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大学生挫折心理体验问卷"对福州市属高职高专850名大学生进行团体问卷调查,以了解福州市属高职高专贫困大学生的挫折心理现况,并结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探讨增强高职高专贫困生耐挫能力的"心理扶贫"对策.调查结果:(1)福州市属高职高专贫困生与高职高专普通大学生在总体挫折心理体验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个别具体挫折心理因子上贫困生的体验显著高于非贫困生;(2)女贫困生在在个别具体挫折心理因子上的挫折感显著高于男贫困生;(3)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在个别具体挫折心理因子上的挫折感显著高于城市贫困生;(4)独生子女贫困生与非独生子女贫困生在个别具体挫折心理因子上存在不同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双困"现象越来越凸显.本文分析"双困"现象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以科学的教育栽体,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大学贫困生的奖助学工作体系,努力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加强大学生行为准则教育,构建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固;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完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贫困大学生的数量和比例逐年上升,高校贫困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各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困境,对其心理困境和能力困境并未深入涉及。对于高校贫困生除了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还应在如何提高贫困大学生自我救助、自我教育的能力方面下功夫,建立起"济困—扶志—强能"三维并进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达到"惠及所需,助困励志"的服务宗旨,真正把资助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走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困境的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奖、贷、助、补、减、免"的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资助体系面临诸多困境,贫困生的认定缺乏合理机制,助学贷款缺乏长效机制,贫困生资助方式单一,因经济贫困导致的心理贫困、学习贫困、就业贫困等现象十分突出.因此,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应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资助体系,积极开展多渠道的助学,重视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切实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贫困生产生的原因及其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考察了贫困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学校适应性情况,认为从物质上到精神上做好贫困生工作.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浙江省独立院贫困生的现状作了调查,从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包括贫困生的鉴定、对"双困生"的资助、资助的覆盖面、贫困生的心理指导等问题.最后提出更准确地做好贫困生的鉴定,加大贷学金力度,多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建立新的学习成绩评价制度,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和能力培养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加强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对贫困生自身发展还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是解决贫困生存在问题的基础;为贫困生提供展示综合能力的舞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贫困生在学生中的认可度,是缓解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加强感恩教育,使贫困生学会关心他人、回报社会是促进贫困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到高校就业工作和发展全局的大事。本文揭示了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就业的基本现状,分析了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促进贫困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董艳 《改革与开放》2013,(12):154-155
在和谐校园构建过程中,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不仅在于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满足大学生的现实诉求,从更高意义上说对于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是承载着大学生成长成才方向上的思想导向功能。贫困生的思想导向功能的发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对现实境遇的定位、对情感认同的启迪和行为规范的约束来实现的,这对于引导贫困生的人生追求,提升贫困生的人生境界,优化贫困生的育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彦平  刘正帅 《发展》2010,(12):135-135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和社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大学生就业,尤其是贫困生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必须重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贫困毕业生现状的分析,对高校贫困生就业难的成因、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高校贫困生的就业进行指导,对贫用生完成学业、顺利就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些新命题和新挑战.解决高校大学生思想问题,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学生进行坚持不懈的目标认知教育,因材施教,采取各种措施,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2.
胡晓雯 《黑河学刊》2013,(12):133-135
高校辅导员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人文关怀融入贫困生工作中,努力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坚持"经济脱困"和"精神脱困"相结合,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从而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为保障大学生不因贫困而荒废学业,确保社会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逐步建立完善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诚信问题。如:贫困生认定弄虚作假、评选过程中互相排挤等。本文探讨了高校贫困生认定中诚信缺失的现象,对诚信缺失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贫困生认定过程中诚信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心理健康,而不良的社会关系则会有损身心健康。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贫困生比非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更多。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切实解决其经济贫困问题;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现在贫困大学生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疏导为主的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忱好物质资助的同时,应结合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实际,把思想政治工作、经济救助与心理救助有机结合起来只有提高贫困生自身自助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校贫困生作为大学校园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心理贫困"问题的高危人群.其"心理贫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自卑心理严重,性格孤僻;思想认识僵化,心理脆弱,容易偏激;焦虑心理严重,易烦躁、冲动.而环境对贫困生的心理影响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等方面.高校要优化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综合治理、多管齐下,社会、家庭、学校形成相互联合的"三位一体",共同帮助贫困生找回曾经失去的精砷家园.  相似文献   

17.
当今贫困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消除贫困显得特别重要。2007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为家庭贫困生提供了各项资助政策,但是对高校亚贫困生的资助却成为我国资助政策体系中的"盲区"。本文通过对亚贫困的界定,以宁夏为例,对宁夏高校亚贫困生资助"盲区"出现的原因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提出更有效解决亚贫困的措施,为制定扶助亚贫困大学生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认真掌握和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研究和探讨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对策,并从完善贫困生助学体系、健全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加强贫困生思想教育等几个方面引导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  相似文献   

19.
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加强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对贫困生自身发展还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是解决贫困生存在问题的基础;为贫困生提供展示综合能力的舞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贫困生在学生中的认可度,是缓解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加强感恩教育,使贫困生学会关心他人、回报社会是促进贫困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是其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主要指贫困生面对物质贫困的巨大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因此,应充分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为贫困生创造美好的精神家园;充分发挥贫困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开展有效的心理自救;加强心理指导工作,提高贫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