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进步,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目前,我国农业已实现了第一个飞跃,正在积极探索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努力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现就我们在湖北中西部的丹江口市(山区)、安陆市(丘陵),云梦县(平原)等地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实地考察,探讨一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说:“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我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与思考山东省农业厅经管处早在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两个飞跃”的论断。他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的“第二个飞跃”与农用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正国 《特区经济》2006,(12):132-133
土地制度的安排与改革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前程。我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是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发展合作经济。现行土地制度制约着第二个飞跃的实现,需要调整和完善。土地私有化不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土地制度改革在于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构建农地财产权新的框架,以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5.
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依据刘石成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理论,指明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全面总结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将集体经济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近几年,关...  相似文献   

6.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其第二个飞跃,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没有这个飞跃,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实现这个飞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联系广东的实践,对广东的农业规模经营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第二个飞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在武汉大城市农村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武汉市老促会就凤凰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调查。一致认为只要不懈奋斗,就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8.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探讨朱清礼,朱静,黄世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正确处理好这一问题,关系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意义重大。本文着重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一、农业规模经营的涵义...  相似文献   

9.
浅谈适度规模经营跨世纪前后,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之一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这一举措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推行多年,并已取得显著成效。要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适度规模经营不仅要在条件成熟的发达地区继续推广,而且也是内陆山区农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历程表明,农地规模经营能够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产出。中国目前亦处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刻,因此,适度推进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动规模经营的过程中必须切实保护好农民的权益,做到在尊重农民土地权益的基础上,适度推动农地的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1.
<正> 农村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和外延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呢?它仅仅是指简单的资源归并和生产单位的扩大,还是包含着更丰富的内容?所谓适度规模经营,是指按合理配置的要求适当扩大生产要素的数量,通过达到一定的规模后使生产力获得较快发展的一种经营形式,它是依靠量的积累来实现质的飞跃。从这个角度出发,检验规模经营的最终标准是要看某种适销对路商品的生产规模和整体效益。如果在一定区域内,某种商品已形成优势,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较高的效益,成为带动当地经济的龙头和支柱,即使分布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定义、必然性与可行性、影响因素及实现途径三方面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进行论述,力图实现笔者的两个动机:一是对于传统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定义尝试更准确的描述;二是整合并优化迄今为止国内方面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薛林荣 《上海改革》1995,(11):44-45
制约当前市郊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的难点是什么?笔者认为.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固然要有地区经济的发展作基础,但如果我们在条件基本具备的情况下,不及时加强对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引导和领导.那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样也会制约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农业规模经营,学术界普遍的解释是适度的规模经营,即在一定的生产水平和经营条件下,为获得最佳产出规模而投入适量生产要素,并使生产要素合理充分利用,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外的标准,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适应科学和市场社会化的需要,发展规模经营。"要发展规模经营,首先必须把过多的农业人口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让土地向部分种田能手集中。多余的人口转移到哪里去呢?一是向大中城市流动,二是发展小城镇。相比之下,前者不符合城市化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让农村人口进入现有的城市,根本容纳不了。即使把1.5亿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央在若干涉农文件中多次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适度规模经营,但不少人忽视了前提是“有条件”的地方。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有条件的地方、条件成熟的地区仿佛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形势发展很快。笔者相信这些地方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确实是成熟了,  相似文献   

17.
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之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崇利 《特区经济》2011,(3):184-186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实践中已有各种实现规模经营的模式,但哪种模式更具有发展前景值得探讨。文章力图在正确把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实践中各种实现规模经营模式的利弊,选择其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模式,呼吁国家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  相似文献   

18.
上海郊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单位目前有6800多家,经营面积40多万亩,其中粮食规模经营单位6200多家,经营面积分别占全郊区耕地总面积和商品粮田面积的11.5%和52.3%。养殖业规模经营也有一定发展。但上海郊区的农业规模经营仍然比较落后。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第一个飞跃,那么,为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需要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则是其第二个飞跃.16年来,特别是1994年以来,我们岳阳县在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大搞农业开发,粮、棉、油、菜、果、猪、鱼等大宗农产品比上年均有大幅度增长,农业增加值增长13.4%,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1391元,增加412元,增加额相当于前四年的总和;强化了市场机制对农产品生产的导向力和对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程度、农产品的商品率、优质品率和资源利用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了农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20.
70年代末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重大变革,其中心内容是由原来集体统一经营的人民公社体制改变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地经营制度必然要进一步改革,实现“第二个飞跃”,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由“低水平的集体经济发展成为高水平的集体经济”。80年代后期开始,全国各地对农业“第二个飞跃”的实现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试点,其中90年代初,在一些沿海地区和城市郊区,如浙江、广东和福建等地开始把股份合作制引入农地经营体制,形成农地股份合作制,收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