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新育 《中国金融》2012,(20):30-31
在这场转型中,发展服务业和金融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等,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所有这些转变,都不应损害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中国"世界工厂"地位面临产业空心化压力至少从春秋战国起,直至明末,中国一直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在清朝时期中国丧失了这一地位。经过鸦片战争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奋斗,中国工业化成就堪称伟大,如今已经是世界公认的"世界工厂",其众多制成品产量、出口量均高居世界之冠,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2010年,中国超越美国再度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产出占全世界比重接近20%,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2.
石油的定价     
李志青 《金融博览》2013,(13):32-32
美国是名副其实的“车轮王国”,社会经济发展高度依赖于石油,而中国则将成为下一个车轮大国,对石油的消费将呈现井喷之势。由此,两国的开车族都很关心油价的涨跌,油价的话题牵动全社会的神经。中国的司机们常常困惑,既然中国的油价已经和国际市场挂钩了,为何美国的油价还是比中国的便宜?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再工业化"进程已初见成效,但面临的挑战也很严峻。在当前大国竞相启动产业升级之际,美国的"再工业化"对中国的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能否正确把握美国产业变迁的动向和合理汲取其经验教训,对中国的经济转型和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均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WTO后,棉花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国既是棉花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也是有着世界影响力的棉花进口大国。近几年来,棉花进口量急剧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和净进口国。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与否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富士产经商报》6月15日报道,英国石油公司本月发布的最新全球能源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处于过去6年来最低,可再生能源的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在下降。瑞银集团分析师乔瓦尼·斯陶诺沃指出:"中国对能源市场发挥着很大影响。从煤炭消费向绿色能源转型是一个目标。"中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  相似文献   

6.
媒体观点     
《黑龙江金融》2013,(5):6-6
英国《每日电讯报》:中国崛起将拉高世界经济增速在过去几年里,我的核心观点一直是,由于中国的崛起,全球经济将以超过4%的速度增长。如果中国经济在这个十年里一直以大概7.5%的速度增长,同时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增速恢复至其应有水平,那么证明世界经济将以这个更加强劲的速度增长易如反掌。当我向听众解释上述数字时,人们持怀疑态度通常是出于这样两个原因。首先,他们非常怀疑美国、日本,尤其是  相似文献   

7.
石油的定价     
美国是名副其实的"车轮王国",社会经济发展高度依赖于石油,而中国则将成为下一个车轮大国,对石油的消费将呈现井喷之势。由此,两国的开车族都很关心油价的涨跌,油价的话题牵动全社会的神经。中国的司机们常常困惑,既然中国的油价已经和国际市场挂钩了,为何美国的油价还是比中国的便宜?为何中国的油价往往涨多跌少?美国的油价则又是如何变动?其实,在全世界,还真没有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油价水平是一样的。譬如,即便在欧洲境内,不同国家的油价也都各有差异。要真正追溯各国油价的构成,然后比较其高低,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无用功,因为其中的各种外在影响和决定因素实在太多太复杂,无法进行简单地盖棺定论。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车联网的发展现状(一)中国是汽车消费大国中国从2009年起连续七年成为世界汽车产销大国,但汽车千人保有量仍旧偏低,从2012年的83辆上升到2015年的110辆,而全球平均千人保有量是165辆,美国已经达到808辆,中国至少还有50%的增长空间。到2020年,中国的汽车千人保有量预计会达到200辆。2015年国内车联网市场规模已达1500亿元。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中国、美国截然相反的消费和储蓄经济结构,决定了两国所得税改革的政策取向不同。美国实行消费型的联邦所得税改革符合其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现状,而我国高储蓄、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结构,决定了我国应实行储蓄型或投资型税制改革,我国所得税的改革应更多地鼓励消费而不是储蓄或投资。  相似文献   

10.
近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始终在持续不断地深化,但目前的焦点已经从表面的重新定值问题向深层的内需问题转变。10月初,美国副财长亚当新提出,美国关注中国实现内需主导的增长,以降低对出口的依赖。周小川行长则在“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强响,大国经济的内需对贸易平衡的影响,远大于汇率的作用,并建议鼓励消费,扩大内需。在10月16日和17日,中美第17届经济联合委员会的联合声明指出,为解决全球经济不平衡,中方要通过鼓励国内消费,逐步实现储蓄和投资的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