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每月时事     
龙永图:中国入世五年新起点作为中国“复关”、“入世”的重要历史见证人,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近日就入世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龙永图指出,中国入世以后,通过政府间协议为中国企业的发展营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逼着企业走国际化道路,增强了竞争力,同时有利于形成更充分的市场竞争的国内环境。总体上说,中国入世得大于失,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是中国开放的终点。中国的开放还远远没有达到中国经济高速发  相似文献   

2.
入世10年,中国的得与失孰大孰小?中国给出的答案是,得远大于失。11日,中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高层论坛,纪念这一对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3.
《乡镇企业科技》2011,(35):21-21
入世10年,中国的得与失孰大孰小?中国给出的答案是,得远大于失。11日,中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高层论坛,纪念这一对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4.
随着2004年终午夜钟声敲响,我国顺利走过了入世三年前过渡期。这三年,我国经济、贸易和吸引外资增长均快于往年,可谓三喜临门。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世界经济复苏;二是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 制造业大规模向中国转移;三是中国经济进入上升时期;四是加入世贸组织的效应。三年前过渡期路程铺就的轨道,究竟预示着我国入世后两年过渡期将“照此发展”、“照方抓药”,  相似文献   

5.
在第五届“当代经理人论坛暨中国成长企业CEO峰会”上,中国WTO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全程参与中国入世谈判的核心专家组成员刘光溪的演讲是最后一场,非常精彩。虽然是最后一场,但并不缺少听众,来听讲的人数甚至比前两天的演讲还要火爆。因为中国已经入世,中国成长企业也必然要面对“入世”,而刘光溪,作为来自“入世”前沿的官方人物,他的有关见解,企业经营者自然是不愿错过。  相似文献   

6.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向管理要效益,以质量求生存,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株洲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坚持一手抓打假,坚持一手抓繁荣,以“打假与扶优相结合,监督与整顿相结合,整治与服务相结合”的“三个结合”为指导思想,“九五”以来,为净化市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入世做准备,提升我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深入开展“打假”工作 五年来,打假工作逐步向纵深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一是办案多,大要案查处得…  相似文献   

7.
五年弹指一挥间。“狼来了”那个曾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号,言犹在耳,而一转眼,在经历了期盼、欣喜、担忧,最后归于平静的心理起伏之后,如今已不再被提起,取而代之的是“我来了”。五年,我们完成从被动到主动、从守到攻的艰难历程,开始由困惑而自信的超越。伴着这种转变,以银行业履行入世承诺为标志,我们通常所说的“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进而迎来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期。“开放使中国强盛,封闭使中国落后”,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这样强调开放对于中国的意义。其实,这更是中国人民在彻底结束百年屈辱历史后的一种价值认同。现当代的中国一直在以自…  相似文献   

8.
<正>入世五周年的钟声、股市的阳线、保尔森的笑脸。刚过去的那个年末精彩纷呈,不知是否可以为新一年的另一段精彩埋下一个高点。2006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五周年的钟声刚刚敲过,各种盘点与回顾成为热门,“与狼共舞”所点燃的民族经济精神也格外高涨。14日,财长保尔森率领包括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内的美国“重量级”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参加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而当天迎接保尔森的除了中方的高级别官员外,还有中国股市新的历史神话,经过长期积蓄力量之后的沪综指一举突破历史最高点,收盘于2249点。  相似文献   

9.
在2006年11月8日广州物流节上举行的“航空货运与快递业发展论坛”.引来多位业界重量级人物参与。联邦快递高级副总裁陈嘉良对中国入世五周年的物流业作了一番“望闻问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走近WTO     
1999年11月15日 ,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签署了双边协议 ,历时13年马拉松式的中美双边谈判正式结束 ,这意味着中国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世贸门槛。据权威人士预测 ,我国极有可能在今年5、6月份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一员。“入世”在即 ,时不我待。然而 ,我们对世贸及其游戏规则究竟了解多少 ?“复关”及“入世”曾让我们付出了多少艰辛 ?“入世”对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 ?应当怎样看待“入世”的利与弊 ?WTO知多少世界贸易组织 (WTO)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一道被称为国际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而WTO…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01年入世之前,“接轨”这个词就已经在各个媒体的各种版面上和人们混了个脸熟。谈入世,谈如何和国际接轨,谈得热火朝天,乐此不疲。在入世的这三年里,保险业的确为“接轨”这个词做了不少功夫。从各家外资、合资保险公司的纷纷成立,到平安的不断引进高层“外援”,中国人寿的麦肯锡改造,都是“接轨惹的祸”。  相似文献   

12.
从1986年算起,中国的入世谈判前后历经了14个年头,如此漫长的谈判进程在WTO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这一事实除了说明西方各国力图借此机会打开中国市场外,也预示着中国将以经济大国的姿态登上全球经济舞台。随着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双边协议以及中国和欧盟谈判的深入,没有人再怀疑“入世”的脚步真的迈到了门槛,WTO这一话题也再次成为热点之中的热点。一时间“入世”将对我国的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入世”将给我们的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冲击、“入世’将给我们的企业带来怎样的压力、“入世”将对我们的观念带来怎…  相似文献   

13.
中美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历史性的协议之后,加速了中国“入世”的步伐,不仅世界各地反应强烈,而且在国内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理论界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中国“入世”将形成改革开放的新动力 世界贸易组织上海研究中心主任汪尧田教授认为,即将“入世”,对于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无疑是“突破瓶颈”之举。中国实施改革开放20年,成果卓然,举世瞩目。中国的外贸出口虽然已有很大发展,但在继续推动出口发展时却又因没有新的重大举措而深受困扰;同样,利用外资方面投资环境并非为国际资本普遍看好。因此,唯有“入世”进一…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2月11日,我国结束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五年过渡期.入世使我国的经济技术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一批又一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投资规模迅速扩大.跨国公司的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逐步向我国转移,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时光倏忽,三年转瞬即逝。中国从2005年起,开始进入WTO“后过渡期”。入世之初的亢奋早已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对成败得失的冷静审视。入世没有完结,我们还在爬坡。面对从明年开始的入世“后过渡期”,我们还有许多的困难要去克服  相似文献   

16.
闲话得与失     
《论语》中鉴告;“得”者获,“失”者去之;得失难固也。“得、失、固”深刻的揭示出得与失受内外因素之束而易的辩证关系。纵观人类历史长河,大到江山社稷,治国安邦;小至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无不渗透着得失的喜与悲,贯穿着苦与乐,周而复始地演绎出一幕幕或气壮山河,或惊心动魄,或血泪悲愤……的人类社会发展史。这幕幕“戏”里得者或辉煌腾达,或呼风唤雨,或官运亨通,衣锦还乡,鸡犬升天;但也有数不清的得者驰入不归路,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失”则更多表现为“塞翁失马”。任何“得”都蕴含着“失”的因子,但“失”去的不一定会永远难“得”。…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2月11日,中国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金融业被WTO“攻破”了,准确地说,应该是我们主动、如约地向世界敞开了大门。5年的过渡期同时也是国民心理的缓冲期结束了,各种各样的观察角度和解读路径意料之中地五味杂陈。“有得有失,有保也有丢,”几乎成了中国入世“代言人”的龙永图先生的此番言谈,让一场关于“入关”与“入套”的高温争论多少冷却了一些。入世对中国的影响,就目前而言,是一个现实问题,但更是一个历史问题。走到今天,入世已经不单是自由选择国家经济体制的问题,而是必须对国际社会履行承诺的问题,说到底,今天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也谈入世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经济组织已临近倒计时的历史时刻。“黑发谈到了白发”终有竟的,国人为盼到了犹如“申奥”成功、中国足球进入世界杯赛那样的盛事而兴奋不已。 为何我们对此一往情深地孜孜以求?就是因为“世贸”那个神秘之地,有“佳肴”可品、有 “妙法”可鉴、有“利益”可图。当然,这绝非无偿垂手可得之事,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有所得就有所失,世上本没有免费的午餐。 然而,终究像我国的一些专家分析的那样,“入世”对我们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由此,我们走进了一个世界经济的大家庭,与其家庭所有成员共享等同待遇,怎么能不令人…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入世达成的协议,五年内中国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业务范围和地域的限制。现在,五年过渡期业已过去四分之一,再有三年多时间,外资金融机构将凭借它们在资本方面的优势,同中资银行展开直接全面的竞争。面对日益紧迫的形势,理论界有人提出“打破银证藩篱,国促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酝酿了14年的中国“入世”问题终于露出端倪。在欣喜与忧虑交织的气氛中,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一汽集团公司平静如往常。前不久,一汽集团公司总经理竺延风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喜忧参半谈到“入世”后给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竺延风认为,加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