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波 《财会月刊》2004,(12):61-62
构建盈余管理模式以分析盈余管理的动机为起点.根据预期后果产生盈余管理动机,进而产生盈余管理的主体,主体一经产生,便开始设计盈余管理行为的目标.在行为目标的导向下,盈余管理主体通过选择盈余管理的对象,运用各种盈余管理的手段,实现盈余管理的目标,并对盈余管理的结果进行评价.此过程构成盈余管理的循环.盈余管理的循环并不是各行为要素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行为动机的不同,各行为要素发生显著变化而导致盈余管理的不同后果,形成不同的盈余管理模式.根据盈余管理的动机,可分为个人自利型盈余管理、制度诱发型盈余管理和组织目标型盈余管理.它们分别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探讨盈余管理的概念入手,对企业操纵盈余管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目前比较常见的操纵盈余管理的手段,并提出目前企业盈余管理的困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提出了企业盈余管理规范化的对策:提高企业对盈余管理的认识、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对盈余管理的监控、发挥市场约束盈余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2007年至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市公司风险承受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余波动性越强,其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盈余波动性与盈余管理正相关;上市公司资产专用性越强,其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资产专用性与盈余管理负相关。盈余波动性和资产专用性是衡量风险承受水平的指标。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风险承受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即当上市公司风险承受水平越高时,其盈余管理程度越强。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盈余操纵与盈余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资本市场中,盈余质量备受信息使用者关注。盈余管理、盈余操纵与盈余质量的概念看似比较相近,但实际上存在根本差异。本文从盈余质量研究的视角出发,对盈余质量、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与界定,指出了三者的差异以及盈余管理、盈余操纵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盈余管理动机及其后果的不同,盈余管理可以划分为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和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两类不同属性的盈余管理对会计盈余造成的不确定性程度不同,审计师面临的潜在错报风险也不同。审计师进行审计意见决策时应考虑这一特殊性,针对不同属性的盈余管理选择相应的审计意见类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探讨盈余管理的概念入手,对企业操纵盈余管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目前比较常见的操纵盈余管理的手段,并提出目前企业盈余管理的困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提出了企业盈余管理规范化的对策:提高企业对盈余管理的认识、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对盈余管理的监控、发挥市场约束盈余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探讨盈余管理的概念入手,对企业操纵盈余管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目前比较常见的操纵盈余管理的手段,并提出目前企业盈余管理的困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提出了企业盈余管理规范化的对策:提高企业对盈余管理的认识、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对盈余管理的监控、发挥市场约束盈余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盈余管理动机及其后果的不同,盈余管理可以划分为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和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两类不同属性的盈余管理对会计盈余造成的不确定性程度不同,审计师面临的潜在错报风险也不同.审计师进行审计意见决策时应考虑这一特殊性,针对不同属性的盈余管理选择相应的审计意见类型.  相似文献   

9.
论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其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行为在中外公司中普遍存在。从盈余管理的手段看,可将盈余管理分为披露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类。披露管理是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的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安排真实交易进行的盈余管理。本文对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运用应计盈余管理模型和真实盈余管理模型检验我国证券市场IPO前后盈余操纵动机的强度,并细分至终极控制人性质和资本市场两个层次,以观察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上所存在的差异,然后进一步分析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对IPO后长期经营业绩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上市前后三年内每年均进行应计盈余管理,而每间隔一年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程度和选择实施真实盈余管理意愿的强度均遵循"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规律,且国有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在公司治理因素中,董事会持股比例和管理层持股比例是盈余管理程度和方式选择的两大重要参考因素。此外,与应计盈余管理相比,真实盈余管理对IPO后长期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以2008—2015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从应计和真实双重角度研究了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并发现异常审计费用的方向对盈余管理程度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审计师抑制了风险较大的应计盈余管理,纵容了风险较小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客户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持有不对称的态度。高于正常水平收费的审计师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为客户降低风险,明显纵容真实盈余管理为客户谋取短期利益。  相似文献   

12.
王茜 《乡镇企业科技》2011,(16):80-80,83
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众多学者采用实证或规范的研究方法对盈余管理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国内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涉及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手段、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等方面。本文以近些年我国会计类理论刊物上所发表有关盈余管理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公司治理和会计准则是制约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盈余管理是会计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盈余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大多采用实证方法对盈余管理进行计量、产生的原因和动机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学术界并未统一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盈余管理的研究造成了混乱。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盈余管理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众多学者采用实证或规范的研究方法对盈余管理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国内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涉及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手段、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等方面.本文以近些年我国会计类理论刊物上所发表有关盈余管理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公司治理和会计准则是制约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袁蓉 《财会月刊》2015,(7):12-18
本文基于2006~201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会计稳健性视角实证检验了产品市场竞争与高管盈余操纵的关系,盈余操纵运用高管应计盈余管理及真实盈余管理衡量,研究结果如下:1产品市场竞争和管理层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2会计稳健性对产品市场竞争及高管盈余管理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会计稳健性抑制了产品市场竞争与管理层应计盈余管理及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充分发挥了会计稳健性的内部监管效用;3外部治理水平越高,会计稳健性对产品市场竞争及盈余管理关系的抑制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6.
盈余管理影响着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利益,是会计领域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探讨盈余管理涵义的基础上,接着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以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利弊,最后提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规范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它的存在与会计准则、市场效率、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企业的外部监督密切相关。文章以2009—2013年度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建立盈余管理方式偏好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及方式选择。研究显示:真实盈余管理是制造业微利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但应计利润盈余管理也未退出“历史舞台”,仍辅助真实盈余管理共同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下,费用操控对盈余的影响最大,而销售操控对盈余的影响最小。最后,对规范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出适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作为财务披露的热点问题,受到国内会计学者的日益重视。国内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涉及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手段、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等方面。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角度对国内会计学者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独立审计、公司治理和会计准则是制约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财务理论界广泛关注盈余管理并普遍对其进行否定批判。本文从经济学、会计准则的视角分析了盈余管理存在的合理性,指出应该理性地、科学地对待盈余管理,提出了减少盈余管理负面影响的途径,引导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走向规范。  相似文献   

20.
以高层梯队理论为基础,选取2008—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高管团队背景异质性、盈余管理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和教育水平异质性会增强盈余管理程度,而任期异质性则会减弱盈余管理程度;高年龄异质性与低任期异质性能够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同时,盈余管理能够增强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另外,区分正向和负向盈余管理后研究发现:年龄和教育背景异质性通过正向盈余管理行为增强盈余管理程度,而高任期异质性通过抑制正向和负向盈余管理行为减弱盈余管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