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回顾了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土地整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成果,同时也结合我国土地政策的相关文件和精神对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发展进行了一种合理性分析及展望。旨在实现我国土地整治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以此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继而实现乡村土地资源的高效化利用、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的绿色可持续,最终实现广大地区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复兴以及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土地整治对毛乌素沙地土壤质量产生的累积效应,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以整治后不同种植年限的风沙土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整治后1年、3年和5年土壤剖面和表层养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对目前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整治年限,土壤剖面有机质和全氮的表聚特征明显;整治后1年土壤质量各指标的变化均不显著,整治后3年和5年,除有效磷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提高,随整治年限增加,效果越来越明显。整治后土壤的肥力状况仍有待提高,建议采用科学的测土配方,增施有机肥,合理的轮作、少耕等培肥措施,缩短土壤熟化时间。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基于当前国内土地整治工作的现状,研究各地区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时公众参与的情况和程度以及对公众参与情况的监管机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各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结合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国内外近年来已有的关于土地整治公众参与及其监管机制的研究进行整理,对其研究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和展望。研究结论:国内外对土地整治公众参与及其监管机制的研究较少,大多停留在对政策法规、政府职能、宣传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归纳总结近5年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相关文献,对国内外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并指出当前我国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和文献综述法。结果表明,本文主要从农用地整治规划设计、城乡建设用地整治规划设计和工矿用地复垦设计三个方面对其设计的技术理论、方法模式等进行了研究,目前我国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在理论方法上还不够完善、技术创新有待提高,景观生态学理论、3S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土地整治规划项目设计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开展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评价,可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文章以甘肃省华池县2014年土地整治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法评价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从整治前的11.3提高到15.94,提高了4.64,土地整治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环境效果;在未来土地整治中,应强化居民点整治提高绿化率,加大田间道路路面硬化及其两侧的农田防护林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推动土地整治生态建设是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土地整治对土壤、水文、小气候环境,生物、生态系统及景观格局的效应,总结了生态效益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并从生态效应研究的空间尺度、时间尺度、标准化及决策应用四个方面提出了问题和展望,以期为土地整治的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深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创新农村土地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其实质是在现有农村土地整理的基础上,对农村生态、农业、建设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对沟渠路林村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对标准农田进行连片提质建设,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集中盘活,对美丽乡村和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进行集约精准保障,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统一治理修复,从而进一步发挥土地资源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基础性、引导性和控制性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土地整治肩负着为人口集聚、产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的重大使命,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民生改善的关键举措和重要手段。在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土地整治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开路先锋。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将整治任务、指标和布局落地上图、具体到地块,激活土地综合整治效益。乡村振兴人往哪里去、地往哪里流、利益怎么分等问题,从酉阳土地整治中都能找到相应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整治后的新垦茶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替代试验设计,模拟苜蓿、花生、高羊茅三种种群对茶园中丝茅草入侵后控制效果。通过测定苜蓿、花生、高羊茅与丝茅草单株的分蘖数、根系深度、分生能力及生物量,研究苜蓿、花生、高羊茅三者地上、地下竞争力及对丝茅草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有拮抗作用,根系存在着对相同资源的直接竞争,丝茅草地上、地下攻击力强,在丝茅草入侵后,苜蓿生长现状高于高羊茅和花生,因此,对于新垦茶园中丝茅草入侵,通过间种苜蓿作物,以达到抑制株高、促进分蘖、增加竞争力的效果,是抑制茶园中丝茅草入侵,提高茶园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陕北风沙草滩区盐碱地整治改良效果,实施了盐碱地平整覆沙整治工程,本文以定边县白泥井镇北畔村盐碱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例,对工程实施前、工程实施后以及种植玉米1a后覆沙对盐碱不同深度土层(0~10cm、10~20cm、20~40cm、40~60cm以及60~100cm)土壤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覆沙工程实施,土壤pH值较工程实施前降低了6.57%,经过1a的玉米种植,土壤pH值较工程实施后降低3.40%;土壤含盐量在工程实施后和种植玉米1a后总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种植玉米1a后的土壤平均含盐量高出工程实施后55.53%,但耕作层土壤含盐量仅比工程实施后增大了10.26%,因此覆沙工程对耕作层土壤质量的改善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有效磷含量增加幅度显著大于速效钾增加幅度,盐碱土覆沙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作用更为明显。土壤全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种植玉米1a后,全氮含量较工程实施前后分别提高了68.70%和104.63%,有机质含量比工程实施前后分别高出41.57%和121.70%。平整覆沙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原有盐碱土壤理化特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土壤碳库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巨大,而自然条件或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退化是引起土壤碳固持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探讨不同类型土地退化对土壤碳固持的影响及其机制,本文综述了荒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养分流失和土壤贫瘠化等不同类型土地退化对于土壤碳固持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指出各种类型的土地退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土壤向大气中释放CO~2的速率,使得土壤碳源功能增加,碳汇功能减弱。但土地退化对于土壤碳储量的影响过程是可能逆转的,未来应加强不同类型土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碳固持动态变化和深层土壤碳库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土地退化中土壤碳循环的效应研究和增强土壤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了解空心村整治后的土壤养分特性,为废弃、空置宅基地高效利用及复垦为新增耕地提供科学参考。利用陕西澄城县空心村整治项目区复垦后的土样进行小区试验,分别在改良剂FeSO4(TS)、有机肥鸡粪(TF)和改良剂+有机肥(TSF)三种不同还田材料处理下,以不添加还田材料(T0)为对照,按照0~10、10~20、20~40、40~60、60~80、80~100cm分层采样,分别测定其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结果表明,空心村复垦经一季作物夏玉米种植后的土壤0~100cm剖面平均养分指标(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以处理TSF最大,相对处理T0含量分别高出32.21%、154.03%、14.76%和85.76%(P0.05)。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在处理TSF和TF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全氮和有效钾在TF处理下也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因此,在对空心村进行整治后增加复垦地养分方面,与仅施用FeSO4或鸡粪相比,将鸡粪与FeSO4进行结合施用是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3.
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可以为耕地保护提供参考,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依据。文章以华池县怀安乡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项目实施使得耕地综合质量分值从42.01提高到84.48,耕地质量状况显著提高;土地整治是提升耕地质量最主要的途径,需强化田间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土地平整工程建设,重视耕作层土壤改良工程并将此作为一项长期的投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4.
开展土地整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佳  杨荣利 《辽宁经济》2010,(11):97-97
土地整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内涵是相一致的。搞好土地整治,服务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试从四方面谈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城镇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在推动社会发展、推动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由于缺少必要的空间规划,乡村空间使用以及土地整治工作出现了较多的问题,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发展不平衡,这严重影响了乡村地区的发展与建设,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有效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对乡村空间进行重构,并通过土地整治等方式,提高乡村用地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使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可以实现平衡发展。文章对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的意义进行分析,探究当前乡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土地整治的角度出发提出推动乡村空间重构的策略,最后探讨乡村空间重构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6.
已故毛泽东主席说: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问题是土地问题.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土地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但土地问题至今仍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土地整治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不同年限的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含碳量、有效磷浓度和速效钾含量的储存能力的影响规律。本研究以陕西省渭北台塬地区土地整治项目为例,通过开展野外试验对土地整治前后不同年限的玉米地和苹果树地的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并结合熵权法对土地整治条件下的土壤物养分含量进行等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后表层土壤总碳含量随着整治年限增加而不断增加,但增幅有限;土地整治对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影响最大,对土壤的酸碱度基本没有影响。苹果树地的表层土壤的多年总碳含量远高于玉米地的总碳水平,不同深度土壤的含碳量熵权比重规律一致,且整治多年后表层土壤含碳量才能达到良好状态,20~40 cm的土壤含碳量水平逐年提高。土地整治后土壤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均较整治前显著增加,有效磷浓度随着土地整治年限波动剧烈,增加了土壤有效磷浓度和速效钾含量两个指标之后,不同土地整治年限的土壤养分评价水平较土壤含碳量整体提高了一个等级。土地整治3 a之后,玉米地的土壤养分状态即可达到优秀等级;土地整治多年之后,苹果树地的表层土壤养分含量才可达到优秀等级;土地整治3 a之后,苹果树地20~40 cm的土壤养分即可达到优秀等级。本研究为土地整治背景下的土壤养分含量的分析和评价提供相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湖北省荆门市在全面开展土地整治之初,不少乡镇干部以及农民抱有相当高的期待。他们认为,在土地整治过程中,许多相连的小田被改为了大田,从工程技术上讲,这为"地块"的重新调整和配置提供了契机,完全可以借助土地整治的契机推行土地连片。然而土地整治的实际效果,却受到了多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在笔者调研的一个村,完成土地整治之后,村干部最初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治:推进广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理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广东省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十分突出。现阶段能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大力开展土地整治,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和合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曾德洛 《中国西部》2014,(21):29-30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在土地资源方面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荒地、水土流失等现象。因而国家将土地整治工作提上议程,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发挥最大价值。本文以我国的土地整治发展历程为大方向,结合广东省的土地资源改革,探讨土地资源整治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