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所谓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公司内部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的一种机制.公司制是一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制度,正因为这种权刺的分离,所心就相应的形成了公司的权利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王制衡是指公司各机构之间由于利益和权利相互制约束缚,从而达到这样一十平衡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财务治理的实质是一种财务权限划分,从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财务管理体制,它是企业财产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发展到公司制这一时期的产物。而相互制衡是财务治理中的基本状态,在这种制衡关系中,高层与中、下层经营管理者之间,终极所有者与法人财产所有者之间,彼此的关系既表现为权力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又表现为依靠契约相互界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任何一方超越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作为或不作为都有可能使这种制衡关系遭受破坏,从而产生财务治理问题。一、目前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还很不完…  相似文献   

3.
股权结构与控股股东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屠巧平 《技术经济》2009,28(7):100-104
关于股权结构与控制权收益实证分析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控制权收益越高;第二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有利于限制控股股东的掠夺行为,减少控制权收益。因此,降低股权集中度、充分发挥大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作用是规范控股股东行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徐志伟 《当代经济》2007,(18):54-56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组织结构中,不同机构依据不同的职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衡,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制衡机制.浙江工业大学是浙江省普通高校改革试点单位,文章作者结合工作的体会和对同类其它高校企业的考察,分析了企业公司治理的制衡机制.并且提出了高校企业公司治理的制衡机制建设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约束机制是指公司内部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的一种机制,也只有公司各机构之间利益和权利相互制约束缚,才能达到一个平衡和谐的状态.本文立足于我国企业改革同时简单介绍了几种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指出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约束机制不健全的现状并对此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财税关系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基础,而合理分权和保持权力间的相互制衡是法治国家财税关系的首要特征。文章旨在分析联邦德国如何在财税关系中运用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立,实现各项权力在联邦政府内部的横向制衡和联邦、州与地方三级政府之间的纵向制衡。德国联邦政府通过一套完整的转移支付与财政平衡制度对财政收入进行再分配,保证了各地公共服务水平基本一致,实现了区域间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定的宏观经济调控。  相似文献   

7.
要形成一定水平的公司治理绩效,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股权集中,并且应在大股东之间较为均衡的分布股权,以形成大股东之间的相互制约。这种具有一定制衡、又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企业价值计量的不确定性与制衡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价值计量具有不确定性。企业、中介机构、相关利益人之间的相互监管、制衡关系是保证企业价值公允计量的制度基础。企业价值信息测量过程在形式上表现为一套计量规则,实质是制衡机制。我国企业评估与审计制度的完善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业规范问题,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公司治理制度等相关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中国公司制的核心,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之所以把公司制视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代名词,关键就在于公司的现代治理结构。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就是公司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制衡、相互促进,并协调发展。由于中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特殊国情,公司法人治理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健全和完善中国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2007年11月20日,贵州商报报道了贵州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控制制度,那就是建立权力分立并相互制衡的村委会治理结构,也就是对权力进行分割。并使各个权力相互监督,相互制衡,这样,即使不把公章分为五瓣,也可以达到制约权力的目的,它对高校“一支笔”审批制度的改革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其实质就是一种制衡机制,它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前提条件下,由于股东对经理人的控制减弱,而形成的一种“以股东为核心的利害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现代企业制度均建立了以“三会”为基础的公司治理机制,决策权和经营权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但公司的监督机制仍不规范或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2.
孙刚 《新经济》2016,(6):80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问题是董事会的建设问题,其中涉及到董事会职权的确定、董事会与股东之间的关系,董事会与经营层之间的关系等内容。现代企业制度也需要不断创新,以促进建立和完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权力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的行政领导、内部各职能部门及有关人员之间,在处理业务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职能分工制度。包括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内部控制实际上是使企业内部各方面、各环节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体系,通过这个体系在企业内部任何一个方面、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受到另一方面或环节的制约,达到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王子栋 《技术经济》2002,21(4):49-51
中国已加入WTO,建立和完善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已刻不容缓,而现代企业制度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它是一个产权关系明晰的法人组织;第二,它由一个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来进行治理,相应地,为了在原来的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明晰产权界定,建立公司的法人制度;二是通过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力制衡.  相似文献   

15.
政府间事权与财权如何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世界性的分权化趋势更多地表现为地方政府支出份额的增加,而地方政府的征税权(或自有收入份额)并没有增加的趋势,政府间纵向财政不平衡的状况也没有减弱的迹象.通过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中央(或联邦)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这种政府间关系的格局之所以形成,原因在于其可以形成上下级政府间有效的相互制衡,从而达到国家政权稳定的需要.解决中国基层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改革方向,主要不是大幅增强地方的税收权.而是要通过改革地方人事制度,以在上下级政府之间建立起有效的相互制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6.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采购行为,建立相互制衡机制。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看,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禁止商业贿赂行为作出规定。因此,有关人士一致建议,国务院或财政部应加快出台专门的条例或规章,完善商业贿赂等相关法律法规,预防和遏制政府采购领域的商业贿赂。国务院要尽快出台与《政府采购法》配套的实施细则,对《政府采购法》中没有具体明确的操作事项作出统一的规定,明确政府采购当事人各自的职责,形成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从制度上堵塞商业贿赂漏洞。在外部制衡方面,切实做到采购的监督管理与组织实施机构分离,相互牵制和制衡,防止集中…  相似文献   

17.
朱茂峰  刘翠明 《新经济》2013,(29):128-128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关系到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正式拉开了帷幕,医疗改革过程中利益集团之间不断的博弈,形成了犬牙交错、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对这种多元的利益诉求,我们要采取平衡的理念,使各种利益集团相互制衡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契约理论看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与资本结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怀宇 《经济师》2004,(4):26-27,184
文章认为 ,企业治理结构优化与资本结构优化是相互联系的。资本结构优化要以治理结构优化为前提。治理结构的优化又取决于股权结构的初始界定状态。要实现治理结构与资本结构的优化 ,必须在股东之间、债权人之间、经理人之间以及三者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约束关系。这种制约关系的形成 ,必须解决控制权的适当界定和相应剩余索取权的对称配置问题 ,其中如何适当界定控制权是问题的关键。这种制约关系的建立 ,大部分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机制自动形成。但需要一定的实现条件 ,即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相对集中的债权结构、完善的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真正意义的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19.
祝龙娃 《经济论坛》2012,(9):101-104
本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运用回归分析法,以ROE作为公司绩效的度量指标,考察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在创业板公司中,制衡的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中仍然能够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玲  陶厚永 《技术经济》2012,31(7):20-27,54
在对制度环境、股权制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359家深市上市企业在2008—201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制度环境、股权制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内部驱动力在该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股权制衡正向调节内部驱动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高股权制衡度能促进企业增加R&D投入,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低股权制衡度对企业R&D投入增加、创新绩效提升的影响不明显。最后针对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建立有效的股权制衡结构等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