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红艳 《魅力中国》2013,(32):106-106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的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些陈词滥调的背后,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真情失落也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对此,我曾苦苦思索: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真情?  相似文献   

2.
杨碧娟 《魅力中国》2014,(9):145-145
关于作文写作的问题,古代早有“言为I心声…‘情动而辞发”的说法。很显然,这里所说的“心声”与“情动”当是作文的发端。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见解或说法并没有得到弘扬,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作文教学一向是公认的难题。小学作文究竟应该从哪儿起步呢?  相似文献   

3.
赵小萍 《魅力中国》2013,(19):186-18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思维的重要渠道。然而传统作文的批改,以及学生作文的自改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修改好自己的作文呢?笔者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发。  相似文献   

4.
张毅 《魅力中国》2010,(31):314-314
批改作文。一直是身在一线的语文教师为之烦脑的工作。每次,都要对几十本作文细细斟酌,好在旁边写上一些“切实可行”的评语,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看过之后.作文水平能有所提高!可又有谁知道,有几个学生看你老师写了什么,又有几个学生看过之后能重新按照老师的提议修改一下?针对这种情况,我对班里试行学生作文互批。  相似文献   

5.
胡东银 《魅力中国》2013,(34):103-103
怎样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使作文教学上出实效。  相似文献   

6.
马丽杰 《理论观察》2008,(6):165-167
新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认真总结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作文教学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那么,怎样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呢?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对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的建构提出以下浅见:  相似文献   

7.
惠显荣 《魅力中国》2013,(11):240-240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本身是一项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劳动。然而,在我们的写作中,面对鲜活的生活,学生作文却内容空洞,套话成篇,千人一面,众口一腔。数千人在考场上同时作文,作文大同小异现象屡见不鲜,难得出现几篇作文有个性、有创意的作文来,这种状况令人堪忧。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由此可见,写出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写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写出个性,写出新意。俗话说:文贵出新。作文有新意才能焕发出迷人的光彩。那么,作文如何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创新呢?  相似文献   

8.
李静 《魅力中国》2011,(10):103-103
新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结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在写作教学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目的要求,适应时代,驶向未来,既讲究规范,又鼓励创新。那么,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呢?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和自己教学经验,提出了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的建构思路。  相似文献   

9.
范修军 《魅力中国》2010,(31):328-328
中学作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其教学目标是为了使学生在中学阶段能够打好扎实的基本功,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但在日常教学中,却发现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最纠结的问题之一。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存有或多或少的问题。这种现象在农村作文教学中尤为突出,“痛定思痛”,我认为农村作文教学须进行必要的变革,只有变革.或许能找到通往“罗马”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黄玲 《魅力中国》2014,(17):199-199
作文教学始终是一个难点,很大原因在于学生写作无材料、不能表达真情实感。如何破除这个难题。让学生能有所写、会写、能表达真情实感。写出优美的作文,是所有语文教师都在探究的课题。本文作者在作文教学中一直坚持要求学生以“我手写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云 《魅力中国》2013,(14):146-146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重头戏,历来有“成亦作文,败亦作文”的说法;所以,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该重视对初中作文的教学。如何搞好初中作文的教学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2.
史玉娟 《魅力中国》2014,(23):152-152
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或者是中专,语文一直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科目,对于不少中专学生来说,一提到语文里的应用作文就头痛,学生在写作中体验不到成就感,说明了在中专语文的应用作文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那么这些问题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蒋靖玉 《魅力中国》2010,(8):165-165
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新手段,“授受式”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至少是不平衡的,对这一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数学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使学生知识的累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能力地发展?如何使学生掌握自己“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创新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是教学领域一直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梅凤 《魅力中国》2014,(17):138-13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不少语文教师怕“教”作文,因为作文指导费尽心力却难有起色;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因为绞尽脑汁却言不由衷。小学生习作中的“套、编、抄”现象较严重,矫揉造作、虚情假意的现象较突出。学生的习作千人一面,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独特性。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彰显。作文教学的实效性也大打折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值得每一位语文老师深思。  相似文献   

15.
熊晓燕  雷勇 《中国西部》2012,(27):86-89
进入三年级,孩子们开始接触作文,也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现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体悟提出来,请大家指正。让弦碍噶色会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能诱导孩子的语言进入自由化,达到质的飞跃。我们三年级的孩子在二年级已养成了自觉阅读的习惯,但在语言的积累上还有待提升:一是孩子们没有将学习的语言自觉运用到作文的习惯;二是孩子们的阅读还停留在粗糙的面上,没有达到精细化。因此,我在平常的语文教学及课外阅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比如,我们在完成有关“情”的成语——情不自禁、情深似海、情投意合、情同手足、情理难容——的理解之后,我马上鼓励孩子说:“谁能用这几个成语说一段话?”我话音刚落,平常思维活跃的张桐菲马上举手说:“老师,我来试一试。”  相似文献   

16.
又是“两会”召开之际,又到国是共商之时。2009年国是之重点何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十二字真言,人所共识,自不待言,问题是如何落实这十二个字?当前国内的经济困难表面上看来由国际金融危机触发,但如果把一切都归咎于国际,对国内因素避而不谈视而不见,又把解决问题的一切希望全都寄托在“四万亿”或“加大政府投入”上,则属大谬!  相似文献   

17.
谈作文教学     
王印良 《魅力中国》2013,(22):154-154
从事多年语文教学,我深感初中作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病,诸如: 一、随意性大,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等,整体目标大都清楚,但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往往是教师“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既或是重视作文及练笔,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也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  相似文献   

18.
徐博 《魅力中国》2011,(7):54-54
作文教学犹如一场攻坚战,它的突破口在哪里昵?我认为读写结合无疑是一种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可结合教材科学地设计一些“随堂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随堂训练。  相似文献   

19.
衡秀君 《黑河学刊》2010,(4):89-89,91
作文贵在创新。小学作文教学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通过围绕课文内容创新、利用游戏活动创、抓住热点创新,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的内容创新;突出题目创新、取材创新达到小学作文教学形式上创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播撒创新的种子,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20.
如今,作文教学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新语文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思维是前提和先导,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