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区概念在城市化与全球化背景下是否还有研究的必要成为社区研究领域必须要探讨的问题。在社区概念的提出到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了衰落阶段,结合时代特点、顺应时代潮流是判断是否有研究必要的标准。分析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大形势,具体讨论了在此背景下,社区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基于实地调研的农户微观数据,以四川省邛崃市宅基地异地置换模式为例,明确宅基地退出政策对社区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研究方法:PSM-DID模型。研究结果:(1)宅基地退出政策对社区韧性存在正向政策影响,其中,宅基地退出政策对社区倡导力和社区能动力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社区包容力有显著抑制作用;(2)社区生态环境水平、多元主体治理参与水平和社区基础设施水平在宅基地退出政策与社区韧性之间起正向推动的中介作用;(3)社区韧性水平的高低受社区倡导力影响最大,其次是社区包容力,最后是社区能动力。研究结论:实施宅基地退出政策有助于农户迁入社区恢复稳定,这对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区林业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社区林业的起源,对国内外在社区林业的涵义、发展目标、本质特征、权属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指出目前在社区林业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模糊的认识,提出我国社区林业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社区林业与集体林业的关系、社区林业组织形式、社区林业权属、社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提升人民的生活满意度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因此很有必要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如何受影响。基于社会认同视角,以清远市31个社区的居民为调查对象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对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社区参与、社区认同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社会认同是联系居民主体行为意愿与客体环境因素的桥梁,社区参与通过影响社区认同,进而影响居民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浅谈社区经济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近几年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开展起来旨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一项活动,是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的一项重要措施。而"社区经济"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无论是在经济学中,还是在社会学中,人们对社区经济的探讨都很少对社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进行研究。因此,加强社区经济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研究,对于大力发展社区经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是“九五计划”期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小康后农村地区教育问题研究”(李少元研究员牵头)的专题性子课题“小康后农村地区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李继星主持)结题报告的第一部分。本着重阐述了与我国小康后农村社区教育有关的几个概念,以乡镇、街道社区为小康后农村社区教育的基本单位的理由,小康后农村社区教育形成的标志,城市社区教育与农村社区教育及小康前农村社区的教育与小康后农村社区教育的相异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社区更新的未来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给出农村社区和农村社区更新的定义的基础上,继而叙述了中国农村社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归纳了已经开展的农村社区更新的7种类型,阐述了中国农村社区更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提出开展农村社区更新类型、分布及其差异性等3方面的研究,以及农村社区更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周边社区佛坪县、太白县、洋县和周至县的288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并评价森林资源功能指标体系,进而判断农户对森林资源的经营偏好。研究结果表明,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周边社区农户对森林的生态保护功能意识较强,对森林资源多种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意愿较弱。最后提出,通过社区共管等农户参与模式继续对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推广节能燃料的使用,减少农户对薪柴的依赖性;周边社区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营,不断开发森林资源的多种功能和效益。  相似文献   

9.
试分析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类型和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有关概念;剖析社区内部政治、社区内部文化、社区内部经济、社区外部政治、社区内部文化、社区外部经济6个影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因素;讨论目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4种类型:未参与型、被动参与型、主动参与型、成熟参与型。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划分农村社区类型对制定有效的农村社区发展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新农村建设的对象和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的角度入手,针对学术界关于农村社区类型及社区发展的研究现状,在总结影响农村社区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依据农村社区发展时序和发展程度划分农村社区类型的观点,并将农村社区划分为先发型农村社区、后发型农村社区和滞发型农村社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广大的后发型农村社区.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的获得,首先需要培养和激发社区成员的需求和发展欲望,其次在于培养社区精英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其三在于形成互助合作的机制,通过广泛的参与形成社区的内聚力和合力.政府的作用在于引导和支持,为社区发展动力的形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社区生态旅游的研究、分析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探讨社区生态旅游业存在的社区的不平等和互相冲突、社区居民参与程度的问题、社区生态旅游利益分配的难题等相关问题,并期望借此结果对未来的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出生态旅游教育与游憩教育、制定社区可持续旅游的公共政策、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体制、创造社区平等的氛围等建议,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纪芳 《农村经济》2023,(1):63-74
城市化发展促进乡村社会变迁,由此产生大量“亦城亦乡”的村改居社区。通过对村改居社区的发展与研究脉络进行梳理认为,村改居社区是城市化过程中伴随土地非农化而使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空间结构以及社会关系结构随之变化的半城市化社区。村改居社区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城乡二元交错、利益资源密集、非农化程度高、人口结构复杂以及熟人关系简化,兼具城市嵌入性与乡土延续性的双重属性,面临着秩序重建的重要实践命题。厘清村改居社区的概念内涵及其性质特征能够深化对村改居社区的总体性认识,进而为村改居社区研究的推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青岛市海岛社区的实地调查为基础,从"权利关系"角度考察分析了海岛社区参与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由于海岛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因而多存在被"去权"现象,居民"无权"成为其参与旅游的一大障碍。这就决定了海岛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必须走增权途径。但这种增权要以海岛社区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合理、适度、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建立权利框架。因此,文章最后有针对性地从心理、制度、教育、经济等方面提出海岛社区参与旅游的增权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社区经济的重要位置也越来越突出。本文根据社区经济发展的提点,分析目前社区经济发展的不足。并通过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的阐述,提高相关部门、人员对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社区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黑龙江省共青农场紧跟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社会治理步伐,提出创建"五无社区"发展理念,利用组织保障引领五无社区创建,部门融合强化落实来促进五无社区创建,党员带动激发潜能服务五无社区创建,群众参与融入五无社区创建,社会推进丰富载体深化五无社区创建,在联动融合中有效推进农场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16.
程勇 《农业经济》2012,(4):40-42
社区组织发展是中国农村社区建设核心内容之一.针对农村社区建设中组织缺失及其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影响,本文对农村社区中党群组织、经济组织、科技文化组织、社会保障组织及社会服务组织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具体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农村社区增权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解释西方社区增权内涵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所面临的农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外来资本主导下的农村开发模式失效以及农村社会控制弱化三个方面的困境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在我国当前的国情条件下,农村地区的社区增权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其次,本文对我国农村社区增权发展模式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基于农村基层行政组织的社区建设是当前最佳选择,农村社区增权的重点应是制度增权、信息增权、教育增权以及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最后,本文针对我国农村社区的首批试点地区和发展思路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提要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管理任务的加重,居民与社区的利益关系更加密切,迫切需要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社区文化对社区建设起着积极推进作用,社区文化要向高层次纵深发展,必须合理优化配置社区资源,建立共建、共享、共用的社区公共资源管理体制,促进社区功能全面开发。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包括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和中后期的社区管理阶段.在这两个不同的阶段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对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推进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着重解析当前在建乃至后续管理中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凸显出的几类涉法问题,包括土地征收与征用、不动产所有权问题;新型农村社区的法律定位问题;新型农村社区中的管理权归属问题;以及新型农村社区中普法教育问题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明农村居民点整治后农民入住新社区的满意程度,完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以肥城市湖屯镇的3个农村居民点整治村为研究区,进行农民入住新社区满意度评价,以期为改进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方法]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G1法和模糊物元分析法,构建包括12个生活指标、10个生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民入住新社区的总体满意度、不同社区的农民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结果]农民入住农村新社区的总体满意度达到"满意",其中,陶阳社区、涧北社区为"满意",张店社区为"较满意"。农民对生活环境和基本设施方面最满意,不同社区满意度的限制因素不同,有耕作距离、居住消费等。[结论]农村居民点整治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给农民带来实惠。但应因地制宜,合理选址,在整治同时注重配套产业发展,不断完善新社区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