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我国国情之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是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地位相结合.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组织者和推动者,必须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农民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力量,必须突出其主体地位.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有待切实加强,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面临多方挑战,而要实现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结合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干部素质.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本文分析了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基层政府行为既有主体性又有客体性的特征。并指出,其二重性特征,对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有较大影响;农民行为的可塑性,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灾后新农村建设要切实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政府主导体现在从宏观上规划灾后新农村建设、健全机制、强化服务、培养新型农民;农民主体应积极参与,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企业和农民的主体作用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骨干作用,形在国家、地方、企业、科研院所与农户结合的多元联动重建机制.  相似文献   

4.
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通过对湖北省英山县的调查,总结了该县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吴江  欧书阳 《农村经济》2006,(12):90-9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为了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所提出的最新战略决策。无论是客观需要还是着眼于现实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而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新农村建设持续进行的正确导向、加速新农村建设进程的资金支撑、制定新农村建设蓝图的设计规划、提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组织保障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正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就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不同层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关系、政府资金投入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前瞻性和现实性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等。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政府才能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在群策群力基础上发挥主导作用,积极稳妥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现阶段土地经营制度改革的关键是实现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作用的良性互动;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政府根据农民主体的实践制定相关政策、法律,再进一步指导农民的土地经营改革实践,其中政府为改革创造宽松的宏观经济、社会环境是重中之重;农民的主体作用则体现在积极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实践,探索土地改革的新途径,创新土地经营制度,在土地经营制度改革的实践中解放、发展农业生产力,增加收入,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民与新农村建设互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经济结构正处在快速的调整时期,嬗变中的农村经济需要新型农民。研究表明:新型农民与劳动、技术、资本和制度等经济要素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具有层次非统一性,新型农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新型农民的素质决定着其他经济要素对农村经济发展贡献的效率。同时,新型农民与其他经济要素有着强烈地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在社会主义原则指导下,以确立农村劳动者主体地位为前提,以经济繁荣、政治民主、生态和谐为重要内容,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技能为目标的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虽然国家的引导及发达地区的帮助是必要的,但是这不是靠财政支持种草修路就能简单解决的问题,需要各地农民和基层政府长期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该方首先从人本价值角度提出新农特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的目标导向及实现方式内涵;进而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保证农民主体地位的产权条件与生产经营组织形式条件;并从农民自身出发,认为农民具备发挥主体作用的理性前提,同时综合素质其有很强的作用;最后结合我国目前农村制度和政策特点,提出了保证农民主体地位的公共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以来,湖北省安陆市辛榨乡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部门服务”的工作思路,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让农民群众唱主角,走出了一条坚持群众路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1.
在成都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重视和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培养千千万万的新型农民,将不断满足成都新农村建设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本文从剖析成都市新型农民培养现状及制约因素出发,提出创前新型农民培养机制、创新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机制、由一般性农民培讲向农民产业人才开发转型、由政府主导型培训向农村自治组织、龙头企业主导型转变、扩展新型农民培养来源,创新"新农合"在新型农民培训中的新机制、整合各种资源,以发挥其整体功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魏灵 《中国改革》2006,(6):75-75
只有充分尊重农民,关心提高农民素质,激发群众的自信心、创造力和主动性,才能把党的富民政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变为现实,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3.
建设绿洲新农村中的城乡互动——以乌昌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永胜 《农村经济》2006,(11):108-109
新疆是典型的绿洲经济,其本质要求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经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更具独特要求。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昌吉一体化进程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发展以及城乡互动机制的研究,认为根植于交通网络的城乡融合发展才是绿洲经济和谐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三次产业融合互动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文章以河南省为例,在对其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三次产业融合互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新农村建设与第一产业的融合互动存在农用地非农化、农产品市场发展不完善、农业科技贡献率与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第二产业的融合互动存在产业链条短、缺乏规模企业带动、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与第三产业的融合互动存在消费带动能力不足、经营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最后,分别从加强土地管理、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深化农产品市场改革、加强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建设典型示范性农村工业基地,延伸工业链条,强化生产技术等方面以及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创新运营形式等方面为新农村建设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意识,调动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新农村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并且长效地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江南某省为例,从农民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组织化程度三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加以考察。实证研究发现:农民积极性较高,但缺乏自主性,农民理事会几乎没有作用;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性别、受益、政策和理事会作用的显著影响;农民的自主性受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宗族、受益和政策的显著影响;理事会作用受到农民受益和积极性的显著影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面临诸多困难,既缺乏人力支持,又没有组织依托,还受到政府政策失灵的不良影响。政府应重新定位农民理事会与村委会的职能边界,培育农民组织,为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于2013年4月参加了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在首都塔什干组织召开的关于农村新住宅建设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除总统卡利莫夫亲自作了主旨演讲外,乌兹别克斯坦方面还组织与会者参观了几处农村新住宅小区,与业主和小区管理人员进行了交流。在实地考察访问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现阶段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正以农村新住宅建设为杠杆,着力推进着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培训的需求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加强农民培训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提升农民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作者根据对四川省平原、丘陵、山地的农民调查所掌握的素材,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培训的需求现状,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系统是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的均衡系统,新农村建设实质上就是要打破农村社会经济系统的均衡,从根本上改造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证分析表明,嘉兴市创建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与全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是现实可行的,也是非常有效率的。关键是:(1)政府应着力制度创新,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制定激励性政策和广泛的组织动员。(2)坚持国家扶持和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培育农民的自主意识,提高农民自主能力。(3)建立城乡文化结对、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和民企联村的“三结对”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构筑平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系统是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的均衡系统,新农村建设实质上就是要打破农村社会经济系统的均衡,从根本上改造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证分析表明,嘉兴市创建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与全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是现实可行的,也是非常有效率的。关键是:(1)政府应着力制度创新,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制定激励性政策和广泛的组织动员。(2)坚持国家扶持和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培育农民的自主意识,提高农民自主能力。(3)建立城乡文化结对、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和民企联村的"三结对"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构筑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