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货币窖藏”和“金融窖藏”概念及区别入手,通过简单的国内三部门经济框架,分析了货币循环和虚拟经济中的金融循环,进而纳入一般的国际贸易活动,进行了五部门经济框架下的货币循环流动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特征出发,构建了包含影子银行体系在内的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重点探究了当影子银行体系存在部分"金融窖藏"功能时,即影子银行系统中有部分资金无法贷出,参与货币创造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冲击对总产出、消费、投资、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存在"金融窖藏"现象时,不论是数量型货币政策,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其有效性都受到了削弱。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虚拟金融的视角分析了金融市场财富蒸发的途径,特别提出了货币幻觉破灭所导致的财富蒸发,认为虚拟金融危机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进而总结了应对金融危机应吸取的经验和教训,包括加强对信用货币的认识与管理,正确处理虚拟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坚定对经济的信心,完善实体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强虚拟金融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6月前后,国内出现了货币供应量扩张快,而普通工商企业资金仍紧缺的现象,即前文提及的"资金空转"(又称"货币空转",考虑到与实体经济部门的资金需求对应,本文采用"资金空转"说法),意在指出金融部门脱离实体经济运行,金融同业相互买卖资金寻利食利的不太道德行为。若利用经济学原理客观进行经济分析,可以发现"资金空转"这个非专业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这个现象背后折射出更大的非金融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的发展,货币已从单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需要,转向同时满足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要求,因而现实中货币就有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主要流向。货币过多流向实体经济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而过多流向虚拟经济又可能推高资产价格。基于这一思想,本文从货币供给和广义货币流通速度的角度,运用平滑过渡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1996年以来的月度数据,研究了我国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的非线性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依赖于经济所处的状态(即CPI上升机制和CPI下降机制),并且存在较强的非对称性;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变动会带来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且不依赖于经济所处的状态;面对物价变化,货币供给的变化存在非线性和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6.
"循环金融"理念的提出是循环经济理念在金融领域的深层次应用。循环金融理念的创新性在于立足整个金融体系层发展以及提出了转变金融增长方式的创新途径。我国发展循环金融在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存在着金融资源浪费,金融资源循环流动中出现本该流向实体经济的货币资金窖藏于虚拟经济的金融窖藏现象。为此,必须通过健全金融体系和创新金融工具来优化我国循环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7.
万存知 《金融博览》2013,(17):40-41
6月前后.国内出现了货币供应量扩张快.而普通工商企业资金仍紧缺的现象.即前文提及的”资金空转”(又称“货币空转”,考虑到与实体经济部门的资金需求对应,本文采用“资金空转”说法).意在指出金融部门脱离实体经济运行.金融同业相互买卖资金寻利食利的不太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8.
在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传统职能之外,投资手段作为一种新的货币职能,正在对当代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运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货币职能向投资手段的延伸是对传统货币职能理论的完善,认识、研究和重视货币投资手段职能,对于我国货币当局制定货币政策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货币是特定时点货币化经济量占经济总量的比例,而M2/GDP是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广化和深化的重要指标,但是我国的货币供应量远远高于经济发展,M2/GDP趋势呈现与理论不符的畸高现象。造成M2/GDP畸高的原因可以大体分为内部的货币化传导和外部的经济体系两方面,本文主要从实体经济面出发,对我国"高货币化之谜"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货币需求的结构性角度看我国的“货币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之谜"一直是一个困扰理论界的问题,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本文在吸收前人讨论成果的基础上,区别了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并认为M2不能很好地反映人们真实的货币需求,不同金融结构下M2的构成有很大的不同,因此M2/GDP也就不能用于具有不同金融结构国家之间的经济货币化比较,本文从人们所持有货币的形式出发,分析了不同货币形式对于人们货币需求的代表性,并利用一种能够代表真实货币需求的指标M*来重新分析我国的"货币之谜",认为我国之所以会出现高M2/GDP现象,主要是由于不同金融结构而导致的M2的结构性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实体经济和虚拟资产之间回报率关系具有深刻的经济学含义和政策意义。对于实体经济和虚拟资产回报率之间的显著偏离,研究认为,虚拟资产的膨胀根植于实体经济的周期性萧条。然而,对虚拟资产价值的信心仍是建立在其随时可以转换为物质财富基础之上的。货币政策应该充分关注相关的资产价格,应努力研究金融发展和经济回报率偏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货币沉淀为角度分析M2/GDP偏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储蓄-投资转化渠道不通畅,造成银行系统货币存量偏大;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等资产市场资金配置效率低,货币周转速度慢;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受边际消费递减导致高收入阶层资金储藏量大;利率、汇率机制缺乏有效弹性而导致中央银行被迫发行超额货币维系市场秩序;非组织金融规模增长,大量资金流通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可能导致市场内金融体系的"脱媒"现象。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就在于货币沉淀到不动产领域,导致货币紧缩。  相似文献   

13.
我国长期存在宽松资金与高利率并存现象,这似乎背离了经济学一般规律.本文首先对是否存在货币超发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目前症结不在货币量的多少而在资金运用的结构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现存的宽货币高利率问题进行了宏观理论分析,并提出这一现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最后给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现资金跨期配置的方式,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而资金是能够带来收益或者说能够带来更多货币的货币.在现代社会中,经营资金的主题比较多,在我们国家经营资金规模最大是银行.社会的经济发展在借助于货币、资金、金融机构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超前推进.  相似文献   

15.
周升业 《金融博览》2012,(23):32-33
金融资金源自实体经济循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实体经济在循环中必然游离出一定数量的货币形态资金,构成了金融资金的来源。同时,实体生产的继续循环和扩大,又要求这些金融资金回流。金融运行的具体形式之一,就是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企业贷款。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金融与经济形势表现为"金融热、实体冷":货币供应量增长提速,社会融资规模大幅放量;经济增速与物价涨幅双双回落,预期的政府换届投资冲动并未出现。这一现象背后隐含着金融创新扰动金融运行、融资主体"借新还旧"、社会资金"避实就虚"等深层次问题。在缺乏良好的经济基本面支撑、金融体系自身脆弱性上升的背景下,金融自我创新和膨胀将导致经济泡沫化、过度负债,蕴含巨大的金融风险。从"控债务"、"防风险"考虑,未来货币政策应坚守"中性",更为"稳健",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测、监管与规范。  相似文献   

17.
如果"金融热、实体冷"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加剧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和经济增长潜力的下降,并蕴含着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今年以来,我国出现了"金融热、实体冷"的现象。其突出表现就是,在货币供应量增长提速和社会融资总量放量的同时,经济增速却稳中放缓,且物价涨幅温和回落。如何解释经济和金融运行呈现的这种背离格局?  相似文献   

18.
祝宝良 《中国外汇》2013,(11):20-21
如果"金融热、实体冷"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加剧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和经济增长潜力的下降,并蕴含着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今年以来,我国出现了"金融热、实体冷"的现象。其突出表现就是,在货币供应量增长提速和社会融资总量放量的同时,经济增速却稳中放缓,且物价涨幅温和回落。如何解释经济和金融运行呈现的这种背离格局?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货币迷失现象具有客观性和累积性,不同货币层次、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货币迷失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货币迷失现象主要源于经济中存在超额货币需求,货币化进程、虚拟经济发展、巨额不良贷款、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都是形成货币迷失现象的重要因素,大量迷失货币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操作带来了新挑战.需要坚持总量控制、存量转化、结构优化和政策协调的原则,坚持在金融发展中逐步消除迷失货币的不利影响,重点是严格控制增量迷失货币和合理疏导存量迷失货币.  相似文献   

20.
从实体经济与金融虚拟经济的关系出发,以货币的实体经济循环和货币资金金融循环的变化为纽带,并借鉴Binswanger(1997)建模思路建立的多部门货币循环流量模型,可以搭建起与实体经济运行相关联的金融资产交易价格的决定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