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西安市城市土地为研究对象,从生态适宜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3方面选取20个指标,采用熵值法对2007~2017年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运用障碍度模型对阻碍西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提升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7年西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由0.1577增加到0.829 2,可持续利用水平由不可持续提升到基本可持续;从准则层协调度来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2007~2010年,协调度逐步提高,2011~2013年呈波动态势,且在2012年协调度达到最高值,2014~2017年,协调度基本稳定且处于较高水平;2007~2014年,影响西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子主要为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2014年后障碍因子则主要集中在生态适宜性方面,主要包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工业废水处理率等,同时,从2016年开始,城市人口与用地弹性系数成为阻碍西安市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提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四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运用均方差决策法计算各个指标权重,求得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陕西省2009~2016年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为陕西省今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合理配置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整体上来说,人口和社会承载力对总体水平影响较大;(2)从时间变化来看,陕西省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不断增强,2009~2012年上升较快,2012~2016年上升幅度相对较小,但也稳中有升;(3)从空间差异来看,西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较强,宝鸡、榆林、咸阳次之,安康、延安、铜川较弱,而渭南、商洛、汉中承载力处于最低水平,发展潜力较大。最后,分别针对四类地区承载力特点给出各类城市土地利用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省统计年鉴、西安市统计年鉴及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无偏GM(1,1)模型对2017~2025年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预测,并构建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西安市2017~2025年土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为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政策依据。结果表明:西安市2017~2025年土地生态安全为较安全,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会持续有所改善,但效果不够显著;影响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有人口密度、单位耕地面积化肥负荷、单位耕地面积农药负荷和后备土地资源率等。  相似文献   

4.
以资源衰退型城市——双鸭山市为例,基于1995—2020年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验证土地、人口对产业的影响及其阶段差异性,采用土地基尼系数方法从人口、产业单指标角度定量分析城市用地效率,进一步构建评价“人口-土地-产业”系统耦合协调程度的指标体系,探究资源型城市整体及各区(县)在发展进程中人口、土地与产业三者之间协调程度时空变化特征及转型效果。结果表明,双鸭山市“人口-土地-产业”之间的推进关系表现为产业发展影响土地布局,土地布局影响从业人员结构。就人口、产业单指标而言,研究区的城市用地效率在空间与质量结构层面整体趋于均匀状态,仍处于较低利用效率状态。“人口-土地-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在三产之间及不同区(县)也迥然有异。第一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协调-失调-协调变化规律,其中市区和友谊县协调状态提升明显;第二产业受资源限制与煤炭行业市场的影响,经历了由协调到失调的状态变化,2010年后集贤县呈断崖式下降;第三产业发展整体处于失调状态,后期城市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耦合协调程度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响两者协调关系的因素,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变化,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进一步探讨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空间分布不均且省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的特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成为影响全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西安市为例,运用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模型,研究近十年来西安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情况。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指数增幅小于产业结构综合指数,表明西安市土地利用没有跟上产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度与相对发展度相差较大,处于一般耦合阶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经济发展。建议加强土地需求的调研与研判,增强土地利用布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协调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满足西安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城市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需要进行科学评价与分析。本文以武汉市为案例,首先建立了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量化,其次对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影响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障碍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市域角度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安市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三生"国土空间综合利用进行耦合协调度评价,为市域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与规划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7年西安市"三生"空间综合利用水平整体持续增长,持续增长的生活空间指数贡献率最高,生产空间指数和生态空间指数虽在动态波动变化中也得以增长,但未来仍需进一步提升。发展度、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显现出一定程度的增长,"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程度不断增强,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从严重失调型逐渐稳定在临界协调型的态势。探究西安城市"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变化,主要与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冲击、政策调整、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因素有关。因此,提出综合考量区域发展实际,协调衔接各类规划合一形成地方国土规划"一张图",建立健全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律、产权和制度等对策,从而实现西安城市"三生"空间的合理规划布局与科学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市2006~2016年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与土地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研究期间,西安市土地城镇化指数与人口城镇化指数分别从2006年的0.064 9、0.096 9增长到2016年的0.921 0、0.977 1,整体上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②根据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来衡量,可将西安市城镇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西安市城镇化进程经历了失调阶段(中等失调等级)-磨合阶段-协调阶段(良好协调等级)。西安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在政策范围内,结合城市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将城市发展重心放在土地与人口的协调发展上,以提升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从城乡系统中选取要素的角度出发,定量计算2010、2015、2018年中部六省的产业、土地、人口非农化转型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同时计算每个要素和其他两个要素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研究城乡非农化转型中产业、土地、人口转型的协同演化存在的问题和显现出来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土地、人口非农化转型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上升;中部六省的“人口-产业”非农化转型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相对较高, “土地-人口”“产业-土地”转型的协同演化基本同步,产业、土地、人口非农化转型协调度有待提高;应以经济发展和优化城乡之间的土地分配关系为主要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对于不同的地区应该有针对性地发展经济和推进城镇化,尤其是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定位,根据当地的资源和地理位置条件发展合适的产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同步推进,促进产业、土地、人口非农化转型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许静  孙钰 《科技和产业》2017,(11):17-23
通过对天津市2006—201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的生态足迹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状态基本吻合,但是多年来的生态赤字表明天津市发展一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虽然资源利用水平一直在提升,且在“十二五”期间,资源需求与供给的不协调状态有所缓和,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控制城市人口增速;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协调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分配和塑造居民环保价值观念都是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科学掌握新时期兰州市城市建设用地绩效水平及障碍因素,方法:文章从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绩效、管理绩效和科技文化绩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改进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6~2016年兰州市城市建设用地绩效水平及因子障碍度进行测算。结果:十一年期间兰州市城市建设用地综合绩效水平呈波动式上升,年均增速为2.92%,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绩效、管理绩效与科技文化绩效同步提高。进一步分析,社会绩效障碍度最高,后面依次是生态障碍度、科技文化障碍度、经济障碍度、管理障碍度。结论:兰州市城市建设用地综合绩效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中级水平,其中社会指标居民用地比例和城镇居民收入为首要障碍因素,调控居民用地空间和切实提升居民收入是提升绩效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思路和分析方法,通过对新疆不同区域和县市人口分布与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分析,得出:新疆协调较好的区域和县市占比较高;目前新疆人口土地资源承载力虽属相对富裕状态,但有趋向临界值的态势。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均粮食消耗量会不断增加,因此,新疆要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控制人口增长,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2007-2018年哈尔滨年度数据入手,以哈尔滨市为例,首先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对城市发展中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及障碍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哈尔滨城市发展中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总体上呈现出向上发展的趋势,从2007年的0.30上升到2017年的0.48,但协调程度一直处于轻度失调与濒临失调的状态,说明城市发展中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之间协同发展程度并不高,经济优先发展,社会发展次之,生态环境重视程度较弱,造成了目前的状况。而耦合度呈现波动状态,2011年达到最低值0.316763,但总体来说哈尔滨城市发展中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的耦合度处在0.3~0.4之间,属于拮抗阶段。2007-2017年三个子系统的障碍度总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阻碍作用减小。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协同学相关原理,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协调性评价,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系统,选取状态参量并建立序参量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协调耦合度模型进行协调性评价。结果显示:(1)宁波市土地利用社会子系统发展指数远高于土地利用生态发展指数和土地利用经济发展指数,说明宁波市仍处于经济粗放的发展阶段。(2)宁波市土地利用系统在2005-2008年一直处于低水平的耦合协调状态,需要继续发展;在2010-2011年间,系统处于耦合协调颉颃状态,在2012-2014年间,系统处于良性耦合协调状态,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  相似文献   

16.
应用协同理论和复合系统原理,构建福建省区域社会、经济、人口与环境资源复合系统内各组成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协调度模型。该协调度揭示出该复合系统的秩序与结构及其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福建省区域社会、经济、人口与环境资源复合系统在过去的10多年总体协调程度不断提高,波动的幅度和频度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除西藏、港澳台)的行政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马尔科夫链研究科技金融生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动态演进。结果表明:第一,我国科技金融生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但由高及低“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差距在扩大;第二,我国科技金融生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经逐年增长仍处于中水平状态,且地区差异逐渐扩大;第三,马尔科夫链结果表明耦合协调度的发展具有邻近效应,每个研究时段有不同程度的耦合协调等级提升。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芜湖市1999-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计算全市2000-2010年生态服务价值,结合其1999-2010年GDP变化情况,得出芜湖市2000-2010年生态经济协调度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芜湖市生态服务价值呈倒"N"字型变化趋势,而其生态经济协调度却呈倒"U"字型变化;芜湖市生态经济协调度与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密切相关;芜湖市生态经济处于低度协调和低度冲突之间。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土地承载力现状评价杨言勇在未来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协调甘肃省人口、食物、资源、环境和我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日益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目前全省人均占有粮食对人口的容量、人均农业资源量、环境的承载力等不同的角度出发,吸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对联动发展机理的分析,构建了"港口—临港产业—城市"三元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贡献指数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八大港口城市在2005-2017年间复合系统的发展度和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临港工业经济子系统发展度水平均较低,临港产业发展滞后是制约"港口-临港产业-城市"联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八大港口城市三子系统间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互动作用关系;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相对偏低,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