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国龙 《黑河学刊》2013,(4):116-117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如何使语言合适得体的学问。语用学框架下的会话含义理论所要遵循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跨文化交际等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会话含义。英语教师在传授会话交际技巧的过程中,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采用显性或者隐性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能有效地提高和改善英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孙永君 《黑河学刊》2014,(6):101-102,104
语用翻译是一种等效翻译观,是把翻译从本质上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跨文化交际过程,强调译文应该再现原文作者的意图和意义,达到语言语用和社交语用等效。语用翻译研究主要是基于语用顺应论、关联论、言语行为理论和指示语与预设理论等语用学理论。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应重视语用翻译观的介绍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翻译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粗俗语是语言文化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人类发泄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对粗俗语进行恰当的翻译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本文尝试在语用学理论的指导下分析粗俗语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策略,希望能帮助语言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4.
赵靖岩 《魅力中国》2013,(31):283-283
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化创造性活动。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但要充分理解原文中的词汇、句型结构和语法现象,而且还要理解原文中的文化内涵。生搬硬套、望文生义往往速不到传播原文化的目的,只有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才有对原文的确切表达。无疑,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幸樾  刘世理 《黑河学刊》2012,(4):42+45-42,45
在日常交际生活中,交际双方通过隐晦的方式间接传达自己的意思的言语行为,与直抒其意的方式相反的行为就是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一经塞耳提出就引起了广大语言研究者的兴趣。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地使用间接语言非常重要。使用间接语言说话人通常要多费脑筋,多讲究策略;对听话人而言,理解间接言语意味着要多加动脑,多加揣摩。非间接语言的成功使用一方面考验说话者的说话技巧和策略,而对于听者而言,则是考验聆听能力和智慧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马卉 《黑河学刊》2008,(5):46-48
语言与文化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这就决定了翻译具有文化交流的特性。文化因素渗透在语言表达的各个层面,译者必须了解语言的文化特性与差异,才能在译文中准确地传达原语的意思与文化信息。对文化成分的处理有多种方法,译者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翻译方法,在译文中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化色彩,传达原语的文化内涵,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设起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张小妹 《魅力中国》2013,(8):289-289
当代中国翻译学研究已经进入一个自觉建设时期,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逐渐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翻译学作为一门探讨译者理解解释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问虽然有着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但是从中外翻译史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明显的趋势,即翻译学的建立、研究和发展都必须依赖其他学科的发展,从其他学科中吸收理论养分。本文讨论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语用学这一学科通过语境探究言语互动理解过程,试图发掘超出话语本身的说者意图。由于法学方法论的语用学转向,语用学方法称为法学方法论的核心原则。法学方法论的掌握无法离开民法体系,因而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内涵决定了语用分析法的意义,并且其特征可以通过语用学得以理解。通过语用视角可以分析民事法律关系的有机性、规范性和时间性。语用学和意思表示解释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特定交际情境中主体意欲表述的看法,都是为了探寻某种意义的真实与正当性展现,因而言语行为理论是意思表示解释的核心要义和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人认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只要是语言功能健全的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理解说话人的思想、观点。语言交际就象打乒乓球一样,你来我往,顺畅简单。事实上,很多话语如果离开语境,听话人就会感到非常含糊,即使说话人的措辞恰当,听话人也不能够理解说话人真正的意图。本文运用语用学的一些原理对一些话语进行简单的分析,说明语用学能从理论和方法上揭示话语的复杂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清楚地了解人们如何运用语言、并理解说话者的真正意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郑家顺 《科学决策》2008,(11):127-128
本文运用接受美学理论对译文进行分析,指出在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译者与译文读者作为原文与译文读者由于先在视域不同从而对原文有着不尽相同甚至大不相同的理解。先在视域的不同在翻译时主要体现为评者或译文读者对词语的语用意义,原文文体或原文句法结构的不同理解上。同时不同的译文也与译者采用的不同翻译方法密切相关。所谓“最佳译文”往往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异化翻译能保持原文的特色,让读者有机会体会原文的文化和风格。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异化翻译对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包括保持原语风姿、了解异国文化、丰富语言内涵、促进文化交流、缓和文化冲突。当然,异化翻译也应有一定的适用条件,才能起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语境在语言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语言交际中所不能忽视的因素.在翻译过程中,对一个词、词组、句子和段落的正确分析和理解,往往需要根具其所在的具体语境来决定,语境的划分呈现出的是一个多元化的趋势.本文从语境的作用和文化背景在语言的翻译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浅析.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对语境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得出结论,语境是理解和翻译的基础,翻译离不开语境.在翻译的全过程中,语境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是说话者如何使用语言实现成功交际的问题。以语用学中的语域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及语境理论为视角,分析比较哈代小说《还乡》三个译本中的标题翻译、对话翻译及心理描写翻译,得出如下结论:在语域选择上,张谷若第二个译本的标题翻译更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在言语行为方面,张谷若两个译本的对话翻译更好的再现了原作中人物的语气;从语境角度看,张谷若和王守仁的译本在心理描写翻译上各有可取之处,同时又都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语用学通过三种研究思路来研究说话人的意向性。其中一种思路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哲学,而另外一条思路是从50年代中期的语言哲学开始的。语言哲学想要通过语言的使用来定义语言的意义,使"说话人的交际行为"这一概念出现了。第三条思路最具影响力,拯救了形式语义分析。这种分析不仅能整合真值条件也能整合隐含的意义,形成整体的交际概念。意向性可以用来解释反语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5.
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语用顺应论为广告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广告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对广告受众的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的动态顺应,从而实现广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语境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本意义的厘定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正确理解语境,才能消除原文本字、词、句意义的模糊性、歧义性与不确定性,才能真实准确地再现原文内容与风格。语境的划分超出语言本身,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界定。翻译中存在的语境模式和语境的三维层次很好地阐释了翻译过程中语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严 《黑河学刊》2006,(2):71-72,125
语言、文化和翻译三者的关系密切,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文化是千变万化的语言用法和语言习惯产生的重要原因,现已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近年来,语言与文化研究的发展推动了翻译理论的发展,翻译研究从重视语言的转换转向更重视文化的转换,并且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跨文化”的关键就是跨越文化障碍。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体现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玉宏 《魅力中国》2010,(6):250-251
人类思维的共性使得语言之间的交际得以广泛存在。不同民族的语言又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存在着广泛的差异,母语语感是其中最为明显之一。它可为译者所用,较好的母语语感在翻译时可以剔除译文的语病。处于一定语境下的词语,只兼顾其“所指意义”是不够的,不同的语境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因此,在翻译时还要展开联想,结合语感,实现译文与原文的最佳契合。本文拟从曹庸《雨中猫》的译文分析中,论述母语语感,及联想在翻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它不是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的简单替换,而是通过客观理解、综合概括、准确表达的高度思维过程。要翻译的好,必须在熟练地掌握本族语和外语的基础上,对所译原文有正确的充分的理解,然后忠实、完全地把一种语言所反映的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理解是表达的前提康达是理解的结果。一、理解是翻译的灵魂翻译首要的、第一道工序是正确理解原文。能否达到正确理解,主要受翻译人员名身业务素质的影响,翻译人员的外语水平,对所翻译内容涉及业务的熟悉程度,甚至对原…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传达信息和交际的重要工具,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生长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上,不能离开文化而独立存在。由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这种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在进行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互译时,要关注中西文化价值观、语言文化差异、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策略、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以及外来文化,自觉运用英汉翻译策略,建立正确的文化翻译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