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吉辽区域涵盖以沈大为中心的东北市场,拥有辽中南城市群(30个城市)和长春-哈尔滨城市群(36个城市)。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该区域的服装业、时尚业正在焕发新的生命力,正在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服装服饰消费市场。虽然整体实力还比不上南方的深广泉区域,但已逐渐形成一些有影响力的展会活动如大连国际服装节,以及一些特色产业如兴城的泳装、哈尔滨的皮草等。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对珠三角制造业1993~2007年间29个行业的产业集聚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珠三角大部分行业的产业集聚度上升,少部分行业下降.不同产业的集聚度及变化趋势明显,表现为一方面,新兴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度上升并占据集聚排行榜的前列,而传统产业的集聚度明显下降.行业间分化明显是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特定阶段所具有的现象.CR3分析显示佛山、广州、深圳等几个城市在CR3排名中出现频次最多,是多样化程度较高、产业综合竞争能力较强的几个城市.同时还计算了1993~2007年间各城市的专业化指数,结果表明珠三角的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文章还采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对集聚指数和工业总产值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产业集聚对工业增长具有长期正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是实现四川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演进和互动效率分析可知,四川省的第一、三产业变动对就业变动有增加的趋势,第二产业变动对就业变动有减少的趋势.第一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协调性明显增加,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化程度逐步增强,第三产业基本实现协调化,据此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试论矿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矿业城市产业结构特点 矿业城市是因矿业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城市,矿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或支柱产业的地位.矿产资源条件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矿业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既有一般城市共有的特点,又有不同之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布局呈分散型;产业结构单一,第一、二、三产业比例失调;第二、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组织结构、科技结构、人才结构呈现单一性,城市功能与企业功能趋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了新型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中国各省(区、市)的新型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测度新老基建耦合协调程度,最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度的驱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2011~2019年全国各省(区、市)耦合协调度平均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是造成全国整体差异的主要原因;(2)我国省域新旧基建的耦合协调等级呈现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且耦合协调等级的省际差异有逐年缩小的趋势;高值集聚区域全部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苏等东部沿海区域,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青海及宁夏一些西部相对落后地区,且低值集聚区的数量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V型”变化;(3)全国各省(区、市)新老基建耦合协调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财政支出水平、市场化、城市化、产业结构及利用外资等因素均对新旧基建的耦合协调水平产生了明显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妤  李剑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2):105-113
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产业升级面临新压力和新机遇。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探索了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得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是不能得出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单向的影响关系;定量测算得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2563、0.5325、0.235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船舶工业整体布局中,长三角船舶工业具有主导地位.产业集聚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长三角船舶工业的集聚发展离不开配套业的集聚,文章分析了长三角船舶配套业的现状和不足,以产业集聚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长三角船舶配套业集聚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展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产业结构由无序到有序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则会阻碍和影响经济增长.本文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运用产业结构有序度测度模型,测算分析了河南省及其各市(地)产业结构的有序度,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的经济形态逐步由商品生产迈向服务生产,高速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日益彰显,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融合、吸纳就业、稳定增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关键力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及地理空间的演变发挥着巨大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带来产业空间布局的重构及区域产业结构重组、交通网络规划布局的优化及居住空间的转变、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更及核心功能区格局的转移,生产性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及集聚集群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空间重构战略实现的驱动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重构区域空间的驱动因素及作用路径分析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研究集聚效应对于区域经济结构、产业融合、空间重构演化模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驱动因素及作用路径为切入点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重构区域空间可以深入探讨集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空间地理的影响力及辐射度。  相似文献   

10.
能源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的人口、产业、交通、建筑等各要素决定了城市能耗的高低,它们共同形成了不同的城市规模、结构,以及产业结构。本文利用全局主成分析法与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东、中、西部城市的规模、结构、产业集聚度的差异所引致的城市能源消耗增长率完全不同。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东部地区应继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技术优势,并大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同时,中部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城市用地的合理规划。西部地区则应提高城市密度,改善大而散的城市结构。  相似文献   

11.
能源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的人口、产业、交通、建筑等各要素决定了城市能耗的高低,它们共同形成了不同的城市规模、结构,以及产业结构。本文利用全局主成分析法与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东、中、西部城市的规模、结构、产业集聚度的差异所引致的城市能源消耗增长率完全不同。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东部地区应继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技术优势,并大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同时,中部地区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强城市用地的合理规划。西部地区则应提高城市密度,改善大而散的城市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一、矿业城市产业结构特点矿业城市是因矿业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城市 ,矿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或支柱产业的地位。矿产资源条件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 ,矿业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 ,既有一般城市共有的特点 ,又有不同之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布局呈分散型 ;产业结构单一 ,第一、二、三产业比例失调 ;第二、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产业组织结构、科技结构、人才结构呈现单一性 ,城市功能与企业功能趋同。二、“九五”期间中国城市功能定位和支柱产业选择对矿业城市的启示城市功…  相似文献   

13.
基于阜新市产业结构与水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统计结果,分别估算了阜新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水环境污染效应系数,从而量化不同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所引发的水环境污染效应,以提升该市产业结构优化布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聚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长三角船舶工业的集聚发展离不开船舶配套业的集聚,文章以产业集聚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长三角船舶配套业集聚的功效与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与劳动力资源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产业结构性演变引发结构性失业产业结构演变对就业的影响 ,其原因是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促进了就业结构的调整 ,加上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人员素质、就业观念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信息不灵等因素引发了大量的结构性失业 ,其表现形式为 :一是一些行业、产业由于设备老化、资源枯竭、资金短缺等原因转产困难 ,不适应市场的需要 ,生产经营普遍不景气 ,从业人员面临着下岗的威胁 ,而且就业困难 ,在劳动力不能合理有效流动的情况下 ,加上当地第三产业受着第一、二产业不发达的制约 ,下岗分流或再就业较为困难。二是一些企业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城市群主导经济发展的世纪。城市群的作用大小是通过衡量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在国家中的作用,产业体系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来体现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结构优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融合性和集聚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本文基于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的协调度、集聚度、竞争度三维模型,构建由28个指标组成的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指数,为城市群结合自身特色设计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路径提供依据。我国三大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2010年发展指数分别为:珠三角城市群51分,长三角城市群47分,京津冀城市群43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E-G修正指数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程度进行测定,从产业整体集聚程度和分行业产业集聚程度两个方面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同时深入观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区分布变化以及区域产业转移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整体集聚程度处于较高状态,但呈现出逐年下降的发展态势。不同分行业中制造业、封测业、设计业集聚程度呈现较大幅度下降趋势,装备业集聚程度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材料业集聚程度基本保持稳定。整个集成电路产业区域分布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京津环渤海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且制造业、封测业呈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发展态势,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建了以知识溢出为中介变量、以行政性退出壁垒为调节变量的产业集聚度与集聚效应关系模型,运用EVIEWS60拟合回归方程实现对模型中各参数的估计。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产业集聚度正向影响集聚效应;集聚度对知识溢出的影响不显著;行政性退出壁垒调节集聚度与集聚效应的关系,即行政性退出壁垒越强,集聚度与集聚效应的正向关系越弱。为此,提出了适当控制集聚度、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促进和扩大集聚企业的知识溢出、降低或消除行政性退出壁垒、探索推进竞争类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规模偏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别于探讨单个城市最优(绝对)规模的研究,本文从城市体系角度,运用Gibrat对数正态分布定律,以2011年为例,检验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实际规模与理论规模偏差,并划分出偏大、合理和偏小三种类型:偏大城市集中在3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特大城市,偏小城市集中在人口规模100万左右的中等城市,而通常以绝对规模衡量的人口50万以下的小城市却相对合理。进一步地,构造居民效用最大化目标函数,分析市场机制下的集聚效应和政府引导下的公共服务对城市规模偏差的影响。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偏大城市由显著的集聚效应和优越的公共服务共同引致,其中,集聚效应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多样化就业和提升工资水平等途径推进城市规模过度增长,然而拥挤效应开始显现;相对偏小的中等城市尽管有一定的集聚效应,但滞后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却制约了城市规模的合理增长。该结果间接表明,绝对规模小的城市因具有的公共服务功能超越了经济发展功能而相对合理。因此,中国城市体系优化的重点是加快发展具有一定集聚效应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的中等城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利用产业集聚测算方法对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15年间,辽宁沿海经济带服务业的集聚程度不断上升,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集聚度位居前4位的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服务业;大连市服务业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具有专业化优势,但这种优势逐年减弱;横向对比发现,辽宁沿海经济带14个服务业的集聚度大都处于中等水平,具有优势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其影响因素来看,知识密集特征对服务业的集聚度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