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轮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起源于国际相关利益集团的"合唱"。此次人民币的升值对银行业务产生了较大影响。回头认真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过程,就可以发现,近期几年人民币对美元稳中有升,升值的压力并不因此而有所缓解,反而出现了"升值一升值预期强化一再度升值"的新循环。针对此问题,银行必须采取多方面有效措施,消除因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但长期只能通过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建立更加灵活的弹性汇率制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宣布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由1美元兑换8.2765元人民币上调为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名义汇率上升2%.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人民币开始逐步升值,截至2007年底,人民币已累计升值11.7%,而且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3.
郭维 《南方经济》2014,(9):59-77
本文运用计量方法考察汇率制度改革后贸易平衡价格弹性的变化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贸易平衡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的结论: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我国贸易平衡的价格弹性显著增强,汇率的价格信号机制有所加强,表明汇率制度改革使人民币汇率更好地发挥对贸易收支的调节作用;人民币升值不能显著减少中国贸易顺差,但人民币升值会改变中国与不同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平衡关系;汇率制度改革后的人民币升值对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影响要大于对初级品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兴经济强国的汇率制度选择: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兴经济强国在其崛起过程中必然面临汇率制度选择的两难困境。一方面,新兴经济强国的崛起需要一个相时稳定的汇率制度为其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新兴经济强国的日渐崛起和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必然会对本币产生强大的升值压力。如何处理币值稳定与化解升值压力之间的矛盾将是考验一个新兴经济强国能否顺利崛起的关键。本文认为中国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从长期来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是大势所趋,但在近期,由于中国国内金融体系不健全,人民币还不具备自由浮动的条件。未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应是在继续控制资本流动的情况下,通过一些中间性的汇率制度安排,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并逐渐向浮动汇率制度过渡。  相似文献   

5.
由双顺差和生产率相对提升导致的升值压力确实存在,但当前已减轻;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美国等国出于经济或政治意图进行的外部施压,但各国施压人民币的目的和策略存在差异。中国必须认清升值压力的本质,继续坚持"自主性"掌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路径,必要时可实施反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前,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各种媒体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其主要观点大致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应尽快进行改革,让人民币适当升值,以缓解国内外各种压力:而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冲击并会带来各种不确定性风险。从目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看,我们的确面临着不小的经济压力,加快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势在必行,有利于缓解和消除各种矛盾和压力,优化宏观经济环境。但我们所要进行的汇率制度改革并非屈从外界的压力,更主要的是从自身因素考虑。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安全,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才是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势力进行着博弈,但在市场、国际舆论以及外国政府的三重压力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否改变、如何改变、以及何时改变的问题,在2009年仍苦恼着中国。本文针对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取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汇率不能承受之重面对近期海外又一波关于人民币即将升值的种种传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明确否认了5月18日人民币将升值的传言。他明确表示,中国的汇率改革主要取决于内部因素,而非外部压力。他的表态再次证实了一种普遍认为的观点,尽管有国际压力存在,但汇率的波动和人民币的升值不会受逼于外部的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易宪容就表示,现在我国并没有研究出到底我国的汇率和别国保持在何种水平上比较合适,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实力也没有达到一定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盲目调整容易产生利益损失。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水平的走势分析1.升值预期过高的原因主要是货币性因素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后,人民币确实存在小幅升值的压力,但并没有外界舆论和预期的那么大,是什么原因导致人民币遭遇如此大的升值压力?笔者认为,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有实体经济因素,但货币性因素远远大于实体经济性因素。2.市场升值预期信号在减弱人民币汇率改革正朝着浮动迈出关键的、可喜的一步,客观上相对稳定了市场的预期。此外中美利差保持了一定的差距,美元短期内将较为稳定,中国利用外资的增幅在减缓,一定程度上会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3.实际大幅升值的压力不大  相似文献   

10.
陈岚天 《中国经贸》2011,(20):12-12
众所周知汇率作为衡量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并且在调控宏观经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升值,并且在金融危机过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一次加剧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人民币汇率上升压力的来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升值的路径及其经济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以来,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越来越大,关于人民币究竟应该采取渐进式升值方式还是一步到位升值方式的路径选择问题渐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本文使用2005年汇改以后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以及相关因素的月度数据,对人民币升值的经济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人民币升值路径进行比较,得出了人民币升值必须坚持渐进式升值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estimate the de facto RMB exchange rate regime, the currency basket, the floating band and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of the Chinese exchange rate regime in 2005. We find the following stylized facts: the value of the RAIB became stable after the reform; the weight of the US dollar remained high in the basket, while other currencies remain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the floating band gradually increased to lO percent during 2005-2008, and then greatly narrowed from the late summer of 2008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a yearly resetting interval. We find that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pressure increased from 2005 to 2008. A possible reason is that the weight of the US dollar in the basket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share of the US dollar in total transactions on the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Therefore, it is reasonable for China to adopt a dollar peg exchange rate regime.  相似文献   

13.
外汇市场的有效性程度是考察汇率形成机制是否灵活与合理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近似熵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汇率改革前后人民币外汇市场有效性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汇改使人民币对日元和欧元间外汇市场的有效性下降,而人民币对美元间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在增加。同时,央行对外汇市场干预的强度越大,人民币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就越低。经验表明,参考一篮子汇率制度的实施是提高人民币外汇市场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王仁祥 《特区经济》2007,219(4):61-63
2006年国内两大经济现象:物价上涨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成为国内许多学者谈论的主要话题。本文从不同角度来说明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关系。对于这种货币对内贬值而对外升值的特殊情况已不能单纯的用传统的“购买力平价理论”来解释了。另外,我国的通货膨胀属于结构性通货膨胀,也不能简单地和汇率问题联系在一起。只有对内疏导通货膨胀压力,削弱长期贬值倾向,对外平衡贸易收支,化解短期升值压力,才能改善人民币现在这种进退两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徐瑜佳 《特区经济》2010,(12):77-79
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方法对不同汇率制度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汇改前,无论是进口额还是出口额,均与人民币汇率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汇改后的出口额却与人民币汇率存在显著的长期协整关系,且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出口的抑制效应非常显著。这意味着在研究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时尤其不能忽略不同汇率制度环境的影响,所反映的政策含义表明政府当局在制定汇率制度时要保持审慎的态度,以避免人民币升值过快引起对我国出口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6.
In July 2005, the Chinese Government unpegged the RMB from the US dollar. As the RMB has followed a remarkably predictable appreciation over time, I examine the price of Chinese exports to the USA after unpegging the exchange rat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hinese industries with greater import market share were able to raise their prices after the removal of the pegged exchange rate regime; however, over tim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eflationary trend. Chinese export prices tended to decrease under an unanticipated RMB appreciation; this effect was more pronounced for industries with more pricing flexibility. This suggests that Chinese exporters are consistently "pricing to market" and thus creating a significant foreign exchange policy implication. Specifically, a more flexible exchange rate regime will likely have little impact on the prices of Chinese exports to the USA but might increase the profit volatility of Chinese firms.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正式进入升值通道,并已经对实体经济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选择中国东部11省(市)、1994~2007年的年度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水平与波动性对就业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水平与就业量显著负相关: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上升1%,就业量将下降0.126%;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性对就业量仅具有轻微的负面影响。文章最后就如何减轻人民币升值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paper uses the model-dependent and the modeL independent approach to measure the RMB exchange market pressure (EMP) and the central bank's intervention using monthly data from January 1999 to June 2008.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RMB has been under great appreciation pressure over the past decade. However, the pressure has been weakening since 2005. The two approaches provid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esults in terms of the estimated RMB EMP indices and the estimated central bank's interventions. The differences may lead to different predietions of potential currency crises. According to the estimation of the RMB EMP, and based on the model-independent approach, the paper shows that China has been under threat of an appreciation currency crisis since 2008. Therefore, China should adopt a moreflexible exchange rate regime to prevent a potential crisis.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视角,分析货币国际化与汇率形成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人民币与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程度的比较,揭示人民币国际化尚处在起步阶段,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直接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何采取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改革方案,继而提出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1994年1月至2009年3月的月度数据,应用VEC模型以及差分数据和水平数据的VAR模型,考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对我国产出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升值1%将使我国产出下降约0.3%~0.4%,多种计量模型检验结果支持上述结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具有短暂的增长率效应和持久的水平效应,即汇率升值对我国产出增长率的影响只限于短期,但对产出绝对水平的影响将长期持续。基于实证结论,本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