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万进 《中国金融》2020,(Z1):195-197
<正>《中国金融》杂志从1950年10月创刊至今,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作为新中国第一本金融类期刊,《中国金融》杂志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我自1988年研究生毕业进入金融系统工作以来,从《中国金融》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到逐步成为一名作者,再到有幸担任主编,见证和参与了这本刊物的发展成长,以及对金融文化的传承。在此,选取几件小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我是《中国金融》期刊的一名忠诚读者 ,又曾有幸参与过这个刊物的编辑工作。值此《中国金融》创刊5 0周年之际 ,我衷心感激这个刊物数十年来对我的培育之恩 ,深为这个刊物作出的巨大贡献而自豪 ,也为这个刊物的茁壮成长和美好前景而欢欣鼓舞。回顾从事《中国金融》编辑工作的经历 ,最突出的感受是 ,宣传工作无小事 ,每项工作 ,每一个环节 ,乃至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半点疏忽大意。但就全局而言 ,千重要 ,万重要 ,坚持正确的宣传、编辑方针 ,对一个刊物的成长壮大最重要。《中国金融》创办之初 ,是由当时的金融学会主管 ,是学术理论性的刊物 ,…  相似文献   

3.
刘廷焕 《中国金融》2006,(18):26-26
《中国金融》杂志发刊600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我觉得自己有特别的缘由表示祝贺,这个特别的缘由还要从我的工作说起。 《中国金融》杂志自1950年创刊起,一直都是中国人民银行主办,受到人民银行历任行长及各级领导的关怀与重视,人民银行对自己的这份刊物委以重任,寄予厚望。为了使《中国金融》杂志更好更快地发展,人民银行不仅关心刊物的定位、办刊方向等问题,还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我2000年2月25日起任人民银行副行长,分管中国金融出版社工作,从此,这份刊物的成长、发展就与我息息相关了。  相似文献   

4.
《时代金融》(改名前叫《云南金融》)一份对我的生活产生影响的刊物,一份和我建立了深厚关系的刊物。我们现在是知音,不仅如此,她还是我与朋友之间沟通的一座桥梁,也是我耕耘并留连其中的精神园地。  相似文献   

5.
<正>欣闻今年7月《福建金融》创刊20周年了。作为省政府联系金融工作的一名成员、曾经的一名金融工作者和《福建金融》的一个热心读者,我有幸见证了她的成长和进步,感受到她对我省经济金融产生的积极影响。在此,我谨代表省政府对《福建金融》创刊2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6.
王进诚 《中国金融》2006,(18):30-30
对于《中国金融》杂志来说.发行第600期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中国金融》在其创刊以来50多年的岁月里,见证了新中国金融事业发展壮大的全部历程.陪伴了中国金融职工队伍50多年的成长征途。我们这一代金融工作者,可以说是读着《中国金融》成长起来的。作为一名从事金融工作30年的金融人,我自己是从1983年开始在《中国金融》上发表文章的。2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我在《中国金融》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题目为《谈谈银行部门的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对我而言.这篇文章的发表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喜悦和鼓舞,更是我此后20多年不懈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2020,(Z1):191-192
<正>我的职业生涯与《中国金融》结下了不解之缘。1994~2003年,我担任《中国金融》主编,在前几任办刊人艰辛耕耘、刊物不断成长壮大的基础上,有幸成为这一团队中的一员,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乘改革开放春风化雨的沐浴滋润,刊物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时期,迎来了金融宣传的春天。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2006,(18):47-47
《中国金融》杂志从创刊之初就肩负起传达贯彻党的经济金融工作方针政策、宣传报道金融动态和基本知识、交流金融工作经验等为金融业发展服务的使命。56年来,《中国金融》杂志在对中国金融业的诞生、成长、发展、壮大的忠实报道中,做了许多工作.今天的《中国金融》杂志已经在国内经济金融界具有很大影响,在金融行业拥有广大读者,是宣传党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的主渠道刊物和全国性的金融政策指导类刊物。  相似文献   

9.
姜继桂 《中国金融》2006,(18):32-33
在众多的金融类刊物中,我更喜欢《中国金融》杂志。她是仅有的一份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一路走来的金融期刊。积淀是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她给人以沉甸甸的质感,就像她所承载和讲述的对象——金融一样。正如货币在市场上具有特殊的权威性一样,《中国金融》杂志在目前的金融类刊物中,同样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这是《中国金融》杂志的特点,也是她的优势。金融类刊物的读者最想获得什么?就是权威人士的权威话语。这是我喜欢读她的最重要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推动经济金融改革──写于《福建金融》创刊十周年之际福建金融杂志社社长倪健鹤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作为我省金融学会和金融系统八行一司携手合办的刊物──《福建金融》问世已整整十个春秋了。在创刊十周年之际,我谨代表福建金融杂志社并以我个人的名...  相似文献   

11.
周正庆 《中国金融》2006,(18):22-22
《中国金融》杂志发刊600期.历时56年,刚好等于我参加工作的年头。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同舟,我与《中国金融》杂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的金融生涯、成长进步与《中国金融》杂志的成长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2.
马永伟 《中国金融》2006,(18):24-25
殷介炎在任人民银行副行长期间,曾分管中国金融出版社工作,在《中国金融》600期之际,他欣然为刊物题词:保持格调,积淀文化。他对本刊记者说,一本好的刊物,不仅仅记录和反映了历史,还厚积了文化。《中国金融》杂志就是这样的刊物。在创刊的五十多年时间里,通过600期刊物,对新中国金融事业进行全景式记录和反映的同时,也积累了灿烂的金融文化;反过来,文化也强化了刊物的感染力、感召力、凝聚力。他希望,今后的《中国金融》杂志文化特色会越来越鲜明,文化的含金量会越来越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刘广云 《中国金融》2020,(24):100-101
<正>70年来,《中国金融》杂志随着时代的脉搏,伴着改革的脚步,不遗余力地为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发展鼓与呼。透视70年来近千期的杂志内容,从不同的视角,向社会各界、国内外同行展现了中国金融的发展足迹,亦向人们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作为一名金融人,我的成长发展也与《中国金融》息息相关。一路走来,与《中国金融》结缘,收获颇多:金融教学水平得以提升;金融研究得以深化;金融文学创作得良友相助。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金融研究》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金融期刊,从1954年创刊,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它的成长进步是与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从刊物工作整个体系来看,通联工作是刊物学术价值和经济效益得以实现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刊物的提升和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企业会计,兼职工会财会工作。我爱读《中国工会财会》。她特色突出,旗帜鲜明,文风圣洁,敬重读者。作为一名读者,我觉得《中国工会财会》形象好、内容好、服务好,质量高、品位高、风格高,可读、可亲、可信。我认为,这些成绩应当充分肯定,继续发扬光大,进而把刊物办得更好。   笔者囿于生活狭窄,有志无才,对于如何发扬成绩,使《中国工会财会》的质量再登高峰,虽思虑再三,仍献不出宏图高论,只能谈几点井蛙之见。   1进一步加强工会财会工作的理论研究、理论宣传和政策指导。我们的工作离不开理论武装和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16.
<正>我自农村信用社进入人行的10多年,正处于央行行政管理体制和职能实施重大改革时期。伴随人民银行的改革进程,我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县级人民银行行长、武汉分行"金融专家"。人生中的每一个跨越,事业上的每一次成功,都使我常常庆幸能结识《武汉金融》这个"知心朋友"。每次捧着《武汉金融》,我都感慨万千,是《武汉金融》使我丰富了各种知识,开拓了工作思路,提升了履职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融》杂志即将迎来第600期的出版。欣闻杂志社将以“新中国金融业56年的发展与《中国金融》杂志56年的办刊历史”为主题,开展办刊历史回顾活动,本人感慨良多,忍不住提起笔想写点什么。作为《中国金融》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和作者,我一直关注着她的成长。《中国金融》杂志自创刊以来,经历了停刊和复刊的几起几落,尝试了月刊、半月刊和周报的多次改版。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历经50多年的潮起潮落,如今《中国金融》杂志已被公认为金融类媒体中的领军刊物,集学术性、权威性、普及性于一身。《中国金融》杂志与新中国的金融事业相濡以…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投资与合作》2005,(8):4-4
《投资与合作》编辑部:在人生成长的每个阶段里,总会有某本书或者某个刊物会伴随在自己的左右。从《小学生时代》、《中学生时代》、《读者》、《哈佛商业评论》、《投资与合作》,自己也逐渐从懵懂少年成长为文学青年,进而成为了无数创业者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9.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中国城市金融》创刊15周年了.15年相识,15年相伴,翻着一期期《中国城市金融》,看着一篇篇可圈可点的文章,我不禁浮想联翩.15年的历程,使《中国城市金融》成为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金融刊物;15年的岁月,使我从《中国城市金融》的新朋友变成了老朋友.细想起来,我与这刊物有三个层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是从《中国金融》复刊起成为刊物的通讯员的。记得1977年,《中国金融》复刊前夕,冯春林同志到湖北调查研究,鼓励我为刊物写稿。当时我从学校毕业到机关工作不久,颇有热情,马上写了一篇报道稿寄到北京。一直到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