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C2C电子商务模式是指消费者(consumer)之间通过分类广告在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平台上进行的个人商品拍卖方式。近年来,C2C电子商务模式高速发展,国内C2C市场的份额和交易量也在快速提高,主流品牌纷纷进入网络销售渠道,网络购物日益呈现生活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李平 《电子商务》2013,(2):36-37
传统市场中的同质化竞争已经演绎到网络市场,从苏宁、京东、国美的电商大战到淘宝、当当、卓越的"双11"大战,让消费者切身体会到了网络市场的影响力与魅力。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营销的环境变化和策略创新日益重要,本文从同质化竞争的角度来探讨B2C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B2C电子商务市场透视及近年搜索市场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10年B2C电子商务突破千亿2011年竞争将全面升级2010年的中国网上零售市场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当当和麦考林的上市终结了多年艰辛的长跑,最终得到资本的认可,在美国资本市场实现IPO。而以京东商城为代表的其他B2C企业也纷纷宣布完成巨额融资。但是在这些成功背后,也有一些案例让投资方和电商企业倍感压力,如千寻网的衰落与米粒商城的倒闭。易观预测,2010年中国B2C网上零售市场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大关,环比增长373%,2013年将达到6500亿元。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机构调查显示,我国的网上购物市场在近几年取得了跨越性的发展,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2011年我国网上购物市场的交易额达到了近八千亿元,与2010年的数据相比较增长了近百分之七十.我国电子商务采用的模式通常有C2C和B2C两种,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尽管目前在我国电子商务的市场中采用C2C模式的份额较大,但B2C是更具有发展前途的,终将取代C2C电子商务模式.我国目前采用B2C电子商务方法经营的企业有很多,比较出色的有京东商城等.在本篇文章中,作者将对我国B2C电子商务代表方法经营的企业的盈利模式与美国B2C经营出色的亚马逊的盈利模式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电子商务按照参与主体的不同,划分为两种模式:C2C模式和B2C模式。C2C是英文Consumer-to-Consumer的缩写,意即消费者对消费者。B2C是Business-to-Consumer的缩写,意即商家对消费者。最为代表C2C模式的企业是未向B2C整合之前的淘宝和百度的有啊,而B2C的典型企业则有当当、卓越亚马逊、京东商城、阿里巴巴、草莓网、凡客诚品、红孩子等。  相似文献   

6.
目前,电子商务按照参与主体的不同,划分为两种模式:C2C模式和B2C模式。C2C是英文Consumer—to—Consumer的缩写,意即消费者对消费者。B2C是Business—to—Consumer的缩写,意即商家对消费者。最为代表C2C模式的企业是未向B2C整合之前的淘宝和百度的有啊,而B2C的典型企业则有当当、卓越亚马逊、京东商城、阿里巴巴、草莓网、凡客诚品、红孩子等。  相似文献   

7.
B2C重装上阵     
B2C,是从电子商务的萌芽开始就出现了的,当年也被炒得热火朝天。但是,因为物流配送、支付手段、信用等各种原因的阻碍,大多数B2C企业逐渐沉默下去甚至灰飞烟灭,少量企业坚持着还期待盈利,而更多的B2C则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B2B和C2C,一时间风头很是强劲,资本追逐着他们跑,份额不断增大,B2B和C2C的并购风波,上市神话等等四处传扬,他们成了市场绝对的主角。不过,风水轮流转,在过去的一年,B2C却再度崛起,重装上阵,至今已有愈战愈猛之势。  相似文献   

8.
<正>国美网上商城、家乐福网上商城、西单网上商城……这些名字都是响当当的传统行业大佬们在网上的第二门面。传统行业进军B2C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B2C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虽然可喜,却也遇到了瓶颈问题。除了行业领先的若干家大的B2C网上商城(当当、卓越、携程、e龙、北斗手机网等),绝大部分B2C  相似文献   

9.
在"新零售"的大潮下,B2C电商往线下渠道拓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市场趋势。本文以天猫、京东、当当和聚美优品这4个具有代表性的B2C电商为例,通过多案例研究方法,比较探索了B2C电商拓展线下渠道的路线。研究发现,B2C电商通过合作模式和自营模式来拓展线下渠道,企业规模的大小影响B2C电商对拓展模式的决策,B2C电商的拓展模式又进一步影响其线下渠道业态类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B2C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速。以天猫、京东和当当为例,在其发展过程中,三者各自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其发展战略。通过对天猫、京东和当当各自发展战略的比较分析可知:发展战略的不同导致了天猫、京东和当当发展现状的不同,而发展战略的选择又取决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以及核心竞争力的不同。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应努力获取竞争优势,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中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1.
《成功营销》2009,(9):30-30
即便是竞争对手,也不得不承认阿里巴巴是中国电子商务的代名词。 不容置疑的事实摆在所有人面前:在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格局中,淘宝占据C2C市场的份额不低于80%,阿里巴巴占据B2B市场的份额则超过60%,并且还籽继续提高。  相似文献   

12.
董昕灵 《电子商务》2014,(12):20-22
文章对B2C网络零售市场占有率前八家企业的售后服务,包括退换货服务、安装、维修、工作时间、价格保护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中国网购商品行情系统发布的监测数据证实:电商平台的售后服务对需要售后的商品的市场销售份额有一定的影响,最后对售后服务还欠缺的B2C电商平台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市场调查     
二季度网购交易逼近300亿B2C排名调整;C2C市场格局未变:拍拍、易趣份额上升明显淘宝维持稳定;B2C市场调整较大:新入者淘宝B2C增长迅速、京东商城跻身自主销售类第一。  相似文献   

14.
2010的B2C进入了新一轮的疯狂,除了资本市场的热捧,京东、当当、卓越等大佬带头的混战更是让人侧目,这个战事的核心就是"抢人"。几个大佬笃信"规模"对于B2C的意义,加上风投的重压,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贴身肉搏”。  相似文献   

15.
小米科技自2010年4月启动以来,在创始人雷军及其精荚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发展非常迅速,拥有了一定规模的用户群,也取得了骄人的销售份额。本文主要从其产品与市场定位角度出发,延伸性地分析B2C电子商务的市场与产品定位策略。  相似文献   

16.
B2C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重要模式,在网上零售市场占了相当大的份额。但是末端配送的问题仍比较严重,末端配送的质量影响了B2C电子商务品牌形象的建立,最主要是影响了配送效率,从而导致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下降。本文正是从电商的角度考虑,探讨了电商末端配送模式的优化对策,希望找到比较优化的电商末端配送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网络购物的模式构成中C2C模式占到了网络购物规模的绝大部分,这种情况与美国等互联网发达国家相比,C2C与B2C所占份额差距非常大;本文指出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在网购中的存在.文章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解决信息不对称方法,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对C2C与B2C两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指出B2C是以后网络购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阿克洛夫指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会在逆向选择的作用下演变为"柠檬"市场。我们看到,互联网的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在消除了交易的空间阻隔、扩展了市场范围的同时,也衍生出信息屏障,加剧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其中以C2C电子商务市场尤甚。然而,这一市场却并未演化为"柠檬"市场。本文将运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探究C2C电子商务何以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继传统B2C企业京东商城、新蛋网,C2C企业淘宝网之后,争夺家电B2C的第三股势力--传统卖场开始加入战团. 1月25日,苏宁电器在南京总部宣布,公司的B2C网购平台"苏宁易购"将于2月1日正式上线,并将自主采购、独立运营,苏宁电器也由此正式出手电子商务领域.据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介绍,将倾全集团之力对该平台予以支持,准备在3年内在中国家电网购市场上占据超过20%的份额,成为中国最大的3C家电B2C网站.  相似文献   

20.
说起B2C,可能大家都会对这个词汇感觉陌生;但是说到网上购物、网上订票、网上缴费,这些基于互联网的销售方式已经有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而这就是我们身边的B2C,并不知不觉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电子商务已经成为21世纪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B2C作为电子商务的闪亮之星,也在不断地汲取营养,向更深和更广的趋势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B2C已经成为各大电商的新宠儿,刨除天猫、当当、卓越亚马逊不说,就连苹果、三星,乃至国内的小米,都加入到B2C的大军当中,这为国内电子商务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搅动了国内经济,一时间经济这条大河,也澎湃起伏;随着传统的商业巨头进军电子商务,新兴电商巨头对电子商务市场的把持,这二者必将引发一场电商大战;再加上有许多规模虽不及二者,但数量众多的商家伺机而动,等待着再合适的时机分一块蛋糕.在此情况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独自逍遥,只有拼命地力争上游.所以,清晰的认清形势,对任何想做强做大的B2C企业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