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作为已经初步具备建设国际消费城市基础的重要经济体,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应借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与旅游城市建设的机遇,不断丰富完善各种消费品与服务供给,有效降低消费成本,推进建设国际消费城市。本文结合上海已有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基础,切实分析上海构建国际消费城市存在的不足,在借鉴吸纳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努力提升消费总量、不断提升消费品供给质量、优化消费结构等上海构建国际消费城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3.
邵书怀 《价值工程》2021,40(30):74-76
我国国民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发展,经济规模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为保持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国家适时提出通过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央提出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经济发展格局.在这一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消费金融在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2010年开始,监管部门就开始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到现在已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居民消费.但消费金融公司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总结了消费金融市场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分析了消费金融公司的优势及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期望对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起到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发挥消费引领作用的重要突破口。我国已具备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和外在环境,一些城市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依然存在着城市总体经济实力有待提升、缺少全球知名的商圈和本土品牌、对境外消费的吸引力不足、在引导消费结构变化、释放消费潜力方面需要升级等问题。从发达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模式上来看,主要有自然形成模式和政府推动模式两种,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中国特色,我国需要进一步以技术支撑和制度创新营造优良的消费环境,增强本土品牌的全球吸引力,建立完整的时尚产业链,将实物消费与文化旅游消费相结合,提升城市社区发展,加强高端国际医疗保健服务供给,在全国更好地发挥示范和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5.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中国特色旅游概念。中国作为首屈一指的旅游大国,拥有全球最大旅游市场,具有双循环联动发展的重要优势,但是当前我国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仍较为滞后,迫切需要明确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发展模式与路径。本文立足现有研究基础,明确了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并依据地理位置、旅游核心吸引力、旅游业态以及旅游市场等评价标准划分了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不同类型,以此为基础归纳了大陆型、离岛型、都市型和专项型四大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模式。最后,总结出提需求、扩供给、优服务和强管理等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王幔屏 《河北企业》2023,(1):143-145
基于对世界格局变幻的洞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时代把握,党中央提出了要加快形成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并写入“十四五”规划当中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经济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法治保障,对于构建和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经济法在经济运行当中的治理优势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特点,经济法可以从国家调节、宏观调控、市场规制三个路径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与落实。  相似文献   

7.
提振消费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基于ArcGIS10.2软件平台,以两年为一个跨度,对2010—2019年内陆地区12个省(区、市)消费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直观地呈现四个时间截面上内陆地区消费的空间差异和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内陆地区居民消费水平逐年上升,但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处于较高消费等级的地区呈现出从中部向东南部集聚趋势;内陆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居民食品和衣着消费下降明显,医疗、文教娱乐、交通通信等服务型消费稳中略增;消费环境逐年改善,但整体上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交通运输建设呈现东快西慢、南高北低特征。基于此,应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内陆地区经济差距,提升居民购买力,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培育消费环境等,以提振内陆地区消费。  相似文献   

8.
9.
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态势是大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性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新发展格局体现了战略关切取向从效率和公平、零壁垒和零关税向安全的调整。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理论关切是效率和公平。当考虑到国际关系时,国际自由竞争的经济学逻辑,就是没有贸易壁垒和低关税,最好是零关税、零壁垒,那么国内国际的经济循环就可以一体化。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基本逻辑。从根本的理论逻辑来说,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在原有的理论逻辑中加入安全因素。由于对安全的深度关切,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必须形成更具安全关切性的新发展格局,并使之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内循环为主体基于规则博弈的纵深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是经济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的格局本身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各国经济主体的行为不一样,各国所构建的市场规则体系也很不一样。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取向将突出两个问题:一是安全性,二是畅通性。只是安全而不畅通就没有效率,只是畅通而失去安全则难以可持续地循环畅通。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首先要判断中美之争的实质是规则之争,中国经济崛起之后,经济全球化已不再遵循英国美国曾经主导的那个发展格局的基本逻辑,不再是把全世界的规则变成同质化(西方化),而是要解决不同国家如何形成适应国情的规则,以及不同的规则空间如何进行衔接的问题,这就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态势是大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性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新发展格局体现了战略关切取向从效率和公平、零壁垒和零关税向安全的调整。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理论关切是效率和公平。当考虑到国际关系时,国际自由竞争的经济学逻辑,就是没有贸易壁垒和低关税,最好是零关税、零壁垒,那么国内国际的经济循环就可以一体化。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基本逻辑。从根本的理论逻辑来说,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在原有的理论逻辑中加入安全因素。由于对安全的深度关切,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必须形成更具安全关切性的新发展格局,并使之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内循环为主体基于规则博弈的纵深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是经济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的格局本身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各国经济主体的行为不一样,各国所构建的市场规则体系也很不一样。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取向将突出两个问题:一是安全性,二是畅通性。只是安全而不畅通就没有效率,只是畅通而失去安全则难以可持续地循环畅通。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首先要判断中美之争的实质是规则之争,中国经济崛起之后,经济全球化已不再遵循英国美国曾经主导的那个发展格局的基本逻辑,不再是把全世界的规则变成同质化(西方化),而是要解决不同国家如何形成适应国情的规则,以及不同的规则空间如何进行衔接的问题,这就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1.
新发展阶段如何有效发挥消费金融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作用,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消费金融通过总量提升效应、品质升级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内部联动效应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畅通国内大循环,并通过内外联动效应促进国内外“双循环”的良性互动。目前,消费金融在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触达能力不足、产品和服务缺乏差异性、消费者权益保障不足、风险控制能力有限、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等问题。未来,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深耕下沉市场、重视“新消费”趋势、践行“行业监管+机构自律+消费者自我保护”原则、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创新经济政策等提升消费金融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效率,以促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本文首先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之后探讨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加强国有企业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对策,以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新发展格局是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面向"十四五""二〇三五"的重要战略部署.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不断提高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既是对企业,也是对政府的要求.内循环为主体,绝不是看低外循环或者放松外循环,也绝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外循环赋...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治理矛盾突出。面对全球化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逐渐从外贸和投资主导转向内需和消费主导,现代化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的迫切性进一步加强。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首次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但新格局并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准确理解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刊就上述问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展开讨论,以期对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战略链接和关键发展支点。通过系统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流通体系与双循环新格局构建的演进关系,并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提出了现代流通体系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作用机制,即内循环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外循环从借助国际市场、深化国际产业分工合作、整合外部资源等方面分别助力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依据现代流通体系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流通发展基础;加强流通体系上游建设,稳固双循环经济生产基础;激发流通体系下游潜力,注重需求端供给改革;强化流通新技术赋能,打造国际流通品牌;加强流通体系制度建设,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深化对外开放,整合外部优势资源等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是助推国内国际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实现产业创新的驱动力.文章通过分析电子商务在当前新发展格局下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针对性地提出提升电子商务竞争力的对策,包括加快多渠道全媒体布局,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大新基建投入和新技术应用,助力电商创新升级;关注用户体验,实现电子商务的人性化发展.在"双...  相似文献   

20.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江苏是工业大省,应立足自身优势,坚持关键技术可控,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利用外循环积累的竞争优势重塑双循环发展优势,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