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苏科技信息》2019,(30):48-52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中国"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城市三级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研究对构建数字城市、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探讨了数字淮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关键技术,并介绍了数字淮安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内容、建设成果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贾俊红 《魅力中国》2013,(17):276-276
本文主要论述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共享数据库的核心部分--DLG数据库。从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质检、数据入库等方面论述了DLG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以覆讲述了DLG数据库对数字城市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城乡融合发展和“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明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逐渐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焦点问题。基于2011-2019年中国2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并大致呈现出“L型”的非线性作用关系;数字经济能通过提升市场活跃度和促进农村电商集群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由于经济发展与要素集聚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数字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相对较强。同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具有“本地-邻地”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证实,不同空间半径权重下,数字经济可通过网络技术优势,增强经济活动与组织交换的“流动空间”势能,弱化空间作用“边界”,促使“邻地”收敛效应突破地理距离约束。  相似文献   

4.
在城乡融合发展和“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明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逐渐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焦点问题。基于2011-2019年中国2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并大致呈现出“L型”的非线性作用关系;数字经济能通过提升市场活跃度和促进农村电商集群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由于经济发展与要素集聚水平的差异,东部地区、中心城市的数字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相对较强。同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具有“本地-邻地”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证实,不同空间半径权重下,数字经济可通过网络技术优势,增强经济活动与组织交换的“流动空间”势能,弱化空间作用“边界”,促使“邻地”收敛效应突破地理距离约束。  相似文献   

5.
测绘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我们要紧密结合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按照“提供基础测绘成果,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强化竞争激励机制,提高科研生产水平”的要求,着力推进“数字内蒙古”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和对测绘生产质量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我区测绘事业的战略性研究,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努力提高测绘服务保障能力,为我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9月25日,“邯郸市数字城市建设研究”项目开题仪式在北京召开,此举也标志着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子政务咨询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是世界银行援助项目,从世界银行第四期技术项目信贷和贷款资金中提供该项目款项共计78.5万美元。项目内容包括数字化邯郸基础平台及其综合管理框架;电子政务总体设计方案;邯郸市信息资源数字化综合开发利用;邯郸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开发;数字邯郸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邯郸“一卡通”实施方案等六个方面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7.
于海 《上海经济》2014,(11):34-36
大数据创造的数字经济,正在不断塑造着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地貌和审问。已经有学者提出类似“新地理”这样的概念,来描绘这一场景。然而,从居民的观点来看,城市最重要的地理概念无疑还是他们所生活的社区。  相似文献   

8.
"数字交通"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需要整合多种行业的信息,以地理空间框架为其提供整合资源的平台。本文结合面向对象交通管理体系的构成,介绍了构成交通管理体系的数据层、网络交换层、应用服务层等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9.
美国正在转向以“印太经济框架”为代表的非传统经贸安排,其合作议题更加广泛、合作方式更加松散、打压中国意图明确,是全球贸易格局中值得密切关注的重大变化。在“印太经济框架”这一新合作方式下,数字经济规则可能会以既有的美式模板为基础,吸收“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新范式,进一步推动有关数字贸易壁垒、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等规制与合作。面对美国持续升级被“规则化”的打压遏制,一方面,中国应当在相关国际谈判中积极为国内数据监管和数字贸易政策争取更大空间;另一方面,应当加大力度切实推进数字经济领域的开放,特别是跨境数据流动机制的便利化。  相似文献   

10.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 县域经济的内涵:“县”即行政区划名。包括县级市,属行政区划单位“域”即区域,泛指地理空间。“县域”合起来即县的地理空间,也就是以县为地理空间。“县域经济”即以县的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的经济。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一个数字城市建设的热潮正在我国悄然兴起。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广州等相继提出了数字城市建设规划并开始进行试点建设。“数字海南”、“数字山西”、“数字福建”、“数字浙江”、“数字陕西”等也在规划中。各地都把建设数字省市作为推进本地区信息化的重大战略措施。但也不能不看到,目前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缺乏总体框架,没有统一标准可依。各地、各部门分别建设,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许多地方对建设数字城市存在盲目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数字城市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黄林秀  郝坚 《改革》2024,(3):113-126
采用新经济地理模型,基于数字经济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推演出数字经济对经济地理格局的重塑机制。该模型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改变城市创新差距,重塑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利用2005—2022年我国23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时间和区域双重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有助于缩小外围城市与对应中心城市的经济差距。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显著降低了城市创新差距,从而有利于缩小中心-外围城市的经济差距。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与对应中心城市地理距离越远的外围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其与中心城市经济差距的作用越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外围城市应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区域数字基础设施无障碍分享机制、深化区域数字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真三维GIS地理时空信息为框架,以倾斜摄影实景三维、建筑物内部结构、地下管线模型、城市部件模型、公共专题信息、感知监测信息等为载体,结合物联网技术,进一步关联地理实体位置与属性信息、业务数据以及泛在信息,建立二三维一体化、高精度、单体化、多层次的平台。平台为智慧园区提供数字孪生空间底座,能够实现宏观与微观、室内与室外、静态与动态一体化,最终实现园区空间信息全局可视、实时态势精细洞悉、发展趋势推演仿真、运行安全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14.
郑长德 《山东经济》2011,27(3):22-32
从卢卡斯的思想实验开始,回顾了经济理论界提出的关于空间公平与总体经济效率关系的主要理论,重点介绍了马丁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框架,提出的关于空间公平与总体经济效率(集聚)问的关系的模型。可以看出,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空间公平与总体经济效率关系的研究出现了多种流派,从最初的只关注地理“第一性”的外生理论,到关注地理“第二性”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与新经济地理模型的结合,从最初的经验观察和假设(威廉姆森假说),到较完整的理论模型的建立。但要达成一致意见尚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间包括地理空间、社会空间、经济空间.教育在这三种城市空间的建构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教育塑造特殊的地理空间并牵引地理空间拓展:教育创造了独特的居住空间并加剧空间分异:教育生产了商业空间和产业空间。从教育的视野解读城市空间的变迁是研究城市空间变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专业市场和制造业集群为基础,浙江经济空间集聚是一个从“位空间集聚”向“流空间集聚”演进并形成地理网络空间集聚的创新过程。浙江地理网络空间集聚形成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协同发展,即“位空间集聚”协同发展、“位空间集聚”和“流空间集聚”协同发展、“流空间集聚”协同发展,并形成集聚型态创新、时空结构创新、网络结构创新和交易方式创新的地理网络空间集聚创新效应。浙江需要加强“位空间集聚”与“流空间集聚”的融合创新,推动经济从“位空间集聚”优势迈入地理网络空间集聚优势。  相似文献   

17.
3D概念对新疆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D即经济地理变迁的三大特征:密度、距离和分割,3D的概念有助于确定地方、国家和国际等所有地理标度的主要市场力量和切实可行的反应政策,对于选择城市化发展模式与政策选择有很重要的理论启发。本文从3D概念视角对新疆城市化发展的困境与模式进行研究,提出改变交通格局,增加城市经济密度,打破地理分割;强化城市区域分工合作,打造特色产业与特色城市,打破经济分割;提高绿洲城市整体布局和规划能力,实施非均衡城市发展战略等基于3D的地理空间特性和符合新疆绿洲经济体系特殊性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8.
樊姗娜  彭鹏 《科技和产业》2022,22(5):307-313
数字经济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2011—2018年长江经济带98个城市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①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且数字经济水平增速大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均存在空间差异性,下游城市的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均相对较高,上、中游则与之相反。②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度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整体耦合协调水平实现了轻度失调向初级协调转变;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整体趋势。③耦合协调度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但随时间推移,空间自相关性减弱;耦合协调度的“高-高”集聚区域整体变动不大,“高-低”集聚区域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分布状态,“低-低”集聚区域保持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环三发展”与“数字福建”对接,关系着海西战略全局。要充分认识宁德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现状与差距;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以电子政务为核心,带动企业和社会信息化以及重点民生服务平台的建设;要做到信息共享与开发并举,注重城市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为“环三发展”与“数字福建”动态对接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方琳 《宁波通讯》2013,(22):80-81
东部新城,西起世纪大道,东至东外环,南起铁路,北至通途路,地跨江东、鄞州两区,分核心区与东片区两大区块,核心区面积为8.45平方公里,总面积1585平方公里。她位于宁波中心城三江片区东部,与三江口老城中心形成“一心二核”城市格局定位未来新的城市中心,为宁波实现城市发展战略,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