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通过分析儿童成长能力的构成,论述了体育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体育游戏开发了儿童的智力,培养了儿童的自制力、平衡能力、触觉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提高了儿童的情商(EQ)和智商(IQ)。  相似文献   

2.
李召运 《魅力中国》2013,(29):264-264
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或竞赛中形成的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社摘要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体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能力;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这样长此以往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学校体育就要人为地设置困难,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学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耐挫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就业能力作了概述,探讨了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职业规划能力的措施。认为,在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要注重主体意识教育,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公民教育中的集体教育,提升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在提高职业规划能力方面,要明确职业定位,弥补自身不足;加强心理辅导,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发挥媒体作用,营造透明的就业环境;注重职业规划教育,开设与职业规划相关的课程内容;加强职业规划研究,构建职业生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在自身抗挫折能力上的不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家庭、个人性格、社会背景与教育背景等,而民办高校中,大学生产生挫折感的情况较为常见,这种问题的出现有多种原因。但从民办高校的抗挫折教育层面上分析,当前在教育领域中还没有很好的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因此需要民办高校转变思维与教育方式,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具有适应能力与自信心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体育核心素养的对策:通过加入足球游戏提高学生参与度;以教师魅力吸引学生求知兴趣;培养学生主动练习的行为素养;从多元化教学评价促升体育品德素养;培养学生树立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其耐挫折能力的提高.因此,学校、社会、家庭要加强对体育活动的宣传,让更多中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体育课要注重对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针对不同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区别对待不同性别、年级和地区的中学生;确立合理的体育锻炼项目,增强自信心,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校应以对大学生开展抗挫折教育作为当前的重要教育任务。借助课堂教学,有计划地将挫折认知教育、挫折预防教育和挫折应对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配合灵活多样且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以达到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提升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9.
王文龙 《魅力中国》2013,(34):262-262
进入21世纪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当代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个人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需要有足够强大的承受能力。本研究浅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挫折教育,使大学生提高抗挫折能力,锻炼强大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0.
尹晓娟 《魅力中国》2014,(10):228-228
体育游戏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对于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实现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体育游戏能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2010,(8):102-103
角色游戏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对幼儿的语言、社会交往、知识经验等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的指导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适时的指导,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主题,增加游戏情节,促进角色交往,还能提高幼儿组织活动的能力,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能有力提高幼儿角色使角色游戏开展得更好,更有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杜慕群 《黑河学刊》2011,(10):110-112
我们生活在充满机会和挑战、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挫折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在MBA必修课《管理沟通》课程中的主体沟通教学环节下,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改变挫折认知,从而提升挫折容忍力,更好地应对挫折。  相似文献   

13.
刘东雷 《魅力中国》2014,(10):233-233
体育游戏是一种在体育教学中广泛运用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体育游戏的特点着手,重点阐述了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对于留守儿童情感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丽华 《魅力中国》2013,(22):250-250,248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并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社会、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主体异步教学模式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  相似文献   

15.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个体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也是个体心理素质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囿于知性模式和应试模式无法体现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教育者要在人的本质、人生态度、自我认识三个方面,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李小燕 《魅力中国》2014,(9):234-234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合作学习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需求的一种体现。本文在广泛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合作学习的概念、社会适应能力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关系对小学体育健康课程中合作学习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孙丽娟 《魅力中国》2013,(34):259-259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教师要发挥好游戏教学的作用。游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公德素质。教师在利用游戏教学法组织教学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讲解一定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体育在人才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素质有着重要的地位.健康积极的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进沟通能力;提高道德修养和踏实刻苦的品质,增强持续学习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控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素质.  相似文献   

19.
戴刚 《魅力中国》2010,(29):344-344
《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重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本文试图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兴趣特点,结合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进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高校在积极贯彻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能力的承栽阶段,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并根据普通高校当前体育教学的现状及体育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阐述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贯彻奥运精神的重要性,认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和普及奥运精神,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