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北京市主城区餐馆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从互联网获取到北京市主城区的餐馆数据及其属性信息,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空间分布、人均消费等级和网络口碑等级3个方面对北京市主城区餐馆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和分析.研究发现,餐馆整体上呈现“一主两副多中心”,从城市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分布格局,不同人均消费等级和网络口碑等级的餐馆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纺锤形分布特征.同时,构建了17个指标,从人口分布因素、区域经济水平、交通便捷度、公共服务设施便捷度、旅游资源、互联网用户情感这6个方面对餐馆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文章从互联网获取相关数据及居民情感信息,并将其应用到了城市规划实例中,为商业地理和城市地理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文章对餐馆空间分布格局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对城市规划、旅游行业、餐馆经营和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上海世博会旅游者空间扩散网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长三角16个地级城市为节点,构建了世博会客流向长三角区域空间扩散的网络,并对网络的整体特征和节点特征进行评价,分析了每个城市的集聚、中转和扩散客流的能力.网络的整体密度是0.2583,整体旅游流互动不明显,网络直径是4,旅游者至多在旅游线路中安排4个旅游城市.上海、苏州、杭州等节点城市在世博会客流空间扩散网络中处于竞争优势,对客流的虹吸效应较强.上海、苏州、杭州的集聚、中转、扩散能力最强,在网络中位于核心;南京、无锡、嘉兴的集聚、中转、扩散客流能力次之,是次级核心节点城市;常州、宁波、绍兴、扬州、镇江等城市是次级边缘节点城市;湖州是孤岛型城市,其余城市为边缘节点城市.受空间距离、旅游地资源、旅游地旅游发展情况等影响,长三角城市在接受世博会客流的空间扩散的效应中呈现一定的差异.从长三角区域整体来说,上海世博会对旅游客流的集聚效应要强于其对周边地区的空间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百度检索量指标,运用空间分类、核密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海岸带A级旅游景区百度关注度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探索海岸带旅游景区网络软实力的差异及其与旅游景区实体建设的关系。结果表明:(1)整体呈现“双核并进”格局并在江浙沪形成“众星捧月”态势。低、较低关注度旅游景区占比高达95%且低值连绵分布状态明显,高关注度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黄海北部和渤海湾。(2)空间关联类型以低低集聚为主,高高集聚仅以渤海湾和江浙沪为中心形成双核集聚态势。高低集聚数量少且主要在高高集聚区附近,体现出局部的极化效应。(3)与实体旅游经济对比,两者吻合度整体较高,但百度关注度下的集聚能力更强且局部核心区有明显收缩,反映网络空间的极化与倍增效应。与新冠肺炎疫情前相比,近期多数旅游景区进行网络化转型且注重运营水平的提升,渤海湾和长江入海口旅游景区表现突出,辽宁省东部与福建省次之,其他地区效应不明显。(4)从影响因素看,实体建设水平与短视频推广是核心影响因素,游客评价与舆论扩散的耦合效应有较大影响,而交通、通讯、区位等基础因子则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科学衡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厘清影响其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次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测算,并在方法层面对现有的静态测算模型进行动态化创新,定量测度2000—2020年中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度,科学度量其空间演化格局,并识别影响其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旅游经济综合指数总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表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2)中国生态系统服务有一定的改善,整体呈现增长态势,表现出东高西低,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格局;3)中国旅游经济与生态系统服务长期处于高水平磨合阶段,耦合协调效应稳步增强,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极核特征明显;4)旅游经济效益、支持服务、旅游经济规模和调节服务是制约旅游经济与生态系统服务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受旅游资源禀赋、地缘区位等因素影响,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空间非均衡现象,影响区域旅游合作格局。研究基于变异系数、首位度指数、旅游流质指数、SEQ三维耦合模型分析安徽省2003~2019年的旅游“规模—经济—质量”格局时空演化,以旅游经济联系度为指标分析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的演化迁移路径,利用聚类分析法定量识别安徽省旅游旅游发展层级演化过程。结果显示:安徽省旅游“规模—经济”呈极化分布特征,合肥处于“极核”地位,皖北旅游“规模—经济”水平低。旅游流质指数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分布格局。安徽省旅游SEQ的极化区域演变过程为三极领先(黄山市、合肥市、安庆市)—双极联动(合肥市、黄山市)—单极独强(合肥市)。安徽省旅游发展层级呈现高地—潜力—追赶—洼地的阶梯状层级特点,各层级之间的旅游发展空间差距在逐渐扩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核心辐射模式、圈层发展模式、链式扩展模式、政策驱动模式的空间协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双循环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构建旅游内循环成为旅游产业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文章利用2019年31个省(区、市)的旅游网络关注度数据,基于旅游流循环强度、流量规模匹配度、流向偏好匹配度3个指标,探究我国国内旅游流循环的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各省(区、市)间均存在旅游流双向输出,旅游流循环在不同分析指标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异质性;基于自然断点法、K-均值聚类将旅游流循环划分为不同类型,其中,L-L型旅游流循环个数远多于H-H型,表明国内旅游流循环类型结构不合理;基于二次指派程序(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QAP)回归分析发现,旅游流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其边际效应不同。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优化国内旅游流循环空间分布格局、提升旅游流循环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省17个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通过分析2009年到2016年湖北省国内旅游收入相关数据,分析湖北各地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总结出湖北省旅游发展基本格局。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产生的原因与自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今后应巩固旅游经济水平高地区的地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市场,加强旅游品牌宣传,形成各区域联动,促进湖北省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郭为  何媛媛 《旅游学刊》2008,23(3):29-36
本文利用1992-2005年分省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旅游产业,主要是饭店业和旅行社业的区域集聚,以及在此过程可能出现的收敛和发散;研究发现分省数据无法有效提供产业的分布对就业的显著影响,但是,分区域(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的数据表明,1992-2001年旅游产业的集聚总体上呈现发散态势,而2002年之后则呈现收敛态势,并且显著地支持就业增长的假说.最后,根据这些结论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地精准把握乡村性特征,能有效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文章以南京市世凹桃源村、大山村和漆桥村为案例地,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刻画了乡村旅游地乡村性表征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乡村性表征的核心范畴包括乡村物质环境、社会行为和精神文化。旅游发展前的表征与农业密切相关,旅游发展后,旅游特征强化。时间演化方面,不同案例地的乡村性表征水平和变化方向具有差异,世凹村和漆桥村的乡村性表征水平呈下降态势,而大山村的乡村性表征水平呈增长趋势。物质环境和社会行为维度呈现降低趋势,而精神文化方面的感知明显增强。空间演化方面,物质环境维度的乡村性表征空间分布格局以“小集聚、大分散”为特征,社会行为维度的乡村性表征表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特征,精神文化维度的乡村性表征具有“小集聚”的分布特征,在旅游发展后,乡村性表征空间格局均呈现更为集聚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旅游发展、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经验研究文献忽视空间相关性而导致的研究结论偏颇问题,文章采用经济学较为前沿的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利用中国30个省份1999~2009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大部分省份处于高-高和低-低类型区;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传统面板回归模型没有考虑空间相关性,高估了这一作用;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并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1.
Museum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urban revival and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cities. As par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museums becomes important. However, it is an under-researched area. This research uses a combined method of Herfindahl index and Gini Coefficient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four categories of factors (demand factors, traffic factors, labor cost factors and facilities factor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useums. It uses London as a case study, discuss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agglomeration of the museums in Greater London. The results prove that a museum agglomeration in Greater London does exist, which is in a distribution of a circular pattern with the city center at the core, meanwhile influenced by the Thames River. It also shows a certain degree of linear distribution of the agglomer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mong the four categorie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demand factors are the robust elements that affect museums’ spatial distribut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tive services industries.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are drawn out.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近几十年来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在不断提高,社会对于发展高速铁路也产生了越来越强劲的需求。通过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模型和重力模型,计算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时空竞争力指标和居民出行潜力指标,探讨高速铁路网络演进影响下的海峡西岸城市群旅游系统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加大了城市旅游时空的竞争力,游客的出游潜力随之变化;高铁开通改善了区域的可达性,加强了区域城市的紧凑性和一体化;高铁建设有利于区域旅游的发展,是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的主要驱动力;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开通前后的区域可达性指标与居民出行潜力指标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高速铁路开通前后的区域可达性与居民出行潜力显著相关,理论研究结果总体有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区域旅游角度对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旅游合作条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两个区域都具有经济圈的背景支撑、旅游业发展水平高、资源优势度大、旅游合作尝试早等共性;差异性在于区域内部均衡性、空间结构和旅游合作阶段等方面。试图从区域客观属性来解释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进展缓慢的问题,并针对环渤海区域特点.提出了该区旅游合作应走次旅游合作向区域一体化合作过渡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旅游经济增长及其溢出效应的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首次基于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模型,在检验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空间依赖性的基础上,估计了资本和劳动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检验了旅游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2001~2009年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和集群趋势加强,邻近省域的经济增长及旅游资本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资本和劳动的旅游产出弹性系数均为正,前者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后者,我国省域尺度的旅游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要素投入驱动,呈现出资本密集型特征,劳动力要素的贡献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政府在制定旅游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时,必须致力于加强邻近地区旅游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旅游经济增长中的资本空间溢出效应,改革旅游业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及再次分配体制,激活邻近省域旅游劳动力投入与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互动性,以便提高邻近地区及本地区劳动力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协同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差异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滕丽  王铮  蔡砥 《旅游学刊》2004,19(4):9-13
旅游需求分析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旅游需求差异分析有利于认识旅游市场特征。本文认为差异问题可以转化为分类问题,于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Kohonen网络对中国39个城市居民的旅游需求分类,然后考虑了收入、旅游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区域旅游供给强度和交通条件4个因素,对各个类型的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特征信息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得到的认识是:(1)从出游率和消费两方面衡量中国城市阃居民的旅游需求的确存在类型差别,并且在不同程度上与人均收入有相关关系。(2)人均收入与旅游需求存在相关性,但是不同地区(城市)的人均收入只影响其部分旅游需求。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从城市群整体及其内部城市单体两个角度构建了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旅游业发展动力、旅游业发展水平、旅游影响、旅游经济联系、不同城市区域旅游贡献度等5方面指标,并确定了旅游竞争力状态空间评价方法与系统动力学动态测度方法,以期为城市群旅游竞争力评价及其变化趋势分析提供一定的研究方法与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adopts the Malmquist Index and panel data model to measure and test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from 2001 to 2009.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there is a trend of growth i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the domin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growth pattern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has changed from a pattern driven by input factors to a pattern driven by technology;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has changed from a spatial pattern dominated by provinces with a low productivity to a spatial pattern dominated by provinces with a high productivity;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levels of economic and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To explain the significant disparit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cross Chinese provinces, this paper conducts a dynamic panel data analysi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using statistical data of Chinese provincial tourism industry for the 2000–2009 periods. The estimated results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glom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rovincial tourism in firm level.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tourism density in agglomeration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local tourism development. It appears that the varianc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cross Chinese province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ensity of tourism economic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9.
刘逸  陈銮  刘子惠  陈逸敏 《旅游学刊》2022,37(2):94-104
产业集聚是经济地理学的经典议题,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生产型服务业,对基于消费逻辑生长的旅游休闲服务产业关注不足,尚未充分揭示其集聚特征。文章借助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空间分析算法,以广州城市休闲娱乐业为例,对城市休闲产业集聚特征展开探索式研究。具体而言,该文基于地理空间分析中的最大团挖掘算法,编制出同位模式,对184249条广州市的休闲兴趣点(POI)数据,计算最为流行的空间共现关联,以此捕捉城市休闲产业空间集聚的基本组合模式,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同位模式可以准确地捕捉出城市休闲产业的集聚模式,休闲产业基本上以三阶为组团单位(即3类业态),在城市空间上呈现出广泛的分布,四阶为组团单位的流行度显著降低,五阶基本不具备流行度。第二,在所有流行团中,美容美发店这类POI的中心度最高,是关联其他休闲业态的最核心要素,而美容美发和餐饮的组合,在三阶、四阶流行团中出现的次数最多,是休闲产业的集聚核,构成了城市各个休闲中心和节点的基本功能。第三,以资源为导向和需要特定产业环境的休闲产业,基本不具备流行度。该研究创新性地将空间同位模式应用到城市休闲产业中,且较为精准地捕捉到现有研究尚难以揭示的休闲产业集聚模式,积极推动了基于海量数据的城市旅游休闲产业集聚研究,其发现能直接为目的地营销、产业行业管理与城市规划提供新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