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对河南省两个新农保试点乡村进行实地研究,根据调查数据和访谈记录,分析新农保对老人生活状况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新农保制度的实施改善了农村老人经济条件;降低了农村老人在养老上对子女的经济依赖性;但短期不能改变农户“养儿防老”观念和“生男偏好”;并未真正解决农村养老上的照料困境。基于上述结论,新农保实施时必须与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等传统养老方式相结合,以更好地改善老人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是新农保的生命力之魂.新农保实证调查的数据显示:新农保养老金待遇低,保基本实现难;广覆盖重“普”轻“惠”,持续难;有弹性力度小,激励难,新农保可持续性堪忧.新农保试点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民为本,实现真正的、可持续的“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3.
新农保政策试点与推广的积极性已被社会公众认可。本文基于辽宁省新农保政策及财政补贴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辽宁省各地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贴的负担能力。研究发现,政府具备新农保的财政补贴能力,并可以进一步从财政补贴方式、转移支付制度、财政引导机制与财政危机战略管理等方面完善新农保的财政补贴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农保试点确立的“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四大原则理论界定的基础上,运用2011年国家统计数据库以及中国人口年鉴的最新数据,对新农保的四大基本原则进行实践评估.认为,新农保试点目前尚未完全实现“保基本”、“广覆盖”原则,而“有弹性”、“可持续”原则的实现也存在一些问题. “保基本”和“广覆盖”目标的逐步实现,意味着农村居民保障水平的提高以及参保人数的增长,将对“可持续”目标带来较大的挑战.因此要对各级财政负担以及农民缴费能力做出合理的评估,最终促进新农保四大原则的较好实现.  相似文献   

5.
新农保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对新农保制度面临的风险大小进行评估,反映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从制度建立和运行程序上来看,新农保风险包括制度设计风险、筹资风险、基金投资风险、操作风险和给付风险。从这五个方面选取合适的指标可以建立起新农保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可以确定出各指标的权重。新农保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的关键是新农保风险评估标准的确定以及指标实际风险值大小的判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新农保试点J县H村为例,对新农保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包括缴费能力、参保意愿及保障待遇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应通过加大宣传、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做好制度衔接等方面保障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行。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老农保与新农保建立的背景,并对老农保难以为继、新农保顺利推广的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政府财政投入是农村养老保险顺利推广的关键因素,同时,政府的中性立场对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在西藏实现了制度全覆盖,站在新农保受益群体的角度研究新农保制度运行效果,这对于进一步完善新农保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农牧民满意度评价体系和模型,并对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进行检验。本文的分析表明农牧民群众对新农保的满意度主要受农牧民对新农保的期望、感知质量、感知价值、抱怨和信任五项重要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农牧民满意度的政策措施,以期提高新农保制度的实施绩效和农牧民群众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9.
新农保是为农民解决“老有所养”问题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但新农保能否促进农业经营代际传递,有效解决“谁来种地”难题,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基于9省2 704份大样本农户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新农保对农户农业经营代际传承行为的影响,发现新农保对农户农业经营代际传承行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尽管新农保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并非为农业经营的代际传承而特意设计,但它对农业经营代际传承产生了非预期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在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从原则和标准、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心理影响和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影响四大方面来看,作为基本公共服务重要内容的新农保推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进一步发挥新农保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功能,建议:畅通沟通渠道,构建农民表达机制;多管齐下,提高新农保经办管理水平;建立新农保监督、评估机制,确保公平兼顾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农业主产区,是拟建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重点支持的区域.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中产生的成功样板在中西部粮食主产区的推广价值如何,需要结合各省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河南是典型的农业大省,以河南为例,对广大西部省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结论是农业保险合作社模式是最适合河南农业发展的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保险需求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刺激有效需求是农业保险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国家开展财政补贴前后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9个年度的农业保险数据实证分析证明,农业保险需求与自然灾害风险损失程度、农户的文化程度等因素基本无关。而农险保费补贴对农险需求有显著影响。农户的人均收入在无补贴的情况下和农险需求关联度不大,在有保费补贴的情况下,显著相关。建议开展农业保险时险种设置多样化,加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提高农户的保险意识。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研究角度多样,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方法和建议.但这些研究大多针对前期试点阶段的参保意愿进行分析,而对农户续保意愿的研究非常少.与参保意愿研究相比,续保意愿的研究可以更加直接地为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政策依据,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10个行政村的1000户农民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进一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方法,对影响农民进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制度)续保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论证了影响农民续保新农保制度参保意愿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农民续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愿的对策,以促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保险是一种有效地分散农户风险和经济损失的风险管理机制。近年来,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在回顾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属性,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运用交易费用、外部性以及产权等相关理论剖析了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需求诱因和收益,同时分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后带来的新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良性发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15.
纵观农业保险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近几年开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在我国部分地区已初见成效,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路子是成功的,有值得其他类似保险产品发展和借鉴的经验。作为同样利国利民的巨灾保险,明显落后于农业保险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农业保险和巨灾保险在风险特性、损失后果、救灾资金来源、风险防范措施、制约发展的瓶颈等方面进行对比,找到两者的共性,以期从农业保险的发展中找到一些对构建巨灾保险模式有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保险体系是构筑我国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农业保险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日益萎缩的局面,目前面临着农业投入不足,缺乏政府政策激励,农民保险意识不强等困境。由于农业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加入WTO的挑战和解决农业保险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税法的可税性理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应给予税收优惠;为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经营农业保险,增加其赔偿准备金,应给予其税收优惠;各国都把税收优惠作为支持和保护本国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国有农业保险经营组织、农业相互保险社、相互保险公司和保险合作社应免除一切税收;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应根据具体情况,或予以免税,或予以减税.被保险人获得的赔偿金,不应被课税.我国应在已有针对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法律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税收优惠制度,对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免征一切税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农业保险难的理论与现实根源.认为农业保险宜采用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体的多元化制度安排模式,而在农业风险管理与保险技术上,应该把纯粹农业风险与"三农风险"区别开来,采取分类治理的保险产品组合设计办法,运用一揽子农业保险产品组合对付复杂的农业风险.对于小型农业风险可用传统的风险管理与保险技术处理,对于大型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则要运用ART金融工程技术设计农业风险金融衍生产品,通过保险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互动,来有效地解决农业保险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自2004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验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跨越式发展,保险规模和覆盖面持续快速增长,服务能力逐步提升,经济补偿作用有效发挥,再分配功能日益明显,较大改善了农村金融发展软环境.同时,农业保险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新问题,主要表现在顶层设计与统筹管理缺失,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愈演愈烈,参与主体经营管理技术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财税支持政策存在较大隐忧,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尚待健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保险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研究与管理机构、完善财税支持与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等相应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推动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变迁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制度创新不足,缺乏可行性强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瓶颈.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首先应该受到其制度的约束,当然也包括大环境所导致的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依托,从宏观层面对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变迁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探索并总结了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变迁历史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