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产业规划对协调区域经济利益,发挥区域优势,建立合理的区域经济结构,实现宏观经济的良性循环和高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产业规划在经济转型与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凭借纺织业多年的生产优势积淀,形成了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服装产业集群,然而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伴随着汇率上调,人民币增值,原材料上涨,人力资源成本优势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出口主导型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遭遇了"瓶颈"。但面对纺织品出口限制配额的取消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将纺织业作为扶持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出口导向主导型区域服装产业集群依然可以在政府"推手"的推动下,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区域品牌,重铸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动力,已成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新着力点。京津冀在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从政策供给、资金供给等五个维度,对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推进现状及区域内协同情况进行分析,探索推动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路径,并基于区域优势提出"一核两翼"的产业格局,推动区域资源要素流动,提升区域总体协调创新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少数民族产业来说无疑也能够在其中获得发展机遇。然而,实践中少数民族产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释放,其区域优势与民族特色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未来在"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中,应该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开发地理区域优势,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民族特色产业的有机统筹。  相似文献   

5.
津冀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符合区域内各方利益,是区域整体竞争力发展的迫切需要。河北省作为首都经济圈的重要部分,产业结构落后的状况影响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步伐。通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对区域经济下的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做了分析,认为河北省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内产业及产业内部转型升级互为博弈,通过各自拥有的要素优势和共同利益博弈演化从而实现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后发区域具有后发优势,后发优势的实质是将后发区域具有的静态比较优势转化为动态比较优势,进而形成竞争优势,获取后发利益。对于后发区域而言,具有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的后发优势、制度学习和制度模仿的后发优势、生态环境的后发优势、生产资源与成本的后发优势、文化的后发优势、机遇的后发优势以及资本的后发优势。为了获取后发利益,应将这些后发优势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7.
谢丽霜  陈颖 《改革与战略》2011,27(12):61-64
产业转移对各相关利益主体而言都有有利的一面,对这种有利性的高度认同和追逐,是产业转移得以发生的利益基础。与此同时,产业转移又是一个利益在转出区和转入区之间的调整和再分配过程,由于各方的利益诉求不同,区域产业转移在实践中的推进必定要面临多重利益矛盾的困扰。文章认为,为加快东部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应强化国家对区域产业转移的宏观引导和推动,建立区域协商互动机制,探索互利共赢的区域产业转移新模式,恰当定位和发挥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转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唯薇 《特区经济》2010,(4):208-210
电子信息服务产业是发展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核心,自然成为各城市发展高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重中之重。立志引领西部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外生比较优势大多集中在装备制造业。但是,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角度考察,重庆市可以通过"自我创造"的过程进入内生比较优势良性循环。这种"自我创造"的动态比较优势战略包括通过西三角经济圈的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功效创建的区域产业发展平台以及通过发展海外战略联盟创建的世界市场平台,培育优势,依托区域和城市之间的动态良性大循环谋求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没有绝对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相对优势产业,营造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吸引人才。具有绝对人才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应集中发展优势产业,转移相对落后产业,破解"民工荒"难题。  相似文献   

10.
"十五"以来,芜湖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打造国家和省级科技品牌和项目为抓手,通过整合科技资源、突出区域特点、形成产业优势,有力地推进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发展,取得了明显的工作特色和成效.  相似文献   

11.
科技农庄园     
<正>现代农业园区是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点,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不断拓宽园区建设的范围,打破目前形式上单一的工厂化、大棚栽培模式,把农业科技在不同生产主体间发挥作用的各种形式以及围绕主导产业、优势区域促进农民增收的各种类型都纳入园区建设范围。现代农业园的规划模式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以产品、技术和服务为纽带,利用自身优势,有选择地介入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  相似文献   

12.
今年元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首次提出"泛长三角"概念,并要求安徽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胡锦涛的讲话,在安徽省、泛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13.
对海西创新体系建设及实施海西区域创新带动战略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海西区域创新带动战略的路径选择,认为实施海西区域创新带动战略应紧密围绕"加快产业升级"、"满足就业需求"和"提高海西区域竞争力"为出发点,优先发展原创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类现代服务业,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以实现海西区资源要素驱动型经济向自主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4.
陈元志 《改革与战略》2012,28(5):131-134
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是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经济融合的探索和尝试。文章引入企业管理中"商业模式"的概念,将其应用于政府之间的跨域合作问题的分析。政府跨域合作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间合作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和稳定性,取决于相关利益主体是否在审慎评估各自区位比较优势、资源互补性以及相关政府的合作意愿的基础上,对价值链上价值活动进行细分,识别各自价值活动的优势劣势,然后进行整合创新。文章运用政府视角的商业模式框架剖析了异地联合建设开发区商业模式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5.
区域品牌作为"准公共品",对整体区域和区域内产业、产品形成直接的品牌影响,使整个区域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磐安可通过公共区域品牌建设进一步打通将生态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的渠道,形成推进区域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6.
广东产业集群竞争力:组织演化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的核心是集群(Clusters),是大量企业在同一地理区域上的聚集.产业集群又被称为企业集群,有些学者还用"产业簇群"、"块状经济"、"地方企业网络"、"专业镇经济"来描述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在特定技术、资源、市场条件下的历史演变产物,产业集群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地区企业寻求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的重要组织保证,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特动力源泉.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是集群内部企业分工以及集群之间分工合作的结果,集群的组织形式也随着分工专业化的发展而不断演化;集群组织形式从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成长演化,是一种优化过程,也是集群竞争力提高的过程.因此,从组织演化方面来分析广东产业集群整体状况,是判断、分析广东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状况,寻找相应对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或机构将总部在该区域集聚.其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从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组合.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自身也获得比较利益的一种经济形态。近年来.总部经济作为一种高端产业.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被我国各大中心城市所推崇。  相似文献   

18.
培育区域品牌,做强做大区域产业,是迅速壮大区域经济的有效途径.文章以云南玉石行业为例,分析了"云南玉石"这一区域品牌经营中存在的"柠檬"和"公地悲剧"问题,提出了培育和发展云南玉石行业可以从建设企业自有品牌和构建品牌差别优势两方面着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是一种高效率的生产组织方式,遵循经济系统的自我增强机制,具有很强的成长性和竞争优势。而一体化则是按照区域经济原则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分工协作,建立统一大市场,优势互补、联合协作,联接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本文从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互动发展机制来探讨珠三角一体化的进程及构思,从而促进珠三角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俞升 《特区经济》2006,210(7):302-303
本文从产业聚集的理论出发,分析了产业聚集对区域竞争的作用。对于这种作用,本文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和区域整体竞争优势的作用。最后,作者提出了加强区域产业聚集和提高区域竞争优势的一些措施,使产业聚集理论能更好地为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