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净误差与遗漏的负值是否意味着资金流向发生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涛 《中国外汇》2006,(7):37-38
通常,净误差与遗漏差额变化会被与违规的跨境资金流动联系在一起,而赋予其一定的经济内涵。从1982年正式编制发布国际收支平衡表开始到2001年以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基本都反映在借方(即差额为负),这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中国资本外逃问题的一个重要依据。2002年以后,该值又连续多次出现在平衡表的贷方(即差额为正),则又成为人们指认中国存在大量热钱流入境内套利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误差与遗漏项目变化特征和原因的分析,认为不能简单地把误差与遗漏的借方金额等同于资本外逃额、贷方金额等同于“热钱”流入额。正确的观点应是:既要重视误差与遗漏项目的统计意义,也要重视它的经济意义,但不能过分夸大它的经济意义。最后就进一步完善国际收支统计和管理的制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系统记录,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误差与遗漏数值一直偏大且表现出“借方偏好”的特征.对此,本文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运用非参数方法探讨了资本外逃额和汇率与我国“误差与遗漏”项目之间的相关性,得出结论:资本外逃额与“误差与遗漏”呈负相关,而汇率变化对“误差与遗漏”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错误与遗漏是人为设计的用于轧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终余额的平衡项目;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错误与遗漏是各国在编制平衡表时不可避免的现象,但该项数值必须控制在一定幅度之内;我国错误与遗漏在80年代数字并不突出,但是进入90年代后逐年增大,而资本外逃应是我国90年代错误与遗漏异常变动的特殊成因。  相似文献   

5.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错误与遗漏项偏大的原因分析君安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罗鸣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梁惠江国际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张根明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错误与遗漏项目的数额越来越大。国际经验认为:虽然错误与遗漏项余数不仅仅是由商品交易引起的,但错误与遗漏...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外汇储备保持着快速增加的局面,到1999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1546.75亿美元,占世界外汇储备总量的9%,已成为世界第二位的外汇储备大国.对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来源国内学者有着各种不同的判断和估计,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来源主要是经常项目的顺差,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来源主要是直接投资的净流入.但这些判断和估计都没有考虑国际收支中的误差与遗漏的影响.由于9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统计中的误差与遗漏项的借方净余额逐渐增大,从1995年至1999年每年出现的借方净余额都在150亿美元以上,其绝对量已达到甚至超过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额,如不考虑该项目的影响,仅从经常项目和金融项目现有的统计数据去考虑,是无法对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来源做出合理判断与估计的.本文通过建立误差与遗漏项的数量模型来调整经常项目和金融项目的累计余额,并根据调整后的数据对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来源做出估计.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民币的强烈升值预期,大量热钱披着合法的外衣涌入国内,它们直接“混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或资本与金融项目下,这已超出了“错误和遗漏”项目的“管辖”范围,使热钱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收支口径看,我国的高额外汇储备主要有三个来源: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错误与遗漏项.随着近年来,我国错误遗漏项目也由原来的逆差转为顺差,我国实际上出现了"三顺差"现象,结果导致外汇储备几急剧增加.由2000年底的1655.74美元,一下攀升到2007年底的15282.49美元,在短短七年的时间里扩大了10倍.正确认识当前我国高水平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资本外逃现象也随之产生,其数目可大略从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中反映出来。本文从造成我国资本外逃的一般性原因和制度性原因分析入手,提出当前改善我国资本外逃现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解读我国近几年国际收支账户的持续"双顺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涵硕  孙晶 《新金融》2007,(11):29-33
国际收支帐户是国家间经济往来的帐面表现,是衡量一国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近几年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以及国内的经济运行都有不利影响。本文从国际收支帐户的主要衡量工具——国际收支平衡表出发,通过对我国2003年至今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项目及其项目间关系的数据分析,透过帐户层面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表象,解读造成我国持续“双顺差”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误差与遗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系统记录,政府对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误差与遗漏数值一直偏大。本从会计学角度分析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完善国际收支申报制度、加快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网络建设、加快非贸易收支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我国2007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错误与遗漏项目产生的原因和借贷方发生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必须提高国际收支统计质量,加大对资本外逃和国际“热钱”流入的监测力度,以稳定人民币汇率,促进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4.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15.
4月下旬,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我国2008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略有增长,增速出现下滑。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货物贸易顺差增速放慢,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势头减弱,对外直接投资步伐加快,国际收支总顺差由快速增长转为趋于平缓。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外汇局相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16.
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收支双顺差指的是国际收支中的经常账户收支与金融账户收支同时出现顺差的经济现象。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在1992年后的我国的大多数年份中存在。但有关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经济学含义及双顺差究竟是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反映还是消极体现,国内经济学者较少探究。本文试图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及国际收支各项目间存在  相似文献   

17.
“累计折旧”属于资产类账户,但是由于其是用来备抵调整资产的账户,因此其账户余额与一般资产类账户余额的方向刚好相反,即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均在贷方;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也与一般资产类账户相反,即增加额在贷方,减少额在借方。  相似文献   

18.
有效汇率(EER)是衡量一国货币与主要外币兑换比率和价值的综合指标.传统理论认为有效汇率主要取决于贸易即经常项目收支情况,但本文通过对2 0 0 5年汇改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以及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的观察,发现贸易规模和经常项目收支的变动并不足以解释NEER的短期波动,此外在理论上属于随机统计误差的“净误差与遗漏”项具有显著的非随机特征.进一步地分析表明,除了国际贸易因素之外,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季度环比变化,还受到国际主导货币走势(美元指数)和统计误差与遗漏项的影响.由于统计误差、遗漏项与隐性资本流动和国际“热钱”存在密切关系,这意味着“热钱”进出可能是导致人民币N E E R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据此对人民币汇率政策和外汇管理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一些结构性变化。为此,我们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人手,用实际的数据说明问题,着重分析金融危机后直至2011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指出这个变化并解释变化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对我国未来几年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作出分析,最终提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应对方法,以便深刻的理解目前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及调控方向。  相似文献   

20.
国家外汇管理局10月31日公布了2005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显示,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均呈现顺差,国际储备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