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王坤伦 《黑河学刊》2010,(11):29-30
先秦儒家重构了"礼"的合法性基础,赋予了"礼"丰富的思想内涵,礼学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传统制度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构建。以"仁"为核心内在地包含差异性平等性精神和和谐理念的先秦儒家礼学思想,为构建现代社会秩序和中国人的心灵秩序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忧患意识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儒家对传统忧患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其积极价值内涵对现代社会忧患意识建构有着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先秦儒家主张正人正己,注重教育主体的率先垂范作用;为仁由己,注重教育客体的主动自觉作用;教学相长,注重主客双方的相互促进作用。先秦儒家关于教育主客体及其关系的认知对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西汉初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贾谊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主张为政治国要以民为本、以农为本,并以民本思想的原则为出发点,制定了为政治国的政策措施。贾谊对民本思想的论证、提倡和推崇,是民本思想能在汉朝被统治者广泛采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与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借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借鉴积极心理学的合理成分,以培养大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为目标,大力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和建立积极的教育关系,充分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潜能,并以积极、正面为主的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积极体验,不断培养和扩充大学生的积极品质。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以群体本位为指导理念,从群体和睦、社会秩序的和谐着眼来建构处理家庭关系、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的一系列规范。这些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对古代中国的稳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精华部分对当代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涵着许多精华。而作为儒家文化精华部分的“修身之道”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其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儒家追求的修身目标,倡导的修身途径及修身理论特征,以及儒家修身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以及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呼唤积极心理学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基本思想的简要介绍,重点分析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力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涵着许多精华。而作为儒家文化精华部分的“修身之道”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其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儒家追求的修身目标,倡导的修身途径及修身理论特征,以及儒家修身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吴卫平 《魅力中国》2014,(17):217-217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此阶段的学生处于易受外界影响,思想易出现问题的关键时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培养学生正确思想的途径。鉴于目前我国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得并不到位,,加强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素质。由于积极心理学的显著教育效果.笔者结合具体案例,对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创新工作进行简要的叙述,希望对同行教师能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程壮飞 《魅力中国》2011,(17):275-275,251
贫富问题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休戚相关,是全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人们对于贫富问题的认识也相当混乱。先秦儒家的贫富论丰富深刻,影响深远。今天,我们继承先秦儒家贫富论的合理因素和正面价值,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贫富观念和解决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靳秀芬 《魅力中国》2010,(8X):292-292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认为孝不仅是指从物质上赡养父母,而且包括从精神上尊敬父母。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传统儒家文化的约束力显然正在弱化,作为儒家伦理文化的核心与典型代表之一的孝道文化也是如此。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在当前把握并弘扬先秦儒家孝道,对于维护家庭与社会稳定,建构符合时代精神的伦理道德体系,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儒家的德治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所倡导的德治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变迁中的政治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即便于当世,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文章剖析先秦儒家代表人物的德治思想,旨在探寻其在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澜  王洪飞 《理论观察》2006,(4):152-153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强调心理学要摆脱过去过于研究人的负性心理、注重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研究模式,应重视研究人性中的正性品质,以人的积极力量、善行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基本思想的分析与研究,力求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兴学科,积极心理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人性的本质。有研究指出,积极思考的人们比消极思考的人们生活得更幸福。本文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作用与价值,希望能为广大高中学子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下进行积极思考提供一些理论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朱丹 《黑河学刊》2002,(4):35-36
信作为一个道德范畴,落实在人与人之间的言语及处事行为上,信者,言之有实也。说话要有内容,实有所指,不能言过其实,任意夸张,更不能空洞无物。言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德:“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乱德”。一个人专务花言巧语,曲意奉承,就会丧失仁德,有损于本心。因此,“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仁者其言也轫。”言语成了认识一个人的德行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信言还要求前后一致,不能相互矛盾。一个守信的人,总是说话谨慎,绝不颠三倒四。“君子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检…  相似文献   

19.
任胜涛 《魅力中国》2010,(36):134-134,136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主张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心理现象,关注正性情感、积极品质和积极组织环境的塑造。本文简要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分析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组织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王军 《黑河学刊》2013,(7):105-106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是人民群众艰苦创造而成的历史成果。时代发展至今,我国社会已经迈进了一个发展的新纪元,此时加强当代民族精神教育尤为迫切。而当代民族精神则来源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为此,要从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中提取教育要素,找寻其与当代民族精神教育相融合的具体对策,以期为我国当前的民族精神教育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