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山 《开发研究》1986,(1):52-55
四.“外部冲力”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自我循环” 随着科技进步作用的不断加强和生产国际化的普遍发展,国际间逐步分化出两种性质各异、层次不同的分工类型:一类是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后进国家之间的以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间分工,另一类是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以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内分工.这两种分工相互制约,同时并行,构成了后进国家“外部冲力”的又一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常言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个家规就是规范家庭成员之间道德关系的准则,也就是我们哲学意义上的家庭伦理。家庭伦理,在不同历史时期,它有不同的内涵。在封建社会,强调以“孝”为本;在资本主义社会,推崇金钱至上;在社会主义社会,则倡导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平等的关系,从而建立健康、文明的家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影响,人们对新形势下建立新型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认识不足,一些封建的残余思想仍占有一定的市场,表现为离婚率增多,婚外情增加,不尊重妇女的权利,干涉子女的婚姻,…  相似文献   

3.
论“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珊  马家荣 《特区经济》2005,(1):214-215
一、何谓“心理契约”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首先提出并使用心理契约这一概念。他认为,心理契约是“……在组织中,每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整套期望。”在施恩看来,组织与个体员工之间的相互期望,远多于在经济与物质上的需求。如果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分析,这些期望可表现为“爱的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属于高层次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马丽伟 《理论观察》2005,(4):169-170
西方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是19世纪初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家傅立叶。他认为在自然体系内存在和谐的秩序,社会也一定存在和谐。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的残酷和不平等,构建工业与农业、家庭与教育、生产与消费的联合体。我国在“两会”上第一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  相似文献   

5.
列斐伏尔以“多元性”、“开放性”和“总体性”为其理论出发点,来研究和讨论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国家学说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试图重新解读和“重建”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东方不亮西方亮”都被视为企业多元化及国际化的原始驱动力,然而,东华集团的实践却已超越这一寻常智慧,其不同业务、市场板块之间更像是一串咬合紧密的“连环套”:相互为守,又彼此助攻。  相似文献   

7.
《河北经济研究》2005,(9):31-34
以“三区一县”为主的沧州市中心城市经济圈建设,就是把沧州市本级和沧县、新华区、运河区、市开发区作为一个统一的经济区域整体、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发展,消除相互制约、相互分割、自我封闭运行的行政区划上的壁垒,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空问布局和经济总量,外对京津冀城市经济圈、石家庄经济圈、山东济南经济圈有承接能力,内对沧州区域有较强带动辐射的能力的中心城市经济圈。这个经济圈,首先是整体开放的经济圈,即经济圈区域内每个经济单元都呈开放型,公共设施、都市建设统一规划,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其次是整体互动的经济圈,即市级与区级之间,“三区一县”之间,“三区一县”与市直部门之问,本经济圈与周边县市以及环渤海、环京津经济圈之间的经济互动,实现资源、产业、利益“三频共振”。  相似文献   

8.
娄宇 《山东建设》2006,(6):29-30
所谓建材“生态商圈”是指不同的建材市场和建材零售业态之间相互联系和依存,错位经营和竞争,共同生存和发展,形成良好的建材商圈环境。  相似文献   

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科学构建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大力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工作,以“意识”为导向,以“团结”为核心,加强民族心理和“五个认同”教育,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充分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和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协调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把家国情怀作为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基础,从民族文化自我认同走向中华民族文化整体认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王嫣然 《黑河学刊》2023,(6):118-123
从系统耦合理论的角度考察,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幼儿园的教育系统、家庭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的教育系统之间存在互动联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当前“家园社”协同育人存在“家园社”协同育人耦合度不高,耦合协调度不强,时间、空间耦合度不畅等问题。“家园社”协同育人实现耦合的关键在于三个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最大合力。基于此,提出策略可以统一教育系统目标,实现系统耦合;优化“家校社”发展,促进系统间相互耦合;提高“家校社”时间、空间耦合度。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人馆通过讲述城市中“人的故事”,聚焦城市人在家居、工作、交往、学习和健康五方面的基本需求与发展。设计者选择了世界六个城市中的六个真实家庭作为拍摄对象,跟踪采集这些家庭发生的故事,将这些影像故事嵌入“家居”、“工作”、“交往”、“学习”和“健康”五个展区,并运用实物布景与多媒体特效相结合的展示手法,营造出十一个不同城市景观,深刻反映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使人们深入了解真实的城市生活及人们进入城市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徐蕾  刘学敏 《北方经济》2008,(10):56-58
“资源优势陷阱”是资源富集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区域内这种效应的形成机制,已有的解释还有不足。本文的研究以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市为对象,根据区域经济学理论来认识这个问题。在区内工业部门中,不同产业之间的要素配置在长期内出现失衡状况,带来了产业竞争力的分化现象。在要素流动惯性的作用下,“要素配置失衡”与“产业竞争力分化”之间形成了互相促进的自我强化机制,它是区域产业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阎智玲 《魅力中国》2013,(11):126-126
当今社会,学生的压力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失败体验过多,师长期望过高,外部评价过低,再加上家庭、社会等方面的不良影响,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尤其是成绩差的学生在思想意识上造成消极的自我意象,若不能及时纠正,日积月累,就会形成“我不行”、“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但又怕别人“瞧不起”,怕别人议论自己“不行”,发展下去就形成过敏、自责、孤独。甚至出走、轻生。怎么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负担,走向成功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应努力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培养学生健康的成功心理。  相似文献   

14.
为啥“欠债不还,有债难讨”?———国有企业经济生活中的怪圈○渝平今天,几乎所有的企业之间,特别是国有大中型厂矿企业之间,相互欠债已成为“家常便饭”。“三角债”早已发展成为“多角债”。许多国有企业一方面在求爷爷、告奶奶找银行四处乞贷发放工人工资和基本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的人文特点决定了家庭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特别重要,西方的家庭和婚姻概念和中国人是不一样的,中国人讲“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都从家的治理开始。如果企业家一定要把家庭伦理放到企业的核心伦理中那就错了。中国老板喜欢包办天下,自我膨胀,分不清企业伦理、家庭伦理、宗教伦理,所以往往用家庭伦理涵盖了企业伦理其实。企业就是企业,家庭就是家庭,二者应该有一个清晰界限,其伦理关系也绝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熊怡 《今日重庆》2008,(1):54-55
心灵手巧的社区女性在一起相互学习手工技能,她们编织的纯手工织品销售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甚至美国。南岸区响水路社区“巧手联盟”走出的社区家庭就业新模式,让社区和谐之花绚丽绽放。  相似文献   

17.
周峰 《环球财经》2009,(8):34-35
伊朗的动荡并非类似于中亚某些国家那种反抗政权的“阶级斗争”,充其量只是两大忠于政权但相互倾轧的派系之间的“阶级内部矛盾”而已  相似文献   

18.
杨辉 《当代陕西》2006,(5):24-25
对于镇坪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地处偏远的国家级贫困小县,县委、县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时。紧紧围绕“20字方针”,立足县域实际,突出“三新”,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作为突破口,努力建设“特色产业鲜明、基础设施完善、农民增收有门、家庭生活殷实”的镇坪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世界历史”作为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特指资本主义建立大工业以来,各民族、国家通过普遍交往,进入全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使世界整体化以来的历史。它对“类”意识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它打破了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地域界限,从而清除了当代“类”意识生成的地域性障碍;二是它突出了人类文化精神中的整体精神,促进了个人本位向“类”本位的复归。  相似文献   

20.
刘静 《中国经贸》2013,(14):176-176
做帐是会计的重点,而管钱是财务的重点,也就是说,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服务对象的侧重点、工作主体的层次、职能作用的时效、方法体系的范围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同,但是作为同一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尤为密切的,主要表现在他们核算资料同源、核算内容交叉、工作目的一致和发展方向相同。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会计信息使用者针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灵活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一来,就给以“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对内”为指导的会计理论体系的转变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相互融合.提出了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