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它在突破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局限的基础上,从生态发展的原点出发,去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科学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共同的经济价值取向与伦理价值向度;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生态文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两者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  相似文献   

2.
生态广西建设不仅需要物质上、技术上和制度上的支撑,更需要伦理道德上的支撑.基于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生态经济体系是生态广西建设的核心内容,循环经济伦理便成为了生态广西建设的重要伦理支撑.在建设生态广西的进程中,我们要践行循环经济伦理道德,为生态广西建设提供一种更深远更持久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杨自忠 《发展》2014,(10):37-38
正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甘州区顺应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需要,立足现有基础条件和特色优势,把发展生态工业作为发展生态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以发展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和矿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和开放开发为动力,以工业园区和项目建设为载体,着力构建循环工业产业链,推进循环发展和清洁生产,努力推进工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走出一条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生态工业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报告中有29次提到生态,12次提到生态文明,而十七大报告仅有17次提到生态,2次提到生态文明。报告提出,要“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关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讨论日益普遍。同时关于人的发展的经济学也日益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但是,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关系问题的研究还有待大力开展。更进一步。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动机尚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问题。文章正是希望通过分析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动机。  相似文献   

6.
杨海青 《魅力中国》2013,(26):50-51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手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在党章修正案总纲部分增加了整个第十八自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首次被写入党章并作出阐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的提出,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是对于人与自然关系在认识上不断升华的结果。从哲学、伦理学的层面和高度来看,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循环经济运行模式是历史与逻辑的必然。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态范式,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属于生态经济,它经历了一场“范式革命”,并引领新的生态伦理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马翠玲 《发展》2010,(4):53-54
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循环经济?2009年8月在贵阳召开的“200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达成的《贵阳共识》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贵阳的实践证明,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不光是在发达地区能够完成,而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也一样能够获得成功。从贵阳成功实践循环经济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有以下13个方面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态文明作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发展也成为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循环经济理念,分析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概况,指出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实现循环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浙江经济》2014,(19):34-35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浙江省将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以创建全国示范为重点,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徐峰 《北方经济》2010,(18):66-68
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体系建设中,不仅要突出生态和文化内涵,还要体现鄂西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更要符合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兼顾物质、精神、生态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本文以循环经济与特色经济的原理为指导,通过对鄂西圈8个市州(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的分析,提出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经济体系特色经济模式构建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探讨了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和路径。要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确立以绿色GDP作为社会发展的评价标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健全社会主义环境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探讨了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和路径。要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确立以绿色GDP作为社会发展的评价标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健全社会主义环境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明确列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就是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使“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可见,建设生态文明更是发展蔗糖经济的行动指南,而发展蔗糖循环经济,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具体生动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者,这个新要求显得特别重要,它对指导我们全面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29次提到生态,12次提到生态文明,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提出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的响应。建设"生态文明"上升到国家战略。一、农田废弃物及塑料对人类生存  相似文献   

17.
生态经济强调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精神与制度成果的总和.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目标、方针政策进行了详尽阐述,体现出我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信心和决心.发展生态经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迫在眉睫.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通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新环保法、运用新技术等方法,使我们正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强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这充分显示了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鲜明态度。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精神,就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宣示要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报告用专门一章阐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