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胜利后,初步提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思想,并运用这一思想指导了中国人民的实践活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理论和政策.研究邓小平和毛泽东在和平与发展思想的共同点及继承、发展、创新之处,对我们坚定地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立的.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这个科学理论按其历史进程经历了探索、创立、充实、完善四个阶段.党的十四大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新的概括,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这一理论更加完善和达到新的高度,并有其新特点。十四大概括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共九个问题,按其内容的逻辑体系划分思想基础(思想路线)、主体骨架(基本内容)和领导依靠力量三个部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发展机遇思想是贯穿整个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的指导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用发展机遇思想观察和研究中国的发展问题,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方法论武器,在我们今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小康"这个古老的话语,被当代共产党人灵活地加以改造和运用,并赋予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成为邓小平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以小康社会来界定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贡献.小康社会是中国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核心范畴,它不仅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标准和起点问题,也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奏出辉煌的乐章!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农业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共产党农业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开始注重对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的探索,经过革命根据地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农业经济思想日臻成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农业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延安精神所包含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等方面的先进性特征。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证明,延安精神不仅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而且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以及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历史实践的智慧结晶,在当代传承和发展中已渐渐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意识形态和思想武器。本文以挖掘红色文化所孕育的和平发展理念为切入点,认为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和社会的接班人,应不断汲取红色文化给予的精神涵养,锻造自己的心智,继续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关于革命与建设的理论,贯穿着两个要点:一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二是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提出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将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联系起来。根据我国的国情,从发展生产力和增进人民利益出发,在各个历史阶段,都重视利用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中,毛泽东区分了不同经济成分的不同社会性质,重视和强调社会主义国营(国有)经济的领导作用。毛泽东的这些经济思想,起着承上(马恩列理论)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用,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理论与实践,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件,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尤其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教育了大批中国革命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离不开《共产党宣言》的照耀,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样离不开宣言的指引。它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全部实践活动,谋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胜利的伟大宣言。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他提出的加快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思想;重视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等构成了生产力持续发展理论框架,是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具有跨世纪的战略意义。一、重视加快发展生产力人们知道,邓小平理论已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时,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深逐眼光一下就盯住了发展生产力。他把发展生产力确定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必由之路。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现实力量,提升国家软实力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内在要求。价值观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资源,软实力实际上是一种国家核心价值的认同力,国家之间软实力竞争的实质就是国家核心价值的竞争。国家核心价值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灵魂。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内在价值基点是以人为本;基本价值追求是和平与发展;最高价值目标是和谐。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以“中国威胁论”为由歪曲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诋毁中国的国家形象.具体表现如散布“中国经济威胁论”以及“中国环境威胁论”等等,以此来离间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破坏我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因此,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不能无动于衰,必须采取措施对这种言论给予坚决有力的回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总结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角度,阐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20世纪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对和平时代来临的积极作用。人类应当谋求世界永久和平、防止战争悲剧重演;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的重要力量,中国应面向和平与发展振兴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4.
“和合、和为贵、协和万邦”是我国处理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关系的重要传统理念,是新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主张的重要思想渊源。弘扬“协和万邦”的理念对营造我国建设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的发展目标定位,是“协和万邦”理念的具体实践与“和谐世界”主张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判断中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其后十年的发展历程印证了这一伟大判断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给中国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但中国共产党再次抓住矛盾之关键所在,在党的十八大上准确研判国际国内大局,认为中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依据是国际方面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国内经济形势相对稳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16.
和平问题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中国拥有博大精深、酷爱和平的中华文化,作为当今世界的主要大国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理应为世界和平研究做出自己独特的伟大篌贡献,这种贡献应该体现为中国特色和平学的创建和发展.中国特色和平学的创建和发展,必将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和平发展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汉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关乎中国和平发展、民族振兴的大事。大学生群体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汉语言能力培养和训练主要载体的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也理应受到重视。如何切实提升大学语文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发挥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架构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为节点,是中国领导层吸取中华文明精华。结合中国国情与国际形势提出的全方位和谐理念。它印证科学的发展观、改革观进一步完善并进而作出重大调整:社会和谐的理想架构从制度建设层面扩展到文化建设层面,渐进的帷幕已经拉开;传统的舆论和价值追寻,亦以新时期不断地、比较系统完备的政策落实和制度导向作为重大抉择。实现了从点题到进一步破题的转变。这是中国为和平而崛起的积极因应。是对“和文化”的坚守与弘扬。是对华夏文明的秉承与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手笔。  相似文献   

19.
张学良的国家统一观,是随其军事、政治活动的展开而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主政东北前后,是其国家统一观形成时期,提出了以“息内争、御外侮”为核心的和平统一思想;旅欧归来至1936年初,是其曲折发展时期,提出了以拥蒋、“剿共”为核心的武力统一思想;1936年初至西安事变,是其回归与升华时期,提出了以逼蒋、联共、抗日为核心的和平统一思想:由此可见,对内息争、对外御侮是张学良国家统一观的精髓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发展之所以在“五个统筹”中位居首位,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我国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只有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我国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国家战略,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在重庆和成都市,是我国改革推进模式的重大转变,标志着西部地区已具备进行先试先行的条件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