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产值工资含量为产值,利润工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企业改革的实施,如何进一步完善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就显得突出重要了.笔者撰写本文,旨在商榷、探讨完善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的途径.一、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实践存在的问题1.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还不能正确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每项建筑产品价值量中的构成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了所谓的“肥活”和“瘦活”.这对那些发生材料价格低,用工多的工程相对而言费工,所提的含量工资少,这是客观存在的.完成施工产值的多少,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工人付出的劳动量多少及技术熟练程度有关.实现塔吊垂直运输后的劳动效率,自然是过去搭跳挑砖所不能比拟的.实现混凝土泵送后,势必比原来手推车运送混凝土的效率要高出多倍,也就是说,在含量体系数不变的情况下,工人付出同样的劳动,其产值也将随着技术有机构成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2.
3.
以打击跨国公司避税行为为目标的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行动计划,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推进实施,并直接对中国企业海外税收筹划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体现在:海外项目经营架构风险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将大幅提高,转移定价税务监管更加严格,国际间反避税机制更加协调完善,常设机构认定更加严格.中国跨国企业普遍存在税务研究力量薄弱,税收筹划水平不高等问题.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应尽快提升税务管控水平和筹划能力,具体措施包括:树立正确的税收筹划理念,加强税收筹划的统一集中管控,制定正确的税收筹划策略,精简股权投资结构,合理运用关联转让定价,优化集团全球筹资安排.  相似文献   

4.
一、工资的杠杆作用为了准确说明工资的杠杆作用,我们把日工资或计件单价统称为工资率。工资率的增加或减少,会出现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1.收入效应。对工人来说,工资率增加意味着工作同样的时间或完成同样的工作量,收入将会增加;工作较少的时间或完成较少的工作量,就可获得同以前相等的收入。在收入目标刚性的条件下,就会引导工人降低出勤率或完成较少的工作量。这种现象称为工资率增加的收入效应。相反,工资率降低,会促使人们多工作或增加出勤率。2.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工资率提高,意味着和以前相比,多工作更合算,刺激人们多工作的愿望,这种现象称为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相反,工资率降低,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5.
煤炭施工企业在试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办法后,合理地调整了施工与分配的关系,工资总额随经济效益浮动。但在实行目标管理和编制年度财务计划的工作中,上级核批的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系数(以下简称工资包干系数)能否实现?它与利润的关系及对利润指标的完成影响如何?这些都必须及时测算。  相似文献   

6.
施工企业工资分配形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工期、质量等方面向管理水平、人才素质等全方位发展,尤其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而在人才竞争中,以工资分配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激励机制,对于企业所需人才的去留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通过分配制度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企业数据,对我国1998-2005年工业企业的新增利润来源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并且进一步将收益率的变化分解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和分配格局的变动.对正确理解这段时期工业利润率的变化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解释。本文发现。在考察期内工业利润的增长是结构性的.重工业对工业利润增长贡献了70%以上: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利润率提高的关键因素是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而轻工业和机械工业收益率的改善主要来自于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工业部门平均工资水平增速小于GDP增速.行业间的工资水平差异较大.大部分劳动者的工资增速较慢.利润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以工资的缓慢增长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8.
李美蓉 《冶金财会》2006,25(7):37-37
<正>根据我国目前的税法规定,涉及工资税收问题有二个税种,一是企业所得税,二是个人所得税。在实际工作中,这二个税种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需要适时地调整、完善,以达到税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当前企业内部分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工资总额中按劳分配的比重有所下降。工资总额中按劳和按岗位责任制分配部分,多数企业只占35%左右,最高的占65%。1985年以来,调资、升级、物价补贴等按人头发放,出现了新的平均主义,无形中使部分人削弱了完成或突破劳动定额的意识。2.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不公表现突出。国家虽然明确规定了经营者收入为生产者的1~3倍,矿务局虽然也对中层干部及其他人  相似文献   

11.
承包商的利润索赔是其对由发包人或监理人原因导致的利润损失所要求的补偿,合理的计算利润索赔额是维护合同双方公平地位的重要体现。文章介绍了建设工程利润计取的两种方法:成本利润率法和费用分摊法。分析了承包商进行利润索赔的背景和依据。研究了承包商可以进行新增利润索赔和机会利润索赔的情形,探讨了在成本(费用)增加、工程延期、工程量减少和合同终止等情形下利润索赔额的确定方法。并对承包商进行利润索赔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劳工合约模型论证了员工工资与企业培训之间的交替关系,并分析了企业向接受培训继而跳槽的员工收取罚金对该交替关系的影响。在跳槽率作为外生变量时.若企业不向跳槽的员工收取罚金.签约员工通常乐于以较低的工资换取更多的技能培训。鉴于此,为使劳动力流动更有利于提高生产力和降低通货膨胀,政府应采取培训导向型的收入政策.或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传导,鼓励企业和雇主增加培训支出并取消跳槽罚金。  相似文献   

13.
Disaggregating truck drivers by industrialclassification, rather than using a private carriagefor hire distinction, a significant wage gap isfound between drivers in trucking services and driversin all other industries. The premium for drivers intrucking services is largest relative to drivers inwholesale and retail trade and agriculture, who aremost likely to be true private carriage drivers. Drivers in construction and mining, less likely tomeet the true definition of private carriage, havesmaller wage disadvantages. This suggests that thewage gap between for-hire and private carriage driversmay be underestimated in o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整合原山西金海洋能源有限公司为例,从社会参与各方的角度,对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过程管理的研究思路,提出企业运营的内因势能和弹性势能概念,并根据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势能状况来界定企业的利润区,选定关键环节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企业利润区指数模型,并采用超越对数方法对指数模型的具体函数形式进行逼近,最后利用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的真实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进一步印证了利润区指数模型用于企业利润区定量分析的合理性。本文给出了一种企业利润区分析的定量研究新范式。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期拖延对项目运营期的影响分成2种类型:一是运营期顺延;二是拖延运营期缩短。在这2种情况下,业主实际损失是不同的。采用净现金流量分析的方法,对在不同运营期长度下业主的实际损失进行分析,总结出其中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分享制企业的激励问题。分享制首先是一种利益关系,它是通过利益关系产生激励作用的。激励相容表明一种正激励,而激励扭曲表明一种负激励。一般来说,激励可以提升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但由于激励效果不可能完全均衡,就会造成企业既有技术关系的变化和要素投入结构的变化,而投入要素结构的变化,进而会对企业已有的利益关系构成影响。在缺乏精心设计和组织的情况下,就会扰动分享制企业的既有利益关系,从而造成了激励扭曲问题。由此出发,本文对利润分成、员工持股、EVA分配、分配权分配的激励相容问题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郝西彦 《电力技术经济》2005,17(4):62-64,67
论述了现金流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电力企业应收电费存在巨额拖欠,导致部分售电收入的现金流无法回流的现象,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并阐述了加强现金流管理还应关注的其他重要方面,以提高电力企业的现金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叙述东亚地区石化生产能力的扩充、石化产品供需的平衡、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产品盈利的前景。分别介绍新加坡、印尼、泰国、韩国和中国台湾省石化业的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20.
劳资纠纷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中小企业则是劳资纠纷发生的重灾区。工资协商制度是避免阶级极化现象造成社会恶果的选择,如何在中国中小企业推行工资协商制度则成为解决中小企业劳资纠纷高发的关键。工资协商制度在中国中小企业推进中存在"一刀切"、工会职责缺失、制度缺位、错位等问题,因此,要让工资协商制度在中小企业中顺利、彻底推行,必须让政府、工会从中小企业实际出发,从企业发展与社会、劳工发展的角度对三方恰当定位,实现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