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副品牌策略的实施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副品牌策略作为中间策略能够较好的集合"纯粹单一品牌策略"和"多品牌策略"的优势并克服二者的明显弊端,但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实施风险。基于降低主副品牌策略实施风险的考虑,企业在产品和主品牌方面都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并且副品牌在命名、价值取向、产品特性等方面也都应遵循和围绕主品牌进行。  相似文献   

2.
黄江松 《时代经贸》2006,(12S):62-63
副品牌是指企业拥有多种产品,在所有产品有统一品牌的同时,根据每种产品的不同特征冠以各自的名称。主副品牌策略从本质上讲仍然是一种品牌延伸策略。它是规避品牌延伸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这样既可以使各种产品在消费者心日中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又在各种产品之间拉开一定的距离,使产品在统一中保持差异性。如海尔集团在品牌延伸时,为各个型号的冰箱、洗衣机分别取一个优美动听的副品牌,如“大王子”,“小王子”、“双王子”和“小小神童”等。还有长虹集团所开发的“红太阳”,“红双喜”等系列彩电,乐百氏公司推出的“健康快车”,美的空调的“冷静星”、“超静星”、“智灵星”、“健康星”等。  相似文献   

3.
一个企业的品牌代表着一个企业的文化和内涵,同时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良好品牌策略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归纳分析苹果公司关于品牌定位、产品设计、营销手段等方面的品牌策略,从中得出关于企业制定品牌策略时应重点考虑的品牌战略、品牌延伸及品牌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剑 《生产力研究》2004,(8):163-165
品牌延伸是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但是 ,品牌延伸战略存在诸多风险 ,作出品牌延伸战略要充分考虑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新老产品的关联度、行业与产品特点、企业的财力与品牌营销能力、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与产品的市场容量、市场竞争格局与竞争者的品牌策略、企业发展新产品的目的等因素。在实际使用品牌延伸战略时 ,要充分考虑产品支持、新业务本身的成功和副品牌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曾泉 《经济师》1998,(10):24-25
在80年代,当品牌策略作为一种成熟的技巧为国际众多的企业广泛运用时,选择品牌延伸策略,还是选择多样化品牌策略,是令企业家与经济理论界人士颇感棘手的难题。的确,有一些企业成功地实施了品牌延伸策略,例如,索尼公司就用一个品牌推出了它的所有产品。然而,品牌...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对手如林,竞争迭起。价格战、广告战硝烟未尽,许多新的营销战术又已产生,多品牌营销策略便是其一。 一、多品牌策略的优点 多品牌策略就是对同一种产品冠之以几种不同的品牌。这有两种情形:一是在不同的目标市场上,对同种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一是在同一市场上,对某种产品同时或连续使用不同的品牌。多品牌策略与包装创新策略、广告宣传策略协调配合,能产生出人意料的营销效果。之所以如此。在于多品牌策略具有如下优点: 1.灵活性强。名牌产品,尽管有一手遮天之势,但毕竟不是天衣无缝,总有些角落是其所没有涉足到的。能见缝插针便是多品牌灵活性的一种表现。抓住名牌产品没有占领或遗漏的“市场缝隙”,投入自  相似文献   

7.
品牌延伸优势与风险共存,正确认识品牌延伸中存在的风险,通过营销战略规划,品牌实力评估,可行性论证,副品牌策略等措施可以巧妙地规避风险,减少盲目性。  相似文献   

8.
品牌联合与品牌延伸作为两种典型的品牌策略,其积极的市场效应已得到理论和实践验证。但企业究竟该如何抉择这两种策略?影响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又是什么?对此,以高科技行业为背景,实证对比了新产品与现有品牌产品技术在完全交集、部分交集及完全无交集3种情况下的品牌延伸与品牌联合策略效应。结果表明:在高科技行业,新产品与原产品的技术交集程度是决定企业品牌策略成功与否的关键。当具有完全技术交集时,两种策略具有相同的市场效应,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市场目的选择不同的策略;而具有部分或完全无技术交集时,品牌联合会带来更大的市场。该结果可为企业充分挖掘现有品牌价值、制定行之有效的品牌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零售商创建自有品牌的思考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奚巧珊 《经济师》2009,(2):53-53
经营品牌商品,特别是自有品牌,能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我国大多数零售商建设自有品牌还处在起步阶段。文章通过零售商经营自有品牌商品的意义,分析目前我国零售企业品牌策略现状,提出我国零售商的创建、发展自有品牌应具备的条件和选择产品项目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一、品牌的本质 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是企业的市场符号。从本质上说,品牌代表着企业与顾客间的一种契约关系,是企业向顾客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的承诺。菲利浦·科特勒认为,“品牌的要点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  相似文献   

11.
刘霞 《经济师》2004,(6):143-144
高科技企业在其不断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 ,往往偏重技术创新 ,而忽视市场需求与品牌建设 ,这样一来 ,企业就容易脱离市场 ,降低顾客忠诚度。Intelinside、联通新时空与杜邦莱卡等的成功品牌实例告诉我们 ,高科技企业有必要采取技术品牌策略 ,通过技术与品牌的有效整合 ,建立起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技术品牌 ,取得品牌战略的成功 ,为企业的持久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代表着一种所有权,谁生产或销售产品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拥有这一品牌。品牌不仅能赢得市场,占领市场,而且还关系到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形象,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品牌能够使通过产品或服务提供给顾客(用户)的价值增大(或减少),进而能够保护企业与消费者的利益。由于品牌具有上述特点,对品牌进行资产化管理和运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将苹果手机的青年顾客体验分为产品体验、服务体验、情感体验和社会体验四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苹果手机青年顾客体验的各维度与品牌认同、品牌忠诚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苹果手机的青年顾客体验的各个维度对其品牌认同的影响是显著的,而青年顾客的品牌认同在其顾客体验与品牌忠诚的关系中发挥着中介作用,这为相关企业的营销活动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4.
简论品牌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州 《经济管理》2005,(11):68-70
品牌不仅有象征性价值,而且有联系价值。品牌社区是一种基于共同消费的品牌而建立的社区,是消费者进行社会联系的纽带,消费者通过品牌社区与产品、品牌、其他顾客和公司建立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形成顾客品牌忠诚,提高公司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产品的信息不对称特征对品牌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产品市场中,不同类别产品的主流品牌垄断程度及广告策略存在差异性。本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证的分析,发现消费者对品牌的依赖程度与产品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基于上述发现,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品牌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谈品牌运用的三种策略王亚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厂家、商家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要正确运用品牌策略,更好地推销自己的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首先要了解品牌策略的种类。本文就此作一概述。1.统一品牌策略。统一品牌策略是指企业在一个成功的品牌下不断推出新...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经营中的品牌策略是指在房地产开发中,开发企业始终坚持建立企业品牌的信念,通过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住房、完善的社区环境、优质的服务、从而提升企业的信誉,建立企业及开发项目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8.
低价策略对于当前中国企业的品牌建设是无补的,因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建立具有内生的比较劣势.要建立自主品牌,中国企业必须克服这种比较劣势."品牌替代"不是当前中国企业的合意战略,因为"品牌替代"战略的零和博弈性、对抗性和战略趋同性使中国的产业升级事倍功半.而"品牌互补"战略以顾客价值为核心,超越了零和竞争的思维线路."品牌互补"战略并非单纯提升技术与能力,而是在公司的能力和顾客价值之间创造一种不断改进的和谐.实施以顾客价值为核心的"品牌互补"战略能够增强产品个性,提高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认可度,尽快改变中国产品被外国品牌覆盖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电商平台及社会化媒体中,顾客“晒单”是一种常见的消费行为,不仅能呈现产品,还能呈现自我身份。通过两项实验,对现实顾客的身份呈现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实顾客的身份呈现对潜在顾客的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身份相似和身份模糊引发的自我-品牌联结和购买意愿均显著高于身份不相似情形,而身份相似与身份模糊所引发的效应无显著差异。自我-品牌联结在身份呈现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产品知识在自我-品牌联结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因此,商家应引导相应的顾客呈现适当的身份,并根据顾客的相似性建立和管理亚文化社群,从而提升营销绩效。  相似文献   

20.
由于顾客购买的可选项增加以及顾客追求新颖的内在驱动,现代市场消费者在品牌之间不断的转移,同时顾客购买成本及感知风险的降低加速了品牌忠诚的降低。在产品差异化降低的背景下,只有情感可以维护品牌忠诚。情感是品牌的内在核心同时影响着消费决策过程。利用情感要素维护品牌忠诚需要赋予品牌特定的情感要素,建立相应的整体品牌体验情境,同时维系品牌与顾客的情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