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严峻的升值压力,人民币的升值必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与贸易收支的平衡,是中国对外开放经济环境下,国内外平衡的主要经济问题。目前我国的贸易顺差比较大,尤其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很大。因此,也引发了迫使人民币汇率升值来调节外贸平衡的争论。本文将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人民币汇率和我国的贸易顺差相对变化进行分析,然后进一步讨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贸易(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本文就如何控制好人民币升值速度,稳定人民币汇率,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分别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了解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原因及过程的基础上,重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而探寻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及措施,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汇率制度实施以来,尽管人民币汇率较大幅度的上升,然而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仍然很高。过高的升值预期诱使国际资本异常流入,导致消费品、住房和资本品价格上涨,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要消除价格上涨对收入分配的负效应,必须在提高利率的同时,稳定人民币汇率,消除人民币升值预期。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自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持续走强,本文详细阐述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企业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而探索外贸企业应该如何抓住这一契机,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挑战,将消极影响变为积极动力,全面提高发展自己,以打造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近期,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引发国际关注。据估算,目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仍高估2.7%,中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仍有贬值空间,长期则为升值趋势。对于近期人民币大幅贬值不必过度紧张。建议中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向均衡汇率水平修正,可继续小幅贬值;同时注意国内外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若汇率异常大幅波动,央行可实施必要干预。  相似文献   

5.
近期,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引发国际关注。据估算,目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仍高估2.7%,中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仍有贬值空间,长期则为升值趋势。对于近期人民币大幅贬值不必过度紧张。建议中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向均衡汇率水平修正,可继续小幅贬值;同时注意国内外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若汇率异常大幅波动,央行可实施必要干预。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已累计升值接近10%。人民币汇率以及汇率制度的未来走向如何?这是政府和企业界都很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汇率问题必然受制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趋势。因此研究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框架、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在更大的背景下理解人民币汇  相似文献   

7.
自我国开始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屡创新高,升值幅度逐渐加大。人民币升值,主要是中国经济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其作用在于:使汇率机制不断完善,改变中国政府形象,提高政府调控手段,部分对冲通货膨胀。当然,人民币升值也存在弊端。因此,必须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在结合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以2001年1月至2010年3月国际原油价格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月度数据为主要研究样本,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国际油价波动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动态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油价上涨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产生了负向影响,但冲击后的有效汇率在回归到零值后会越过零值重新回到升值的趋势中;国际油价上涨对CPI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国际油价上涨是推高CPI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油价上涨引起了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波动;国际油价上涨对出口增长率的影响表现出J曲线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对人民币汇率升值与进出口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汇率升值与进出口变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民币汇率升值与进出口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1994年到2010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将贸易收支分解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运用MSIH(2)-VARX(1)模型研究了在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压力和存在贬值压力两种区制下,人民币汇率和国内外经济状况对我国一般贸易收支和加工贸易收支的影响,并在模型中分析了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1)1994年第三季度到1998年年底,以及2004年第四季度到2008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升值压力;1999年第一季度到2004年第三季度,以及2009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贬值压力;(2)2008年金融危机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要大于1998年金融危机;(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一般贸易收支的影响不存在J曲线效应,而对加工贸易收支的影响存在J曲线效应,但综合起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总体贸易收支不产生影响。国内外经济状况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并不是很显著;(4)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将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的负向响应,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走升。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资本市场、出口企业、房地产业等产生影响巨大。同时,吸引了大量舌争热钱流入,又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压力。应从目前的经济状况入手,认清人民币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将逐步升值的趋势,清理不合时宜的”限入”措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以从根本上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指出,一国在长期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实际汇率会出现升值。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出单边升值的趋势,且目前人们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了强烈的升值预期。因此,运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鉴于传统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分析仅限于供给层面,文章引入了差异性消费需求这一假设条件,在不改变原模型核心假设的基础上,从供需双方面进行了拓展分析,并得出了更加符合现实意义的结论。此外,文章利用中美两国1990~2007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模型显著增强了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中美贸易收支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之后,中美贸易顺差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借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益增加。此背景下,准确测度中美贸易收支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关系"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以及汇率政策的选择。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人民币汇率富有弹性,而对美国进口与人民币汇率不相关。因此,对中国政府来说,应该顶住外部压力,尽可能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促进贸易、就业和经济增长;对美国来说,人民币汇率不是其贸易逆差的根源,人民币升值的结果只能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并不能缓解其逆差状况,过度和偏激地施压人民币升值实非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自从中国实行一揽子货币政策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路飙升,并且迫于美国的压力,央行表示仍要持续稳定的上升。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经济带来一系列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我国政府应通过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将人民币升值速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近期掀起的又一轮呼吁人民币升值的讨论为背景,再次对人民币汇率以及中国货币控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因人民币升值而引起的中国所面临的货币困境,以及解决困境所采取的措施(即建立CIC和对流动性的对冲操作),评论了措施的局限性,并从汇率的利率平价理论入手分析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货币控制的互动关系;借鉴日本经验分析并佐证了关于汇率的几个错误概念,提出近期应去除人民币单向升值的预期,只有保持汇率相对稳定才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国际油价波幅加大,国际油价冲击对汇率的传导作用问题为国际社会所关注。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国际油价冲击对人民币兑美元实际双边汇率存在传导效应,当国际油价上涨时,人民币实际汇率先贬值再升值。在国际油价波动日益剧烈的今天,人民币名义汇率保持稳定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际游资流入的经济影响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及国内的房地产、股票市场价格高涨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游资通过各种渠道大量进入我国,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对此,我国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予以应对.当前可考虑的措施是:审慎开放资本账户,堵住国际游资流动的渠道;设法削弱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转变政策导向,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均衡并防止国内泡沫经济的发生;加强金融监管和国际合作,共同防范投机资本的冲击等.  相似文献   

19.
论汇率的决定机制、波动区间与政策搭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证了汇率的可行波动区间是由经济因素、国际政治经济博弈共同决定的;提出了大国之间在汇率问题上的博弈,只是大国经济关系再调整的一个反映,并据此得出了各方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博弈具有长期性的结论;本文指出,汇率的可行波动区间应选取在公共区间的右侧,以期实现国内经济、国际收支、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三重均衡;在总结日本与德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在货币升值的过程中,应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避免短期内的大幅升值,维持较高的实际利率,防范不动产资产对于银行存款的过度替代,防止出现严重的不动产泡沫。  相似文献   

20.
International pressure to revalue China’s currency stems in part from the expectation that rapid economic growth should be associated with an underlying real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This hinges on the Balassa–Samuelson hypothesis, which sees growth as stemming from improvements in traded sector productivity and associated rises in wages and non‐traded prices. Yet, despite extraordinary growth after the mid‐1990s China’s real exchange rate showed no tendency to appreciate until after 2004. We use a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to simulate the economy and show that, during this period, trade reforms and a rising national saving rate were offsetting forces in the presence of elastic labour supply. We then examine the possible determinants of the striking transition to real appreciation thereafter, noting mounting evidence that an improved rural term of trade has tightened China’s labour market. We show that shoul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bow to international pressure by appreciating the renminbi either via an extraordinary monetary contraction or via export disincentives, the consequences would be harmful for both Chinese and global intere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