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论会计管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管制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可以遇到,围绕管制的范围、程度、方式,以及放松管制和再管制的争议一直方兴未艾。会计管制(accounting regulation)也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如关于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制定程序,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等的研究文献就非常丰富。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一系列有关证券市场虚假会计信息的事件,如银广夏、安然等,这更使会计管制的研究升温。会计管制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重大影响。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会计管制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作些探讨,并提出对我国会计管制现实选择的看法,希望能对我国会计管制的理论与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会计信息市场是资本市场的信息媒介.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离不开会计信息的信号传递功能.会计信息市场管制本泛指政府对信息披露的所有监管措施、法律和规范.会计信息市场的信誉是指企业自愿披露真实可靠的信息.随着政府管制的增加,企业自愿披露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政府管制越多,企业信息披露的自由裁量权越低.信任有两种:一个是基于制度的信任,另一个是基于信誉的信任.政府管制(在本文以会计准则为例)是一种制度安排.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信任也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即基于会计准则(即制度或政府管制)的信任和基于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真实可靠信息(即信誉)的信任.  相似文献   

3.
会计管制的出现是以会计信息市场失灵而政府介入为前提的。与行业自律或民间机构监督不同,政府管制更具有强制性,可产生直接的经济后果。从实践上看,现今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够自愿放弃会计监管权利而让其放任自流。然而,没有一种机制能够毫无障碍地运行,会计管制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能会改变市场失灵的局面: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由于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的本质,对会计进行管制也会产生不良后果。所以,在当今社会,如何去寻求管制理论所宣称的管制目标与管制的实际效果一致,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理论和会计信息披露的非管制理论,产生了会计信息的强制性披露和会计信息的自愿性披露。自愿性信息披露可以增加企业的透明度,提高公司投资价值,降低企业在市场中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但是由于市场信息不可能公平地提供给每一位参与者,就出现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在自愿性信息披露中,逆向选择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用数学公式阐述了财务会计自愿性信息披露中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在此基础上,简单阐述了对于该问题的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稀缺资源,会计信息也不例外。企业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下,企业会提供对自身有利的信息,信息不对称促使对会计信息的产生加以管制。若缺乏管制,自由放任的经济行为导致市场失灵,这就需要有一个代理者协调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利益,维护市场平衡,这个代理者就是准则的制定者。会计准则的制定者、执行者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博弈形成了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管制不得不应运而生,它不论从会计信息的质量方面、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职业道德方面、还是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都需要有意识的进行约束管制,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市场机制的正常进行,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管制不得不应运而生,它不论从会计信息的质量方面、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职业道德方面、还是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都需要有意识的进行约束管制,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市场机制的正常进行,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股份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证券市场有效运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股份公司会计信息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对股份公司信息披露从质量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提出了要求。然而,我们仍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证券市场中,股份公司会自觉或自发地披露符合证券市场有效运行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吗?需不需要政府以各种形式实施信息披露管制?一、股份公司信息披露与信息披露管制所谓信息披露就是用公开的方式,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用一定的格式,将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其他各种资料公布于众。信息披露是证…  相似文献   

9.
股份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证券市场有效运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股份公司会计信息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对股份公司信息披露从质量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提出了要求.然而,我们仍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证券市场中,股份公司会自觉或自发地披露符合证券市场有效运行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吗?需不需要政府以各种形式实施信息披露管制?  相似文献   

10.
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理论分析及管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深入探讨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作用机理及管制策略,助力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模型能够较好反映自然生态空间与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的联动效应;(2)阐明了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行为主体、空间利用行为主体、空间利用行为以及用途管制客体之间的关系及管制作用机理;(3)明确"生态底线"导向的直接用途管制与"精明增长"导向的间接用途管制方式并行的管制策略。研究结论:建议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自然生态空间管制实施机制,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要与其他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制度的统一设计,强化实施自然生态空间管控质量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探讨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政策是否对现有法律制度提出了需求与挑战,寻求相应的应对路径。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政策不仅具有转化为法律制度的需求,而且对现有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管制要素从生态环境转向生态空间,管制权利从旁落转向衡平,管制体系从管理转向治理。研究结论:在借鉴国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法律应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将"自然生态空间"概念及其用途管制政策转换成具体法律制度的应对路径:(1)树立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空间的法律理念,以支撑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法律制度的构建;(2)制定《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法》,以保障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相关机制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究耕地保护中公权力对土地权利进行限制的法权基础与耕地保护立法中完善公权管制的路径。研究方法:演绎推理。研究结果:公共役权构成耕地管制的权力依据,亦为土地权利人因受此种限制而获得相应补偿提供支撑。耕地上负担由土地物权和公共役权组成的公私二元权利(力)结构。当前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存在管制目的的片面性、管制方式的单一性和管制链条的残缺性等问题,急需在耕地保护相关立法中予以完善。研究结论:耕地保护立法应遵循公共役权的法权逻辑,平衡公权与私权的关系,将管制对象由耕地用途扩及质量,明确管制的边界,由单一管制转向激励性管制,建立公平合理的耕地保护补偿原则和灵活多元的补偿方式,完善管制链条。  相似文献   

13.
日本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日本国土空间的用途类型以及管制措施,为中国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日本国土空间规划与法律体系具有权威性,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了立法支撑与制度保障;(2)日本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各部门、各层级职权清晰,能够统一协调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工作;(3)日本尊重国土空间使用类型的多样性,实施刚柔结合的用途管制制度;(4)日本重视国土空间规划监督管理,保证了规划的实施效力;(5)日本重视国土空间的系统性,保障用途管制的整体性。研究结论:日本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经验对中国有所启示,主要包括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立法、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机制、确立常态化的多维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体系、构建刚柔结合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格局、提升国土空间管制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等。  相似文献   

14.
论管制性征收与生态公益林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森林资源管制是现行各国的通例,但管制与行政补偿国别差异很大。一般是合理管制不补偿,过度管制给予补偿。域外法把过度管制称为管制性征收,纳入公用征收范围。通过研究,文章认为大部分生态公益林管制属于管制性征收,应补偿林地、林木损失和提供安置补助,并对现有补偿制度和政策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明确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转型逻辑,探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完善路径。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属于在地化的空间管制创新模式,是在新的价值理念与治理需求引导下的空间治理转型实践。(2)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治理目标是实现国土空间系统性、激励性与高效能管制,其治理逻辑是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小闭环嵌入到国土空间治理大闭环之中,实现自然资源部内部治理“小协同”与以自然资源部为核心的多部门治理“大协同”联动。(3)可从构建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优化系统治理的“三条控制线”划定及管制规则、规范与创新国土空间用途管理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多部门权力协同机制以及利益调节机制等方面探索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完善路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涉及多学科交叉、需要理论联系实践,将来研究要加强理论综合支撑顶层设计、关注区域差异鼓励地方创新以及尊重主体利益提高管制效能。  相似文献   

16.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演进历程、发展趋势与政策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历史沿革、发展趋势与政策创新。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即土地用途管制阶段、生态要素用途管制阶段、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阶段、国土空间用途管制阶段;(2)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与行政体制改革的相契合、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契合、与各类空间政策相契合、与信息融合相契合;(3)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实施机制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考虑不同层级政府的分工、不同部门的分工,建立指标+空间+清单的管理模式;创新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探索建立可交易发展权的政策设计;(4)高度重视法律法规在空间用途管制中的作用,强化依法管制、依法治国、高效治理等要求,并做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技术支撑。研究结论:从提高制度协同配合效率角度审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把握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中的机构改革、技术调整、空间规划和政策延续等关键内容;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技术等手段,共同提高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础性问题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明确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科学内涵,讨论新时代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的基础性问题。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对象是一个空间、属性与行为三位一体的复杂系统,管制实施中需协调好实体空间、功能空间与管理空间的关系。同时,异质性、动态性与尺度性等主要空间属性影响着管制实践的效率。(2)新时代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完善了用途管制理念方法,但实践的滞后性引发了系统治理思维与分区分类管控的矛盾,空间尺度性与事权划分不匹配,管制手段中审批与许可关系不清等问题。(3)机构改革为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带来机遇,但管制主体的职能界限模糊与"上下不对齐"的治理结构设置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研究结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在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容体系逐渐完善,但基础理论认知和管制实施的矛盾仍旧突出,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证券市场发挥其合理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是现代会计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首先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然后从COSO报告内部控制五因素出发,分析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从内部控制角度提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聚焦耕地用途管制的法律本位问题,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个人利益等角度进行推演,进而初步凝练耕地用途管制的总体法律本位观,以期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价值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用途管制法律制度按照管制目标和对象分为三个层次: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的用途管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管制以及不改变耕地地类的种植用途管制。(2)耕地用途管制涉及的价值取向和利益主体主要包括: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个体利益,不同层次的用途管制虽均以粮食安全的国家利益为底层逻辑,但体现形式多元。(3)耕地用途管制的总体法律本位观可初步归纳为:以基于粮食安全的国家利益为本位,合理兼顾农产品的供需关系、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生态保护等重要社会利益,切实保障耕地权利人承包经营自主权、宅基地需求和粮食主产区居民基本生活福祉等个体利益。研究结论:完善耕地用途管制法律制度应当坚持以粮食安全国家利益为本位,健全社会利益的实现机制,强化个体利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分区划定研究——以平潭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明确自然生态空间内涵和分类的基础上,探讨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分区划定的逻辑框架和技术方法,提出自然生态空间分类、分级管制规则。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与GIS空间分析。研究结果:根据不同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将自然生态空间类型划分为森林生态空间、草地生态空间、湿地生态空间和荒地生态空间;基于景观功能识别并按不同管控等级将自然生态空间管制类型区划分为红线区、橙线区和黄线区;同时,依据不同地块主要功能进一步确定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分级,划定用途管制分区结果。研究结论:基于"区域主体功能—景观主导功能—地块主要功能"的自然生态空间管制分区划定逻辑框架,可为构建以功能分类、用途分区、管控分级为导向的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