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牌延伸是指一个品牌从原有的产品或服务延伸到新的产品或服务上,借用现有品牌在某一行业的市场上已经形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向相关行业或跨行业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品牌移植,目的是借用现有品牌的良好形象和广大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可,带动同一品牌下的其他类产品的销售,从而期望在成功品牌的光环下减少新产品市场进入风险的一种营销策略。多年来企业在研究品牌延伸过程中大体上有两个着力点,一个是加强品牌建设,例如:通过提升品牌知名度来带动品牌延伸;另一个是从消费主导方向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正>品牌延伸是指在已有相当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品牌基础上,将现有品牌移植到新产品或服务上的一种品牌战略,目的是减少开辟新市场的投资,缩短新产品被消费者所接受的时间,降低失败的概率。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传播过度  相似文献   

3.
品牌是产品名称、名词、标记、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区分生产商或是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利用原品牌的力量或影响力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商标淡化会割断驰名商标与特定商品间的联系,导致驰名商标对消费者的特殊吸引力下降。品牌延伸同样存在“自我淡化”的风险,企业在品牌延伸过程中应采取合适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品牌延伸是指企业为了在目标市场上顺利而高效地推出新产品,在已经确立的品牌地位的基础上,将原有品牌运用到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期望减少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以更少的营销成本获得更大的市场回报.简而言之,品牌延伸就是品牌在目标市场上向新产品的延伸.  相似文献   

5.
品牌延伸已成为互联网企业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重要手段。目前对互联网企业品牌延伸的研究方向和角度主要沿用传统快消品企业品牌延伸研究的思路,忽略了互联网企业特有的技术性因素,已有理论在新环境中的适应性有待提高。本文从SOR视角出发,结合互联网企业产品特点,将用户对网络技术的接受程度纳入考虑范围,从用户感知角度构建了品牌延伸评价的影响机制和研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品牌形象、感知契合度、感知联结度、努力期望对延伸评价均有正向影响,感知契合度、感知联结度、努力期望均在品牌形象对延伸评价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因此,为成功进行品牌延伸,互联网企业须建设优质品牌形象,依据用户需求不断创新,并基于消费者认知层面,把握契合度较高的近程延伸,提高产品联结度及努力期望。  相似文献   

6.
乔春洋 《企业文化》2008,(12):77-77
品牌定位创新是指品牌在不同时期里,向其特定的目标消费者定位的过程。消费需求和市场形势千变万化,为了确保自己的优势与特征,品牌定位要随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而适时进行战略调整,品牌的内涵和形式要不断修正,以保证品牌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定位创新就是从消费心理、市场经济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对产品营销调整和修正的再认识和再把握。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品牌延伸是借助原有的、已建立的品牌地位,将原有品牌转移,用于新进入市场的其他产品或服务及新的细分市场中,从而达到以较少的营销成本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曾经的强势品牌,老字号品牌资产流失严重。根据老字号品牌资产的特征,可从五个方面实施品牌激活策略:以怀旧加强老顾客情感体验,以品牌故事强化新顾客文化体验;传承和创新老字号高质量产品并把握高品质品牌质量感知因素,并作适当品牌延伸;在挖掘老字号文化精华基础上把复活旧元素和注入新元素结合起来;深化老字号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年轻消费者对老字号的认知;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强化品牌管理、分销网络能力,或实施老字号重组战略。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现状 品牌国际化战略是指将同一品牌以相同的名称(标志)、包装、广告策划等向不同的国家和区域进行延伸扩张的一种品牌经营策略。在国际大环境背景下,为对抗跨国公司的扩张,我国企业也必须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把企业的形象向外推广,让它真正地被消费者认识和接受,从而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10.
品牌定位创新是指品牌在不同时期里,根据其特定的目标消费者的变化而进行重新定位的过程。消费需求和市场形势千变万化,为了确保品牌的优势与稳固品牌特征,企业要随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对品牌定位进行战略调整,对品牌的内涵和形式不断修正,保证品牌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  相似文献   

11.
品牌定位创新是指品牌在不同时期里,根据其特定的目标消费者的变化而进行重新定位的过程。消费需求和市场形势千变万化,为了确保品牌的优势与稳固品牌特征,企业要随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对品牌定位进行战略调整,对品牌的内涵和形式不断修正,保证品牌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  相似文献   

12.
品牌延伸是利用消费者对现有成功品牌的信赖和忠诚,以现有品牌名称推广新产品,即从一个产品延伸到另一个产品,或从一个产业延伸到另一个产业。纵观当前市场,品牌延伸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策略,被许多企业所采用。美国在过去的十年里,成功的品牌中有2/3属于延伸品牌,而不是新上市品牌。品牌延伸确有其值得称道的一面,但盲目应用也会产生失误。通过对品牌延伸的利弊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规避品牌延伸失误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3.
提起海尔、春兰、健力宝、茅台等知名品牌,恐怕不知道的人很少,这些企业树立的名牌可以说是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名牌就是市场,名牌就是效益。延伸和壮大名牌的影响,已成为企业取胜之道的最坚实资本。品牌扩展策略也称品牌延伸策略,是指企业利用其成功品牌的声誉来推出改良产品或新产品,凭借现有名牌产品形成系列名牌产品的一种名牌创新策略。由于这种做法既节约了新品牌的促销费用,又可使新产品搭乘原品牌的声誉便车,得到消费者承认,起到“借船出海”、“借势造势”的作用,有人便形象地称之为“搭乘名牌列车”策略。正因为如此,品牌拓展策…  相似文献   

14.
品牌定位创新是指品牌在不同时期里,根据其特定的目标消费者的变化而进行重新定位的过程.消费需求和市场形势千变万化,为了确保品牌的优势与稳固品牌特征,企业要随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对品牌定位进行战略调整,对品牌的内涵和形式不断修正,保证品牌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定位创新就是从消费心理、市场经济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对这种调整和修正的再认识和再把握.  相似文献   

15.
围绕企业的生产、流通、服务等经营,企业经营创新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努力发现新的需要、新的用户、新的机会,主动开拓新市场 市场经济,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产品质量、式样、花色、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行为更加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特点。企业经营活动只有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和市场供求关系的新特点,采用市场细分化的营销新策略,按照消费者需求和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努力发现新需要、新机会,主动开拓市场,从而保证企业市场经营的成功。例如,美国  相似文献   

16.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图案,或者是他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消费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品牌延伸是"把一个现有的品牌名称使用到一个新类别的产品上".企业可以凭借原有品牌在竞争中获得的优势,将其品牌个性、属性、价值等延伸到新的领域,以期充分利用主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及消费者忠诚度取得产品推广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品牌延伸,就是指一个品牌从原有的产品或服务延伸到新的产品或服务上,多项产品或服务共享同一品牌,也就指借用现有品牌在某一行业的市场上已经形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向相关行业或跨行业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品牌移植,目的是借用现有品牌的良好形象和广大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可,带动同一品牌下的其他类产品的销售。当前品牌延伸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据统计,国外有2/3的企业都进行品牌延伸,国内很多企业都把它作为竞争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18.
周军 《现代企业》2004,(3):42-43
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在已经确立的品牌地位的基础上,利用原有的品牌来推出新的产品或服务、品牌延伸通过将已有的品牌资产转移到新的产品或服务,可有效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提升新产品成功的概率。然而品牌延伸又是一柄双刃剑,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本文将浅析影响品牌延伸的五大关键要素。一、品牌资产品牌延伸的实质是对原品牌资产的利用,因而品牌延伸最基本的前提是原品牌业已积累了相当的品牌资产。原品牌资产微弱,则不能为其延伸到新产品提供动力和支撑,此时若强行延伸,其风险甚至不在启用新品牌的方式之下。品牌资产的含量成为…  相似文献   

19.
正确的品牌延伸决策,必须要坚持客户导向.企业必须在进行品牌延伸之前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提高消费者品牌的认知,迅速激发出消费需求,进而提升顾客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品牌延伸,按照菲利普·科特勒的定义是:把一个现有的品牌名称使用到一个新类别的产品上。它并不是简单地借用表面上的品牌名称,而是对整个品牌资产的策略性运用。目前,品牌延伸已经成为各种公司战略性发展的核心。一项针对美国超级市场商品的研究显示,过去十年来的成功品牌,有2/3是属于产品延伸,而不是新品牌上市。这是因为,当消费者的经验与知识越丰富,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时,要上市新产品或改变消费者认知的代价就越昂贵。同时,在科技和信息发达的今天,要创造出产品或服务的实质物理性差异越来越困难。品牌延伸策略确实具有多种优势,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