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WTO争端解决机制运行的十四年(1995-2008)中,欧共体作为争端解决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争端解决实践和政策必然对争端解决运行的方向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分析欧共体争端解决实践无疑有助于理解欧共体争端解决实践对争端解决机制运行和发展方向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了解欧共体的争端解决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影响WTO其他成员的贸易政策和贸易规则的制定.  相似文献   

2.
自1996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既要努力打开国外市场,同时也要积极运用合法手段在贸易争端中维护自身利益,尽量避免受到伤害。从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在应对反倾销诉讼调查时,缺乏法律准备和技巧,大多处于被动局面。本文针对中国企业所遭受的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和特征,指出了企业在反倾销争端应对中的主要法律准备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当代世界经济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现象,就是服务贸易迅速地发展,服务贸易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新战场。中国入世后,服务贸易领域内的纠纷和争端也必然会出现并逐渐增多。本文结合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服务贸易争端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服务贸易争端的特点,指出了有效解决争端的途径,同时还论述了入世后我国的服务贸易争端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美钢铁贸易摩擦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夏菲 《华商》2008,(14):131-132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针对中国制造产品倾销与反倾销的案件不断出现,其中纺织工业所受的影响最大。而近几年来,世界对中国钢铁贸易也不断擦出"钢花",而其中主要是中美钢铁贸易的争端。文章通过分析其表象及实质浅析了造成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贸易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但中国的对外贸易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近年来,中外贸易争端接连不断,本文通过对中美轮胎特保案的分析,进一步探究中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其相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美DSB争端案件考察(2001~201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申诉方、应诉方以及第三方等角度考察中美DSB争端案件,可以发现"美攻中守"的态势。在"规则导向"的WTO争端解决机制内,中国完全可以利用其特点,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解决中美争端、缓解美国对中国的压力。应诉时注意加强证据的准备工作,执行DSB裁决时从实用角度出发并且构建相应的协调机制,同时也要结合世情和国情重新定位中国国际经济法学。  相似文献   

7.
2008年7月18日,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构专家组公布了中国影响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案的裁决报告,我国在此次争端中败诉。我们认为,不应以贸易争端胜诉或败诉作为判断中国应对WTO是否成功的关键,从贸易争端中获得经济利益是最重要的,我国应该继续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为我国汽车整车产业和零部件产业提供支持。同时我们也应注意采取更有策略性的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产业。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2005年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概述,运用相应的国际贸易理论,对争端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对外贸易的自身情况,提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最后,对中美未来的贸易关系发展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区域贸易安排争端解决机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贸易安排如火如荼推展之时,一个核心问题值得关注,即如何设计有效的区域贸易安排中争端解决机制。本文首先探讨区域贸易安排争端解决机制与WTO争端解决机制协调问题;进而解剖比较有典型意义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争端解决机制、以及经修改的东南亚联盟争端解决机制;然后评述新近生效的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安排中的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李春顶  赵美英 《财贸经济》2011,(5):86-91,137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主要有双边谈判、诸边一体化以及多边WTO化解机制,相关国内外文献较少涉及这三种机制之间的选择和优劣比较。本文用一个博弈的理论框架,从国家及贸易产品市场类型差异的角度分析了不同解决机制下单国的福利以及世界的总福利状况。结果发现,对于具有市场势力的大国来说,参与国越少的机制对其越有利,而对于没有市场势力的小国则是参与国越多的机制对其越有利,同时多国参与的机制也更有利于世界的总福利。因此,中国在选择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时,必须根据争端商品的市场竞争情况及价格影响和控制能力进行合理抉择;而从我国大多数出口商品的市场特点看,越多国家参与的机制可能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