论是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是对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都将产生十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首先对面临加入 WTO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中国实体经济在成本高涨、利润微薄、生存环境恶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资本去实体化、资本去制造化的趋势日趋加剧,已经面临产业空心化和釜底抽薪的巨大风险。要发挥马克思《资本论》中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指导作用,破解中国实体经济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