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5-2008年193家有跨国并购行为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通过数据匹配方法为其找到了可供比较的对照组,然后利用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检验了跨国并购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工业企业生产率,而且这种提升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对其并购后的生产率效应有很大影响,吸收能力较强的企业其跨国并购的生产率效应也较强;跨国并购并没有给国有企业带来生产率的提升,而非国有企业则通过跨国并购显著提高了生产率;对发达国家企业的并购给我国企业带来的生产率提升明显大于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并购。本文在微观层面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从生产率提升角度给出了客观的评估,同时也为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张方方 《现代商业》2014,(20):181-182
近年来跨国并购呈现出新的特点,也出现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并购的动机,提出当前并购在整合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企业自身的原因和外部风险的角度来分析整合中的问题,最后从机会与并购企业自身资源匹配的角度提出应对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利用对外投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新动力。基于手工搜集整理的2007~2018年企业微观面板数据新视角,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评估检验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国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企业投资东盟显著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但这种驱动效应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关系;作用路径分析发现是通过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企业异质性分析发现对规模小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强于规模大的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稳健性检验也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进行说明,随后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估算出中国2002—2014年各地区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及其分解项。全面控制影响服务业绿色TFP的重要变量后,实证分析了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全国及分区域服务业绿色TFP的影响。估算结果显示:中国服务业绿色TFP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但表现出较大的省际和区域异质性;回归分析表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显著抑制了全国以及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绿色TFP的增长,而其对东部地区服务业绿色TFP则不存在显著影响;此外,服务业发展水平、资本劳动比、服务业内部结构、服务业能源结构、环境规制、信息化水平对服务业绿色TFP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跨国并购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大战略。分析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出现的跨国并购国家分布不均、并购经验不足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结合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成功案例,提出建立信息传播渠道、拓宽融资渠道、根据不同动因选择不同并购区位以及加强整合实现并购双方优势互补等参考性建议,以助于政府和企业对跨国并购作出更好决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2000-200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分析进口中间品的使用对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发现:与非进口企业对比,进口企业在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各项指标上都强于非进口企业,一直进口的企业在各项指标上最高,东部地区企业和高人均资本行业的企业表现最佳;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从非进口状态转为进口状态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7.49个百分点,这种促进作用对低人均资本行业企业和西部企业尤为明显。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须重新调整"出口主导,进口从属"外贸发展思路,实施积极的进口贸易战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创新,鼓励中、西部企业和低人均资本行业企业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边干边学,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更快提高。  相似文献   

7.
刘斌  傅欣璐 《财贸研究》2019,30(5):25-37
近年来,新进驻中国的外资企业多以独资形式出现,已有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也朝着外商独资的方向转变。在此背景下,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对外商独资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外资比例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其次,独资企业存在所有权优势传导机制,即独资企业研发比例越高、内部管理强度越大、销售与广告投入比率越大时,企业生产率提升也越快;再次,在行业和地区异质性方面,外商独资企业的生产率提升效应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体现得较为显著,外商独资企业的生产率提升效应在西部地区表现得更加突出。此外,在加入WTO后,外商独资企业的生产率提升效应也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估计的识别思路,实证分析了使用国际标准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国际标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稳健的因果效应,匹配后的参与者平均处理效应(ATT)基本在13.7%以上。对此,本文建议:政府应加快建立通过国际标准使用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政策体系;鼓励标准化服务的市场化改革,提高标准化活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为国际标准,扩大我国标准化服务贸易的出口。  相似文献   

9.
10.
史丹  孙光林 《财贸经济》2022,(9):85-100
本文以2014—201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在构建大数据发展影响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大数据发展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大数据发展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大数据发展水平有利于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2)内在机理表明,企业创新、要素配置与数据赋能的中介效应显著,大数据发展可以通过促进企业创新、优化资本与劳动要素配置效率,以及数据赋能来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3)异质效应表明,大数据发展对民营企业和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要大于国有企业和大企业。  相似文献   

11.
牟超 《华商》2008,(16):18-19
中国内地企业在过去数年高速发展以及高盈利性增长中,积累了大量的资产,持币待购,促成了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步伐有所加快。本文将从这一轮特殊的背景中,陈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活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中国服务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以及全球最大的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对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检验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在服务业领域的适用性。结果显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服务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适用于对服务企业的研究,同时不同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服务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并不存在"生产率悖论";服务业跨国公司存在与制造业跨国公司相同的特征,企业规模越大,跨国经验越丰富,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也越大。并进一步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对中国服务企业OFDI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WTO关税在线分析数据库和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分析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工业企业生产率演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进口品增加显著促进了中国工业企业生产率增长。另外,进行了分行业回归,并对回归结果给予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524个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为样本,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情境下经验对跨国并购成败的影响以及地理距离和国有股权的调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发展中国家情境下,经验与跨国并购成功率呈正U型关系;地理距离不仅直接降低并购成功率,还负向调节经验与跨国并购成功率的关系;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经验和地理距离对并购成败的影响也不一样。其中,国有企业并购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地理距离,而民营企业更依赖经验。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在发展中国家,经验的累积对并购成败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地理距离和政府在企业国际化活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对中国企业成功实现国际化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于技术异质性,企业会面临不同的生产前沿,具有不同的要素产出弹性和技术效率,而减税如何通过影响要素产出弹性进而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企业效率研究的新视角。本文构建了潜类别随机前沿模型,以几种典型的税率式减税和税基式减税为条件类别变量,探究不同减税方式对企业要素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样本企业可以归属于两个技术类别,类别一具有更高的要素产出弹性、技术效率值和技术进步率,而类别二的技术效率增长率较大;二是税率式减税和税基式减税表现出不同的强弱效果,企业所得税减税优于增值税减税。因此,本文建议扩大企业所得税税率式减税和税基式减税的适用范围;根据企业规模和年龄确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增加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的产出要求;减并和下调增值税税率以提高要素产出弹性、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7.
跨国并购是企业进行发展、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途径。随着跨国并购的数量与金额持续增加,本文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促进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政府政策的鼓励、国际市场与品牌的获得、对于资源与能源的需求以及获取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迅速壮大并成为跨国并购市场中的一直生力军。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并建立相关模型探索适合中国企业的并购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政府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学术界迫切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也是政策制定者、改革践行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2015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加快建设创新型政府写入了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创新意识是政府创新行为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并指导其他创新维度的落地,也是政府创新过程的重要表征。与此相契合,本文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捕捉政府创新意识,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切入点,在验证指标合理性的基础上,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展开实证检验。主要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创新意识越强,越有助于提高当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2)当地区创新禀赋越强、企业受到的政府干预程度越高时,政府创新意识越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3)政府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三个维度的创新意识更能促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政府公共治理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两个领域的文献积累,而且对于新常态下政府如何转化角色、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探讨企业跨国并购问题具有特殊意义。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企业如何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采用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怎样"走出去"等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针对模式与策略的分析,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模式的选择和策略的制定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